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 / 楊碩人
集序〔記得歌樓上,回看客舟中〕
★ 時間的聲紋 — 薛好薰
幼時住海邊,童騃歲月大半在沙灘上戲耍度過;成年之後又學潛水,優游湛藍的大海;加上搭飛機時,從雲端上俯瞰廣袤的海洋上,有點點貨輪孤孑地在船後拖了一道細瑣白線……等等,自覺觀海的角度已經無所不到。而阿盛老師一篇〈海角相思雨〉卻提醒我:看海豈止限於潮來汐往,更有海上各季節風雲、光影、濤聲、湧浪、漁燈、磯釣海釣、漁村漫步和漁人聊天……,更重要的是,世上有哪一面鏡子比海更大更魔幻?可以映照出到它面前的每一個人的生命片段與真性。
老師的文章總讓我看到更多世務與人情,從〈昨日滿庭芳〉看不同時代的庶民栽花培樹,娓娓道來的是花果樹,引出的是溫煦人情;〈黃昏的故鄉〉一文中數則老人敘說鄉野之事,寄寓可驚可嘆的人情;〈淡水暮色紅〉寫淡水線停駛直至世紀末的台灣風起雲湧地震,暮色的紅艷詭麗映照的是奇譎而難以逆料的局勢,以及健忘的人心……。當人們「把時間當成記憶的黑板擦」,老師的故事,像一顆大海螺,側耳聆賞,會有時間的聲紋在耳際不斷迴盪。
★ 天涯舊夢時 — 賴鈺婷
閱讀阿盛老師新作《海角相思雨》。光陰迷離,歲月匆忽。字裡行間搖晃著時間感,逸出的時空,匡噹匡噹似慢而快的節奏,像是要帶人前往某個遠方。然而,遠方不遠,它是黃昏的故鄉,亦是昨日滿庭芳,是海角相思雨,亦是淡水暮色紅。是牽牽絆絆,勾連著昨日他鄉憶故土的情懷,亦是瀟灑回望半生緣會的文青都馬調。
故事串著故事,人物搬演著尋常悲歡。離鄉人在新居地唱的老歌曲,摻著歲月撲面的風霜,音色滄桑而透明。像是為了銘記更多,在無可如何的逝去間,緊緊抓住一只風箏,記憶的長線迢迢漫漫,往天涯舊夢處飛奔。
古語、俗語、文言兼及新世代流行語……,敘述的腔調時而詼諧俏皮,時而樸拙莊重。有姿態,有面貌,蹁蹮變化,那是獨樹一幟的阿盛體。而《海角相思雨》正是這般說書人身姿腔調,百變玲瓏的幻演之至。
★ 隱形攝影機 — 鄭麗卿
閱讀阿盛老師近期的文章,總像有一部攝影機,全景式描寫舊時人家的前庭後院,一年四季的觀海,寫故鄉和淡水,寫乞者寫燕子,寫鴨頭酒女也寫時下的文青,上下幾十上百年,寫到淚光閃閃,連寫賭博也能牽扯到寫作,就像放風箏既能翱翔千里,又收束於一線。這一篇又一篇人情義理流轉的戲劇,老大人講的老故事,一點也不老,天天還在我們眼前搬演呢。
猶記得不多久之前,老師在新聞台和同學們玩放風箏打電報的遊戲,時刻鞭策大家放心下筆大是好。近來老師總說自己已經老得只剩一大把慈祥了,但筆鋒穩健又腳程飛快,後生已難望其項背矣。
可是,等等,那個兩眼骨碌碌聽講古的鄉村小童,放風吹的少年,觀海的中年人,路邊打香腸的老寫字人,咦,那身影看著眼熟,敢是……。
★上帝忘了送他一份禮物 — 林育靖
醫學院時,精神科老師說過:「遺忘,是上帝給人最美好的禮物。」幾年後,在將就居的寫作私淑班講堂上聽見阿盛老師說:「記憶力好的人比較痛苦,」他指著自己腦袋:「忘不掉。」
