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7-19 18:35:36| 人氣11,100|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試讀】曖曖內含光—伊莉莎白.吉兒伯特《愛瑪》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一花一草一世界
當愛瑪的人生走入灰暗 在掙扎喘息之間
平日視而不見的苔蘚,宛如一個宇宙默默發光體
救贖了她的心靈,同時也讓她發現了渺小的美好與偉大……


  《愛瑪》中文書名取自主角的名字,原文書名為《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是《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作者最新出版的作品,描述一名植物學家愛瑪充滿傳奇卻又坎坷的人生,以及她從自然植物研究中所獲得的啟示與窺見的宇宙奧秘。

  《愛瑪》一書從她的出生揭開序幕,但故事隨即回溯到他父親亨利的出身。亨利的成功不僅僅只是一則傳奇,還要歸功於時勢所趨以及他擅於把握機會的強悍性格,甚至連娶荷蘭老婆、舉家遷移新大陸都在他的人生投資計畫中。於是愛瑪出生時,亨利已在費城建立根據地,掌控他的世界藥草與植物進出口王國。愛瑪在亨利與碧翠絲的鼓勵下,敢於發問、勇於探索,從小展現出過人的智慧;直到九歲時,母親收養了一名女孩成為她的妹妹,她的人生自此出現了比較的對象,無論是在外貌、體態、淑女技能上都對她隱隱構成了威脅,只有在知識的殿堂中她才能略勝一籌。十九歲那年,她的人生又再度被一名活潑女子闖入,她成為她的摯友卻也掠奪了她的初戀。愛瑪的愛屢屢受挫、愛瑪的性被囚禁在暗室內,對於母親死亡之前的承諾,更將她牢牢綁縛在父親身邊。
  年復一年,就在她四十八歲,以為自己的人生就在研究苔蘚與照顧父親的責任中度過時,安博思出現了。愛瑪以為她找到了可以攜手相伴的人生愛侶,但安博思卻礙於某種原因無法給她她想要的婚姻生活,被背叛的羞恥感凌駕她的情感和理智,直到死亡——安博思和亨利的相繼去世,謎團一個接一個浮現,她才體認到眼睛所見不一定是真相,該是她為自己的人生尋找答案的時候了……

  《愛瑪》格局恢弘,當然份量也不輕,內容共分五卷。出版社提供前三卷作為試讀,因此我所讀到的故事止於愛瑪的前半生。會特別提及這一點,是因為在閱讀中想到這正是一個反映出女子地位轉變的時代。愛瑪的父親亨利生於十八世紀中葉,歐洲正值啟蒙運動、工業革命、大力發展航海探險與殖民活動的競爭時代,亨利把握的機會鹹魚翻身,成就了一番事業,在三十二歲之前,便已遠征世界各個角落。然而愛瑪呢?恰好相反,她的前半生侷限在費城的白畝莊園中,身為一位植物學者,卻只能在自己的研究室中等待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標本,無法實地去考察,對於一個渴望研究、探索的心靈,是多麼難受難捱!愛瑪生於西元1800年,尚是一個對於女子權利並不注重的時代,而這我們也可從故事中一窺端倪,最初愛瑪在科學期刊中發表論文只能用筆名來發表,畢竟當時的科學界對於女性的研究仍抱持著偏見;一直要到1848年,她才以全名發表成果,不過這也是因為苔蘚學的領域並非主流之故。然而十九世紀同時也是一個女性主義興起的時代,女權社會運動發起的第一次世界女權大會,也正是在1848年的美國;雖然要到二十世紀後才臻於成熟,但藉由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從母親碧翠絲到愛瑪與妹妹,都反映出了時代變遷的特徵:像是碧翠絲對於體面、道德進行嚴苛要求,對於性愛感官諱莫如深;但她同時以虎媽的教育態度,鼓勵女兒接受教育、自由發問。而愛瑪在植物學術上的鑽研與妹妹對於廢奴的表態,也都代表著一種新變革的進行式正在發生!

