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11-05 09:56:18| 人氣2,404|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第九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意在言外的生活切面 - 第九屆林榮三文學獎.小品文獎決審會議紀錄 〈上〉
 
 
圖◎吳孟芸

時間:2013年10月19日下午3時

地點:《自由時報》二樓會議室

決審委員:阿盛、周芬伶、張瑞芬、陳義芝、廖玉蕙

(依姓氏筆畫排列)

記錄◎董柏廷 圖◎吳孟芸

★★★

會議開始,林榮三文化公益基金會執行長蔡素芬報告收件情形,本屆共收到五百六十四件來稿,由劉梓潔、徐國能、王盛弘、蔡昀臻、劉叔慧、凌性傑、羅珊珊及李時雍分四組進行初審,選出六十二篇作品進入複審。再由複審委員宇文正、柯裕棻及蔡逸君選出三十一篇作品進入決審。評審公推陳義芝為主席,各委員針對本屆作品發表整體看法與評選重點。

阿盛:小品文最好像一把匕首能直接切入核心,創作時力求精簡,選擇單一主題即可。今年入選作品主題皆有不同,顯見題材多元,有些篇章文字平實順暢、情意動人,但有些文字用心,敘述卻失了焦,使讀者無法感受作品內涵。

周芬伶:雖然今年參賽作品題材豐富多樣,但選稿卻未較容易,因為彼此間差異很小,要以千字篇幅完整表達一個主題很不容易。我在評選時依小品文的「本色」要求,對於類極短篇寫法、過度強調戲劇性的作品,持保留態度。

廖玉蕙:歷年來親情書寫占小品文參賽作品大宗,這次有了變化,舉凡錶、山、氣泡紙等情感書寫皆能入題,尤其好幾篇寫到休閒活動,如爬山、跳舞、瑜伽,顯然大家已慢慢將眼光從私密的情感書寫移轉到如何讓自己長命百歲的關懷上去了。

張瑞芬:這次作品讀來算是享受,敗筆不多,有幾篇令人驚豔。小品文精髓之處,並非精準描摹生活切面,而在於它的「意在言外」,提供延伸想像,而非只停留表面。這是很不容易也很重要的一件事。

陳義芝:除了要能感動人心,我心目中優秀的小品文是能在短篇幅中運用許多技法,譬如反諷、弔詭,且能從有限的字數中帶給讀者知識、見聞、掌故、趣味或是哲思,跟篇幅較長的寫景散文不同,它具有隨筆性質。

經評審協商後,決議首輪每人圈選六篇,結果如下:

三票作品

〈阿嬤的收音機〉(周芬伶、張瑞芬、廖玉蕙)

〈小戚的生物課〉(張瑞芬、陳義芝、廖玉蕙)

〈我同學ㄟ〉(阿盛、陳義芝、廖玉蕙)

二票作品

〈失土〉(阿盛、廖玉蕙)

〈變大的山〉(周芬伶、張瑞芬)

〈小火慢燉〉(阿盛、陳義芝)

〈午休〉(張瑞芬、廖玉蕙)

〈老花眼〉(阿盛、周芬伶)

〈照片中的母親〉(阿盛、陳義芝)

〈記憶床墊〉(周芬伶、張瑞芬)

一票作品

〈葵扇〉(阿盛)

〈媽咪,噓噓啊!〉(周芬伶)

〈掛鐘〉(張瑞芬)

〈薄煎餅的午後〉(周芬伶)

〈城〉(廖玉蕙)

〈壁虎〉(陳義芝)

〈巡田水〉(陳義芝)

○票作品

〈金錶〉、〈露台風景〉、〈謊言〉、〈氣泡紙〉、〈蕾絲花〉、〈向海〉、〈螢火蟲之夜〉、〈黃昏市場〉、〈雪花〉、〈山有多高〉、〈跆拳道〉、〈貓舌人〉、〈做為意志與表象的吃水線〉、〈織女〉