我與阿盛老師的家鄉很近,都是嘉南平原那片豐饒沃土上的居民;我與老師的時代已有些差距,屬於老師口中那群「太年輕也是可憐」的晚輩,沒見過「大火燒向天燒向雲」整排鳳凰花簡直不要命開著,但我兒時畢業季作文範本仍充斥著鳳凰花開,如今校園難得見到鳳凰樹,縱使有,往往也在寒暖錯亂中開得不乾不脆。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滄海與巫山都是上個世紀的事了,想來新世代的孩子們指水道雲都不困難,可憐卻不知自憐,這也是上天恩賜。
上帝好像沒有送給阿盛老師一份「遺忘」的禮物,老師卻不抱怨,愉悅自如地將記憶鍛轉為文字,那應該是他送給後輩讀者最好的禮物。
★ 床前明月光 — 石芳瑜
阿盛老師的文章向來能化俗為雅,一如浮世繪,市井小事無一不可入筆。他冷眼看盡人世,可是下筆溫潤細緻。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阿盛老師之筆便如那星月,靜靜地探照著世間大地、河流山川。
他講典故亦不賣弄,卻頭頭是道。比如《桃花過渡》寫酒家女,篇名本就是一首車鼓調的老民謠,阿盛老師是說書人,語言轉換流利,字字到位,一段段唱給讀者聽。說酒家叫「菜店」,說什麼是「鴨頭」?菜店風景一如江水,讀者便跟著一起過渡。
書中多篇以景喻情,寫海邊、寫淡水,有時春江花月夜,有時幾度夕陽紅。或寫黃昏的故鄉,寄託自己的思鄉之情。大概只有寫賭博,我不懂不懂,但引申至創作,卻也略懂略懂。至於不懂的事,買本書讀就是了。
★ 展現文字的溫柔 — 吳娮翎
阿盛老師不只用書寫紀錄了時代,更讓許多文青得以實現文學夢,讓文字得以成為生活的一部分,是老師讓我們相信,只要持續寫下去,就能到達要去的彼方,讀此書的書稿,有許多的共鳴,像是大學讀東吳中文系,甚至到中國時報當記者,讀著總有身為晚輩去窺探前輩世代的驚喜,尤以當老師談起那個年代的薪資、房價,所有的物價都在起飛,這些年,唯有文字樸實的不漲價。
「一個浮動抖動顫動躍動翻動滾動躁動的年代」,因為私淑班得以沈澱在都市裡的躁動,靜心聆聽文學,有了提筆書寫自己的勇氣,也療癒了在城市裡浮動的靈魂。
★ 看蒼山綿延 聽波濤洶湧 — 黃春美
一支筆,廣角運鏡,從清朝掃到現今,從這人這事掃到那人那事,掌鏡者化身小童、頑童、少年、老年人、老寫字人。筆下白話文言交用,大鎔爐鍊出來的文字,很協調。筆走遊龍,收放自如,並且起了美學兼幽默之效,〈昨日滿庭芳〉的「少年只認識幾個字,大人認識的字只幾個」十七個字,教人暈了一下,然後哈哈哈。
阿盛老師的生活簡單,看海讀書寫字散步放風箏,可文章裡閃現的人生閱歷卻無比豐富,想必閒來走逛,看賣香腸的小販停駐,烤根香腸攀談,〈賭博志〉於焉拉出線頭,然後是形形色色賭場列傳。〈桃花過渡〉則是昔日歡場故事,寫足了各種角色,酒女、牽猴仔、鴨頭、尋歡者等等,筆下通透人情人性,亦見理解及悲憫。還有,消失的行業--行乞,乞者故事之一之二之三,如月琴撥彈老曲調,韻味悠長。
《海角相思雨》內容壯闊若人海,細細讀,讀出聲(你知道何時必要),猶如看蒼山綿延又綿延,聽波濤洶湧更洶湧。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