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2-23 16:09:21| 人氣1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正義的吶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第一次見到張純如是在1995年8月9日。那天,張純如專程從美國來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找到館長辦公室,向我尋求有關南京大屠殺的資料,稱她正計劃寫一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書並在美國出版。看著眼前這位年輕(當時張純如27歲)漂亮但不會說漢語的華裔女青年,我既為她的勇氣而高興,又不禁擔心:這麼年輕柔弱的女子,能否寫好有分量的關於南京大屠殺的作品?張純如似乎看出了什麼,便隨手贈送給我一本她的新著《中國飛彈之父———錢學森之謎》,看到眼前這部厚似磚頭的著作,我對她的疑問一掃而光。南京大屠殺史實的報道起步較晚,西方國家公眾對納粹屠殺猶太人了解較多,卻極少知道侵華日軍在二戰中曾經瘋狂地屠殺中國人的史實。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自二戰勝利以來的幾十年光陰中,在西方主流社會中有關日軍侵華史實的報道很少,聲音甚弱。張純如願意站出來為改變這種現狀努力,這種精神實在難能可貴。為了表達對她的支持,我不僅向她贈送了全套館藏資料,而且委派本館副研究員段月萍女士,全程陪同她參觀和考察市區其他的大屠殺遺址。

張純如當時對這段歷史了解甚少,我向她建議,去日本一橋大學走訪古文研究會專家藤原影、吉田裕教授,去美國耶魯大學圖書館查找資料,去德國追蹤當年南京國際安全區委員會主席拉貝先生足跡等。想不到,對事業嚴謹執著的張純如,日后真的一一去了那些地方收集資料並很有收獲,特別是去了柏林,通過德國教師協會,找到曾任德國中學教師的拉貝先生的外孫女賴因哈特夫人,發現了塵封達59年之久的《拉貝日記》。

1996年8月,我突然收到一件寄自德國柏林的包裹,打開一看,是拉貝外孫女賴因哈特夫人根據張純如留給她的我的一張名片上的地址,寄來的長達87頁的“拉貝致希特勒的報告書”和“拉貝先生簡歷”。我趕快請省外辦的吳中德先生幫助翻譯,並對資料的內容和真實性進行了研究和考証,在這過程中,賴因哈特夫人受紐約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的陳憲中、邵子平等先生邀請,於1996年12月12日,在美國首次向世界公布了《拉貝日記》。這件事通過媒體傳播后,立即引起了轟動。接著,人民日報社向我約稿,由於我對《拉貝日記》已有初步的研究,所以應約連續寫了《約翰·拉貝其人其事》、《日軍屠城鐵証》和《珍貴的歷史証詞》三篇長稿,發表在人民日報上,使國人初步對拉貝及《拉貝日記》的內容有所了解。

我館還在中國駐德國大使館的幫助下,從拉貝親屬那裡征集2460頁的《拉貝日記》和拉貝先生收藏的128張南京大屠殺歷史照片復制件,以及拉貝先生當年在南京使用的信箋、木箱、煙袋、拉貝夫婦的墓碑等一批文物﹔江蘇人民出版社和江蘇教育出版社出版了中文版《拉貝日記》,我館還舉辦了“拉貝先生之南京資料展”,並邀請賴因哈特夫婦來寧參加該展覽開幕式,該展覽歷時四載,先后接待200多萬名觀眾。這一切,都應該歸功於張純如。如果沒有她找到《拉貝日記》,沒有她幫助我們與拉貝先生親屬牽線搭橋,恐怕上述許多事情就不會進展得那麼順利。我從內心裡感激她。

我第二次見到張純如,是1997年11月在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是年系南京大屠殺慘案發生60周年。從11月17日起,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和羅格斯大學聯合舉行為期一周的南京大屠殺史國際學術研討會,這不僅在美國高等學府是首次舉辦,在海外也是第一次,我應邀參加。

在這次會議期間,張純如新著《南京暴行———被遺忘的大屠殺》在普林斯頓大學舉行首發式。我親眼看到這部新著被一搶而空的場面,為此,張純如特地向我致歉,說日后一定補送給我一本。張純如還向我介紹了新著這樣定名的考慮,她動情地說,在西方,以納粹屠殺猶太人為題材的書籍數不勝數,還有許多影視片,所以婦孺盡知。可是,南京大屠殺卻被人們遺忘了。她花了幾年的時間,廣泛收集資料,寫成並出版了這部書,正是為了警示人們不忘這一慘痛的歷史事件。

1998年2月7日,被譯成書名為《被遺忘的大屠殺———1937年南京浩劫》中文版在台灣出版。稍后不久,我收到了台灣方面給我寄來的由張純如親筆簽名的兩本中英文版新著。這使我很感動,因為事隔兩月,張純如仍信守在普林斯頓大學時欠我一本書的諾言,她這種誠實、熱情的待人態度,正如她留給家人的遺言中說的,希望人們記住那個曾經“熱愛生活,為事業、寫作和家庭作出奉獻”的她。

我與張純如最后兩次見面,地點都是在美國舊金山,張純如已從一個柔弱的女子變成敏銳、堅毅的斗士。

在一次關於二戰的國際學術研討會上,張純如第一個登台發言。她的15分鐘演講,博得了與會者長時間的掌聲,但也遭到某些日本人的憎恨。當場有兩位日本人站起來向張純如發難,蠻橫提出了所謂的“疑問”,張純如立即據理駁斥,批得兩個日本人語無倫次。張純如與日本一些人否定歷史之行徑作斗爭的果敢舉動,至今仍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

2001年12月13日,我館在美國舊金山舉辦“永不忘卻———南京大屠殺暴行史實展”。為此,我給張純如打電話,約請她出席。錄音電話留言后不久,她給我回了電話,爽快地答應將出席我們的展覽開幕式及和平祈禱儀式。記得當天晚上,在舊金山聖馬利諾大教堂,美國基督教、天主教、猶太教、佛教、伊斯蘭教等五大宗教領袖,南京市副市長陳家寶,張純如和我等人,排成一排坐在教堂前台上,近3000名美國人與我們一起為南京大屠殺遇難者祈禱,為世界和平祈禱,教堂內凝重、肅穆的氣氛令人淚下。一名攝影師捕捉到了張純如在祈禱儀式上淚光閃動的鏡頭。

才女張純如走了。她走時那麼年輕、那麼倉促、那麼令人嘆惜和揪心的哀痛。她像一枝盛開的光鮮花朵,令人惋惜地過早凋謝了﹔又像一個倒在戰場上的戰士,身后會有成千上萬的人為其奮斗的目標和未竟的事業前赴后繼﹔她的正義感、膽略、善良、才華和對歷史的責任感,必將贏得更多的人的尊重﹔她奉獻給社會的寶貴精神財富,將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 朱成山

原載於2004年11月26日《人民日報》第十五版

台長: bunbrick
人氣(1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