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7-02-28 22:16:13| 人氣2,05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試讀】希望人生—湯瑪斯.米漢《安妮》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The sun will come out tomorrow
So you got to hang on 'til tomorrow, come what may
Tomorrow, tomorrow, I love ya tomorrow
You're always a day away

  曾經聽過〈Tomorrow〉這首歌,印象深刻,卻不知道是出自百老匯的音樂劇《安妮Annie》!

  對於音樂劇,我的認識還太少,之前看過、聽過的大多屬於歐陸作品,這本《安妮》帶我進入百老匯的音樂劇世界,也拜網路科技之賜,讓我可以邊看書邊上網欣賞音樂劇的片段!而很明顯的,藝術往往反應一個地方的文化,音樂劇也是如此,《安妮Annie》有別於《悲慘世界》充滿了美式的明亮、積極、樂觀風格!

  1922年的冬天,尚在襁褓中的安妮被放在紐約市立孤兒院的門階上,戴著一條只有一半的銀墜,毛毯上別了一張允諾很快就會來接走孩子的紙條。一年年過去了,11歲的安妮遲遲等不到來接她的父母,只能和其他孤兒生活在尖酸刻薄又酗酒的孤兒院院長管理下,忍受無止盡的打掃、體罰和勞動壓榨,即使在學校也遭受被老師同學歧視的待遇。1933年的元旦,安妮做出了一個驚人決定,她決定逃離孤兒院,自己去尋找不知在何方的父母。沒想到甫出龍潭、又入虎穴,被一對看似好心的夫妻收留,卻不幸成為餐館奴役的勞工。再次激起她逃走的衝動,是因為一隻被欺負的流浪狗,安妮為牠取名沙狄,帶著牠重新展開流浪生活。而當時被稱為胡佛村的貧民窟,成為接納他們落腳的地方。在這裡人們彼此依偎、互助,給了安妮溫暖、依靠。雖然安妮還是想要找到自己的父母,警察卻先一步找到了她,將她送回了孤兒院。面對孤兒院院長的憤怒,幸好有客人介入才逃過一劫,也因此成為美國首富奧利佛.沃巴克斯的座上賓,這個突如其來的好運會改變安妮的人生嗎?安妮的父母究竟在哪?她能否找到他們實現心願?……

  《安妮》故事的前身,是1924年開始連載的《小孤兒安妮Little Orphan Annie》漫畫
  《安妮》的音樂劇,是1972年開始籌劃、撰寫劇本,於1977年首次在百老匯公演
  《安妮》這本書,則是1979年作者將劇本內容以及原先為了音樂劇時間限制而不得不刪減的情節,以完整的故事呈現在讀者面前。
  《安妮》也被多次翻拍成電影,就我所知就有1982年版、1999年版和2014年版。不過2014年版的電影改編太大,跳脫原本的時代框架,感覺失了原味。

  故事前半段的《安妮》,就像《悲慘世界》的珂賽特,只是比較起來境遇沒那麼悽慘的版本,而故事的後半段,也就是遇上美國首富後的安妮,卻讓我想到電影《麻雀變鳳凰》裡,看到另一個世界上流生活的薇薇安。而我從安妮聯想到珂賽特,雖不中亦不遠矣!原來作者在設計故事走向時,就是要向狄更斯致敬,雨果的孤星淚、狄更斯的《孤雛淚》、《遠大前程》等都是同一時期描述孤兒悲慘境遇的作品。只是《安妮》作為狄更斯式角色二十世紀的「美國翻版」,自然有著美國式自由冒險、充滿希望的風格。作者打造《安妮》故事時還有另一個重點,那就是把時間點落在1929到1933年之間的經濟大恐慌,經濟的蕭條打擊到產業,也產生嚴重的失業率。而作者讓安妮流浪在1933年,帶出了被稱為「胡佛村」的貧民窟,也帶出了羅斯福新政時期的開端。由於《安妮》特殊的時代背景,因此故事中提及了許多該時代政治、金融或娛樂界的名人,可惜我對那個時代並不熟悉,只好當作路人甲乙丙跳過!

