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7-28 21:40:10| 人氣71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文友新作】土與火之煉 — 施昭如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攝影 / 施昭如



     鶯歌三號公園緊鄰西比亞溪橋,我因地緣之便,暇餘時常去公園與老街散心。通常是循著公園停車場旁斜坡走上去,這也是老街的另一個入口處。

 首先出現眼前的是「新太原老街陶館」: 一樓賣一些陶瓷、木雕、琉璃藝術、皮革、茶葉,及瓷藝品;二樓是主題展覽館和餐廳。館側設置一個觀光的燒窯隧道,於窯體上置一根高達20公尺長,能定時噴煙報時的大煙囪。藉此提醒到此遊玩的旅客,一直以來小鎮是名符其實的-「陶瓷之都」。

 早期的小鎮採用煤炭和木柴燒窯,天空總是灰濛濛的,碰上下雨天,地面泥濘不堪,所以俗諺形容:「好天落『坱』(鶯),下雨落『膏』( 歌)」,這說法很接地氣,也傳神點出當年興榮的樣貌到處煤煙的情景。十多年來,小鎮已是我的另一個故鄉。我常常穿梭在街衢巷弄裡,細細品味與了解它獨有的文化風情。而善水、陶土使這片會黏人的土地緊緊黏住人心,譜出許多人與土地間動人的樂章。若想感受人文、建築、藝術、風情來逛這條老街,一定會有所收穫。而我也從未入寶山卻空手而回。

 午後的這次走訪老街也不例外,我買了手工柴燒製的「功夫茶組」。除了賞翫,喝茶對我而言是一種日常生活習性與養身之道。我與柴燒專賣店的女老闆話著家常,這位約莫六十歲的老闆邊泡茶、邊解說柴燒過程。原來,柴燒含有礦物質元素,燃料是天然的木材,因經過1250度以上的高溫燒後,釋放天然物質與製品融為一體,陶土中的鐵質、礦物質逼到製品表面,泡茶口感較渾厚、甘甜,且能降低茶葉本身之澀味。盛裝開水、咖啡、酒類、都能產生軟化水質的效果,柴燒壺被公認為最佳水質轉換器。能激發茶湯酒水的香氣。

 我拿起一只大型茶倉凝視著,它樸實、渾厚,相當的沉重。帶著本源的自然美,沒有上釉陶瓷品的多彩,也沒有結晶釉綻放的耀眼。但溫潤、厚實耐看又大器。老闆說:柴燒時落灰和土坯原有的礦物質交融,會產生獨一無二的火色(火痕),火舌在窯內飛竄與坯體碰撞,形成陰陽面的火影(金屬光澤)。因此會產生青瓷、鈷藍、金銀彩、鐵等自然色彩。

 接著她又說;柴燒的成敗取決於「土、火、柴、窯之間的關係」,每個階段環環相扣。土:由製陶師傅調配方,得耐溫度,依窯的屬性、木材性質調整,讓坯體產生溫潤、敦厚、沉穩內斂的效果,是決定作品好壞的關鍵。火:火勢淬煉,燃木產生的灰、煙落在坯體,不斷受到火噬,自然灰釉和火痕千變萬化。柴:木材靜置約三至六個月以上(忌潮濕),以利燒。龍眼木、荔枝木及廢材等,不同質地的材,燒的天數不同。窯:燃燒木材提供熱能,旺燒四至六天,不休眠地投柴,加柴速度、方式、種類、天候、空氣流量等因素,會影響製品的變化。由於這些因素讓柴燒成敗充滿著許多的不確定,每窯柴燒成品的完好率常常不到百分之三十。

 當我了解到柴燒技術難度高,再加上耗時、費力,今急功近利的社會下不符合報酬率。且不可控制的因素太多,得靠運氣。若稍有不慎,整窯作品可能全部報廢。相對地,電窯、瓦斯窯燒製控溫穩定、快速、多產,成品失敗率低,售價便宜。我能明白老闆說著柴燒技術逐漸式微的情況。

 走到展示櫃,我撫觸著其他柴燒茶具作品,試圖感受這些陶藝師傅與土初遇時的悸動。我想製陶師傅手握這坯土時,心底早下定決心要給「土」生命。之後透過手的溫度與心的巧思創意,塑坯、修坯至滿意入窯,最後不只有了生命還有力量與冀盼。師傅盼著作品被看見,從藝術的角度欣賞外,還能具備實用功能。

 我想像著窯內坯體被焰火流竄飛舞穿過,灰燼恣意灑落其身,它不斷被爆熱的焰火灼燒,適應火、習慣火,最後以火當床、為衣、為天地。又與窯裡的金木水火土碰撞,過程不斷循環,最終蛻變成鳳凰。這情況像極哪吒的蓮花化身,是「新生」,也是陶藝師的「心聲」。從入窯後加溫開始、高溫旺燒、冷卻數日至開窯,十多日的守候,窯內燒素坯與窯外師傅有著同等的煎熬。師傅只求盡全力為燒陶「一生懸命」。在出窯的那刻,成品是否帶有金屬光澤、柴灰鐵的星光色彩、閃電、霓虹、霞光,也許是沉默的孔雀藍,甚至是璀璨的金黃色……,都無法預期。總之,一半靠人,一半靠天。

 柴燒之美,貴在原始質樸,意在回歸自然。它是一種古老的燒制方法,火是柴燒富生命力的創作媒材,它狂野奔放,桀驁不馴的。同時土藉火的燃燒磨練一位作陶人的心,我想若非執著於陶藝創作之人是無法如此堅持的,也因為這樣的堅持,柴燒作品匠心獨具。然而柴燒師終將以火與土共舞燒出了藝術的對話,讓土與火有最美的相遇。

 每件柴燒品完成真得很不容易,雖不能免俗須以金錢售出,這可是支撐工藝者、藝術家們堅持創作的一點力量啊。現今除了國內市場萎縮,還得面對國外低價陶製品的競爭。不少創作者、藝術家正面臨經濟壓力與對創作的堅持而內心交戰。

 整個下午,進入這家柴燒專營店又旋即離去的客人很多,恰好老闆有足夠的時間為我介紹眾多藝品,我倆相談甚歡。暮色漸沉了,老闆與我不約而同看向街景與逐漸散去的人潮。我感覺得到老闆似乎在苦笑。而我心中也五味雜陳。這時老街陶館的報時大煙囪響起,嗚、嗚、嗚……的響聲劃破老街的天空,囪頂噴出的一團團白色煙霧隨即也散去。

中華副刊2018.07.28

台長: 阿盛
人氣(71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文友新作 |
此分類下一篇:【文友新作】小尊 — 林育靖
此分類上一篇:【文友新作】天氣預報 — 徐夢陽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