  這正如愛瑪對於時間的定義,她認為時間存在著「人類時間」、「神聖時間」、「地質時間」和「苔蘚時間」。相較於地質時間,苔蘚時間速度飛快;但相較於人類時間,苔蘚時間極其緩慢。人類的進步與改變也是如此,或許在當代,女權和廢奴主義者覺得人類的變革過於緩慢,但若從漫長的歷史歲月來看,短短一個世紀產生如此巨大的思想轉變已是光速的進展。其實想想,我們若從現代回推一個世紀,這一百年間產生的科技文明,更是極其不可思議!

  回到愛瑪的人生,面對美麗纖細的妹妹以及他人的眼光和指指點點,她在成長過程中產生了自信又自卑的性格,而這使她對於感情產生了畏怯。會有人看中大塊頭、毫無美貌的她嗎?她的初戀是一場暗戀,夭折在難堪的好友結婚喜訊中,發現一切自以為是的愛戀只是出自於想像。而這未癒合的傷也成為她中年遇見安博思後心中的隱憂。她迅速墜入情網、心中卻也藏著質疑,使她承受不了婚姻問題便驟下判斷。安博思到底有沒有愛過她,她想找出答案卻又害怕知道答案。但其實愛瑪太小看了自己,她並不渺小、卑微,她在植物學上的成就使她散發獨特的光芒,這也正是我將標題命名為曖曖內含光的原因;正如人世間千千萬萬的我們,縱使毫不起眼仍各自芬芳!

  別以為《愛瑪》的故事除了敘述歷史、論及植物學外就什麼都沒有了。其實,這本書裡以愛瑪為中心,環繞著滿滿的「愛」。「愛」會以什麼樣的形式出現在我們的人生中?或許每個人都有每個人不同的想像與答案,但就如同愛瑪至今未曾發現,她的生活中其實充滿了愛。亨利給予的鼓勵與放任、碧翠絲給予的敦促與信任、霍克斯的支持,甚至是好友的喋喋不休、管家的忠告……等。「愛」不一定會以我們認定的方式降臨,也因此容易錯過、產生誤會;我不知道故事的後半會如何發展,但我想,亨利臨死前對愛瑪說的遺言:「你自己去弄個水落石出」,將會是推愛瑪一把的助力。

  閱讀《愛瑪》,我很喜歡作者描繪亨利跟著庫克船長遠航、到世界各地探險的部分,以及亨利後來獨自前往秘魯,尋找金雞納樹的故事;從這些敘述中可以一窺那個大航海時代探險家冒險犯難的無畏豪邁與生死驚險。當然還有愛瑪在發現自己被困於彈丸之地時,幸好發現了毫不起眼的苔蘚世界,被苔蘚拯救人生的段落。她的生命因苔蘚而顯得豐饒,也因為從苔蘚中的研究,摸索、領會大自然的意義。而亨利與愛瑪對於植物的探索與研究,也讓我想起了一位日本博物學者鹿野忠雄,這一位「忘記回來的博物學者」(A Naturalist Who Forgot to Return)曾經穿梭在臺灣的山林間,研究地質、動植物與原住民……等,後來卻在印尼的北婆羅洲從事調查活動時失蹤,這或許是當時探險家、科學家所要付出的代價。如果亨利在秘魯、如果安博思在墨西哥和瓜地馬拉沒那麼幸運,就可能同樣要以失蹤或死亡為自己的人生劃下句點。深深敬佩在那個資源不足、醫療落後的年代,勇敢迎向世界的人們;也要向歷史中如同愛瑪孜孜不倦、埋首研究的學者致敬,沒有這些自然學者、科學家、文學家、音樂家……等的努力及代代的累積,或許就無法建立現代世界的知識體系!

  我不知道《愛瑪》下半部的故事會如何發展,不過十九世紀中葉,在生物學上華萊士、達爾文將發表關於物種演化的理論,在文學上也將出版著名的《湯姆叔叔的小屋》 (或譯為《黑奴籲天錄》),再過幾年美國的南北戰爭將會爆發。而文案中提示的大溪地,也將在十九世紀末成為法屬殖民地。在這樣變化莫測的動盪年代,愛瑪的人生會如何走下去?不禁期盼著伊莉莎白.吉兒伯特能引領愛瑪找到心中的愛與平靜,同時也給予讀者關於生命、關於人世的一點點啟發!

