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01-28 14:43:07| 人氣1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向天堂的玫瑰精靈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向天堂的玫瑰精靈




一鼓作氣看完了“舞蹈之神”尼金斯基的傳記,是他的妻子寫的,一個匈牙利的貴族。並非因為文筆優美流暢,而是因為我被書中亦即一個世紀前那跳動著的舞蹈精靈所深深吸引,不能自拔。
晶瑩剔透得無以復加的靈魂。
而我,也狂熱,也瘋魔,也曾有為了一個理想不顧一切的孟浪衝動,卻只能靜靜地坐在斗室裏,從紙頁暗黃的書籍中捕捉那個令人心醉神迷的舞神。
歷史總會造就無數的遺憾,對藝術也不盡寬容,但好在歷史的如椽巨筆總是記錄下那些令她熠熠生輝的名字,給後人展示那歷久彌新的藝術的湧動與魅力。
舞蹈鑒賞課上,“尼金斯基”於我只是一個相隔一世紀的俄國舞者的幹巴巴的名字。老師介紹他驚人的空中快速打擊12次的絕技與空前絕後的大跳能力,我貧乏的腦際中很可憐地做著類似的想像,可謂空洞蒼白。但當得知這樣的天才又夭逝於精神病時,我震動了──達到了這樣“超越”普通人的境界,的確是上天造就的精靈,在混沌人世中的唯一亮色。
一如莫紮特、拜倫、尼采、凡高……
  胸中有千秋,筆底灑風雲。有時常常有拿起筆來寫點什麼的欲望,可在高山仰止前便望而卻步了。那樣神一般的人物,並非我輩凡夫俗子可以描摹,寫盡風華也不得萬一,怎達“不著一字而盡得風流”的神往之地?對尼金斯基就是這樣,多情卻似總無情,唯覺尊前笑不成。
  其實,倒有幾次與偉大的尼金斯基擦肩而過。以前的一篇寫德彪西《牧神午後》的小品文中,引了當時這首名曲改編成舞蹈的段落,我卻不知道那正是尼金斯基以他自身優異的古典舞蹈素質用芭蕾全新概念而自演的作品,是劃時代的經典;鑒賞課上放映《春之祭》錄影帶,我從剛開始的不以為然,到對艱澀的現代舞那極限的恐懼無奈瘋狂而大為驚嘆時,老師說:“這是由尼金斯基編舞……”我想,《春之祭》流傳了近一個世紀,與最初的版本肯定有出入,但尼金斯基那敏感的超脫尋常藝術本能可以像陽光雨露那樣滋潤寂寞的人心。《春之祭》,老實說,並沒太懂,但我墮淚了,為了偉大的舞蹈藝術,為了舞蹈引發出的人類最普遍的情感,為了締造出這一偉大的尼金斯基。
  所以,當在圖書館塵封的木架上瀏覽著,而手指先於大腦《舞蹈之神──尼金斯基傳》從眾多裝禎精美的書籍中挑選出來時,我知道,我終於有機會可以與這位神靈做直接溝通和交流了。
  絲毫沒有了“近鄉情更怯”。尼金斯基是一位單純的、明澈的、雅致的、懷有悲天憫人情結的藝術家,是愛與美的創造者。他摒棄物欲,追求精神的真、善、美,他對飽受戰爭摧殘的人類靈魂感到極端痛苦,希望自己的舞蹈藝術能像先知預言一樣引領人們進入嶄新的境界。事實是,在這一點上,沒有人做得像他那樣完美。
  滑步、貓跳、快旋、大跳……尼金斯基是生活在自己精神世界中的童話人物,他技巧的精湛與高超達到不可思議的程度,尤其是那掙脫了地心引力的輕靈飄逸和無與倫比的彈性與力度。我無緣親見他的舞蹈,只能憑借他妻子所著的傳遍和保留下來的經典劇目來體味他。只是像《玫瑰精靈》那神一般的、由盤膝而坐不加任何輔助動作直接大跳從前場躍入後場的奇跡,再也不會出現了。
  由此,越發顯現出造物主的殘酷無情,它剝奪了數以百萬人的才華賦予到一個軀體中,讓這軀體承受常人所不堪的重任,背負拯救世人靈魂的使命,讓人們在欣賞他、認知他時高呼出“上帝”,卻只肯給他曇花一現的絢爛,讓那矚目的生命像驟變的流星一般隕落。
  天才總是早夭,庸常者倒得長壽。
  尼金斯基純粹是為藝術而生的,他的超凡脫俗使他不見容於世俗社會。人世間有著太多的污濁,複雜的人際關係,金錢、榮譽引發的嫉妒與爭鬥,陷於戰爭歇斯底里不能自拔的扭曲人性,使他遭受了一次次的打擊與創傷;藝術培養了他敏感的神經,而這樣的藝術神經在對付世間的污濁方面卻顯得過於脆弱。最後應了那句可怕的箴言:“天才與瘋子只一步之差”。他瘋了!他發瘋是因為他太單純,是因為社會對像他那樣不設防的藝術家來說太嚴酷。雖然癲狂對他來說也未嘗不是件幸事,因為,這畢竟使他得以免除再去感受接下來更為慘烈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苦難。
我只能從心底里來懷念這位聖人了。
  在一個夏日午後,懶洋洋也斜著眼睛的牧神;夜闌人靜時躍入少女睡夢中的玫瑰精靈;明知是宿命仍竭力掙紮的木偶彼得魯什卡;沉浸在自己營造的唯美世界裏的水仙花……
  從心底里懷念尼金斯基。
文/何荷
摘自《舞蹈》




台長: 舞影
人氣(1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興趣嗜好(收藏、園藝、棋奕、汽機車)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