  還有一個讓人玩味的對比,在於經濟大恐慌期間貧富的差距,作者利用安妮的流浪生涯,遇見的貧民與富人生活上的極端差距,點出了那個時代特殊的現實。但他也利用安妮與這些角色的相處,帶出被富人視為礙眼的貧民,在艱苦的環境中努力求生;而被貧民視為好運的富人,則是胼手胝足白手起家的實幹者;而不論富人或貧民之間,也都有著刻薄奸險、投機取巧的人。所以即使我們習慣以既定印象看待一個人,但有時候還是得多想想,人真的不能一概而論。

  這是第一次接觸《安妮》,之前對《安妮》全然陌生,只除了聽過那首經典的〈Tomorrow〉。在上網後發現還有許多好聽的歌,也讓我特別好奇哪一段故事不知道會配上哪一首歌?而故事中又哪些情節被音樂劇刪減?刪減後的音樂劇是否更精華?不知道是否能找到音樂劇的演出版本好好對照一遍。而這裡我找了音樂劇的〈Tomorrow〉演唱片段與1999年翻拍的電影開頭安妮在孤兒院中唱的一曲〈Maybe〉,讓和我一樣也不知道《安妮》的人進入安妮的世界!
音樂劇:AnnieOnBroadway--〈Tomorrow〉

電影:Annie 1999--Maybe (Alicia Morton)


#《安妮》
原書名:Annie
作者:湯瑪斯.米漢 Thomas Meehan
譯者:陳思華
出版社:高寶書版
出版日期:2016年11月16日

【書籍簡介】
湯瑪斯.米漢  東尼獎最佳編劇得主
百老匯最受歡迎音樂劇改編 三度改編成電影躍上大銀幕
美國最耳熟能詳、廣為流傳的「國民故事」
  一個人見人愛的孤兒,一段永垂不朽的故事
  打從懂事以來,十二歲的安妮便深信自己的父母會回到紐約市立孤兒院接她回家。然而,惡劣的孤兒院院長哈尼根小姐卻讓她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於是,她決定逃離孤兒院,前往外面的世界尋找父母,途中她被一對開餐廳的苛刻夫婦收留;而為了救了一隻溫馴的狗,她再度踏上流浪之路,卻在貧民窟裡發掘到相愛互助的人性光輝……但好景不常,她被警察發現,抓回孤兒院,就在即將受罰的那一刻,與億萬富翁奧利佛.沃巴克斯的祕書相遇,收到一個神奇的耶誕節邀請……前方有一連串刺激的冒險在等著安妮,但她能夠設法為她艱苦的人生找到出口嗎?
  書中時值一九三三年,適逢美國經濟大恐慌,百業蕭條,近半數的人陷在失業受飢的處境,一個從小在孤兒院長大的小女孩,卻在面對困境卻不改其樂觀向上,感恩惜福的個性,宛若燭火般照亮溫暖周遭;更憑其絕境逢生的生存能力,正面迎接磨礪,使之總能開花並結果,最終獲取想望的人生。
  《安妮》最初是以音樂劇的形式面世,直至今日,創始編劇家暨作者湯瑪斯.米漢更是透過多面向的表現形式,讓這個精力旺盛的小小孤兒成為美國經典小說的主人翁。
  本書同時附上全新的作者自序!

【作者介紹:湯瑪斯.米漢 Thomas Meehan】
  他於一九七七年撰寫的第一部百老匯音樂劇劇本《安妮》,榮獲東尼獎最佳編劇。而後分別在二○○一年和二○○三年,以與人合寫的音樂劇劇本《金牌製作人》(The Producers)及《髮膠情人夢》(Hairspray)再獲東尼獎的肯定。此外,他還撰寫多個劇音樂劇本,包括《我記得的母親》(I Remember Mama)、《盛大百老匯》(Ain't Broadway Grand)、《安妮後傳》(Annie Warbucks)及美國版的《孟買夢》(Bomboy Dreams)。他最新的作品是與梅爾.布魯克斯(Mel Brooks)共同創作的音樂劇《新科學怪人》(Young Frankentein),與馬克.奧唐諾(Mark O'Donnell)共同創作的《哭泣寶貝》,還有《死神假期》(Death Takes a Holiday)、《精靈》(Elf)和《卓別林》(Chaplin)。他還為紐約人撰寫一些喜劇小品,包含《伊瑪之夢》(Yma Dream)。他同時是電視喜劇的艾美獎得主,與別人合作撰寫多部電影劇本,包括梅爾.布魯克斯的《星際歪傳》(Spaceballs)、《你逃我也逃》(To Be or Not to Be)及電影版的《金牌製作人》。
  湯瑪斯也是《一九八四》(1984)的腳本作者之一。這齣音樂劇由洛林.馬捷爾(Lorin Maazel)負責作曲,改編自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的經典小說,在二○○五年春天,於倫敦皇家歌劇院首映,近期則在米蘭的斯卡拉大劇院有演出。湯瑪斯和妻子卡洛琳.凱普史迪.米漢定居在紐約的格林尼治村。他在自家完成了音樂劇三部曲的劇本,分為以三部家喻戶曉的電影《洛基》(Rocky)、《冒牌總統》(Dave)和《窈窕淑男》(Tootsie)改編而成。

台長: astraes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