#《愛瑪》
原書名:The Signature of All Things
作者: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Elizabeth Gilbert
譯者:何佩樺
出版社:馬可孛羅
出版日期:2013年8月

【書籍簡介】
橫跨兩百年,敘述了愛、冒險與探索,
愛瑪一生的傳奇,再一次愛與出走的感動旅程

出走的終點就在每個人心底。因為愛,是世上最美好的真相。
一個寒冷的冬日,愛瑪誕生。曾經出身貧微的父親亨利,是個上進又有生意頭腦的商業梟雄,最後落腳在美國費城,成為當地首屈一指的富豪。
愛瑪對這個世界霸道又好奇,上天賜予愛瑪其貌不揚的外表,同時補償給她天才般的智慧。她的妹妹卻像一個諷刺她的存在,一個令男人心神不寧的尤物。溫室裡植物的大千世界,彷彿身體與情慾的奧祕門戶,愛瑪的性囚困在她缺乏自信的身體之中悶燒,她如此嫉妒自己的妹妹……她愛上的男人則讓她飽嘗友誼和愛情的雙重背叛。
藉由對植物的探索與認識,她一步步揭開演化的神祕面紗。不大、不美、不虛華,人皆視而不見的「苔蘚」和愛瑪的世界結合在一起,成為她生命堅實的寄託。就在此時,她愛上了安博斯,但婚姻卻非他倆愛情的句點;他的愛踐踏了愛瑪最脆弱的痛處。沒有愛、沒有家人,失去自我的愛瑪自願放棄所有,帶著安博斯最後的畫像踏上大溪地,去尋找他們之間愛的證據……以及這個世界的運轉方式和推動生命背後的玄機。
耗費七年時間寫作,作者蒐集大量資料,呈現出這部格局浩大、令人驚豔的小說,從倫敦、祕魯、費城,到神祕華麗的大溪地、荷蘭。經歷一次次的失去,才看見了愛真實的模樣。愛瑪為我們見證大千世界的細膩、壯美和境界,一個女人的愛、欲、出走和昇華,寫下一個最為不凡的年代,一位閃現智慧光芒的女性,是獻給每個美麗心靈的永恆見證。


【作者介紹:伊莉莎白.吉兒伯特 Elizabeth Gilbert】
1969年生於康乃迪克州沃特伯里市,自有記憶以來,即以作家為職志。在紐約大學求學期間,白天上課,夜晚振筆疾書短篇故事;曾在 《Spin》《GQ》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擔任新聞記者;是文學與非文學兩項領域的得獎作家。她的短篇小說選集Pilgrims入選國際筆會 / 海明威獎(PEN/Hemingway Award)決審名單;2000年,第一本小說Stern Men登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好書榜。2002年的作品The Last American Man入選美國國家圖書獎與美國國家書評獎決審名單。2006年出版的回憶之作《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是她最受矚目的作品,全球共有三十多種語文版本,在台灣更暢銷超過十萬冊。2008年,《時代雜誌》票選吉兒伯特為全球百大影響人物之一。
她最新的一本小說《愛瑪》在2013年秋季出版,為寫作本書蒐集大量資料、做足功課,並以緊湊的步調呈現出這部格局浩大的小說,故事背景地遍佈倫敦、祕魯、美國費城,甚至是大溪地、阿姆斯特丹等地。書中充滿各式鮮明、極具個人特色,同時呈現時代氛圍的角色。

台長: astraes
人氣(11,100) | 回應(2)|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的痕跡 |
此分類下一篇:【試讀】我永遠都在—克莉絲汀‧漢娜《最好的妳》
此分類上一篇:看不見的黴菌—尤.奈斯博《雪人》

方書甄
感覺是一本很有深度的書
2014-07-19 22:21:21
版主回應
是的,這真的是一本很有深度的故事,要寫出這樣的故事,想必需要蒐集、研讀許多資料,再加上故事的創作構想,想想一定是一個浩大又繁瑣的工程!
2014-07-21 00:05:24
美國黑金
2020-01-10 03:39:1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