○票作品不列入討論,針對一票作品討論優缺點。

一票作品

〈葵扇〉

阿盛:這篇我放棄。

〈媽咪,噓噓啊!〉

周芬伶:這篇我放棄。

〈掛鐘〉

張瑞芬:這篇很低調,透過年邁雙親的互動,表現出老年人用相罵的方式代替相愛的默契,兩造之間的關係寫得很貼切。

阿盛:雖說是一段尋常老夫妻彼此的對待樣貌,但是沒有看到他們平日間的感情描摹,感覺稍微平淡了點。

周芬伶:作者想要講的東西太多,缺乏焦點,鐘的意象雖有點突出,若可以賦予一個更特別的意義,主題會更顯集中。

廖玉蕙:「掛鐘」在這個作品中與父親的連結沒有出來,寓意的銜接也不是很清楚。

〈薄煎餅的午後〉

周芬伶:食物配上人生跟情感,就是一桌好菜。作者從食物寫起,再加進與外婆的關係、生活的改變,以及對於味道的記憶,讀來很有畫面感。

張瑞芬:妹妹跟外婆之間的感情少了許多細節,可能因篇幅限制,無更多餘裕去經營,若可多些鋪陳會更好。

阿盛:這篇的命題跟內容有點搭不上,外婆也做了很多其他食物,甚至很多篇幅也寫到妹妹,但都顯得模糊。

廖玉蕙:這篇有好些錯字,某些句子過度口語化,語意較模糊,似乎作者想創新,但用法又令人費解。

〈城〉

阿盛:這篇文字精煉,內涵飽滿,藉由書寫自己的身體,進而帶出城市意象,作者節制掌控文字,我很支持。

廖玉蕙:這篇前後相互照應,中間提及瑜伽的過程,感覺是一個真正在學瑜伽者的語言,另外把身體當做一座城市,譬喻頗佳。

陳義芝:表現手法新鮮,以城市為喻依,對應身體,文字的韻律感及層次感也營造得不錯。

張瑞芬:其實把身體比喻成迷宮的隱喻頗常見,但作者寫來卻很不俗,透過運動、舞蹈、瑜伽,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也同時探索整座城市,首尾呼應,文字精簡,很能掌握小品文的特質。

周芬伶:這篇的首尾領悟與轉折太快——瑜伽的過程不是應該很緩慢的嗎?

〈壁虎〉

陳義芝:我放棄這篇。

〈巡田水〉

陳義芝:文字平實,寫出台灣農村生活的變遷,有富時代感的社會經驗,文中也有心理細節的描寫,譬如對潛水的恐懼,使文章有了深度。

阿盛:父親叫他下水的部分寫得很好,後來的噩夢可能也與之有關聯。

二票作品

〈失土〉

廖玉蕙:這篇談到我所關切的問題,講一個長期封閉、好不容易解嚴的地區,卻又重被畫做限制區,心中那股憤慨,從姨婆的語氣中很傳神地展露出來,結尾也寫得很好。

阿盛:在這麼短的篇幅裡,精準掌握角色戰前跟戰後的變化,尤其姨婆的形象描寫傳神,金門人特有的悲傷,也被作者寫了出來。

周芬伶:意識形態太清楚了,短句的寫法感覺破碎。以小品文篇幅寫這麼大的主題,勢必難以面面俱到,因此變成一種「大綱式」寫法,儘管有企圖心是好事,但缺了一些感動。

張瑞芬:這一篇的主題很明確,問題也在於太明確。題目一揭開,就知道作者要寫什麼了。另外,它有句無篇,段落意識不明確,有點像部落格上的抗議文章,缺乏段落概念。

陳義芝:確實此篇語言表達較制式,許多字眼都不那麼準確,斧鑿痕跡較為明顯。

〈變大的山〉

周芬伶:這是一篇平易近人且耐讀的作品,有自己的個性及想要表達的東西。描述上未用到強烈的字句,但表達親情的同時卻又能說明山與父親之間、與家人之間,進而外推至人與自然的關係。

張瑞芬:文中貫串的主軸意涵很深遠──「生活從困難變簡單,再變為困難。」人生不也是這樣嗎?最後,把父親葬在後山,對山的凝視從可畏變成安心,這之間的轉換滿耐人尋味的。

阿盛:結尾有點制式化,較無特殊之處。

廖玉蕙:有些說法似乎有點誇大,那種感覺應該不是能用「人生首次」這樣明確的時間點表達,應要更緩慢地感覺到那樣的變化。而且,把男人比喻成山,也是一個很固定的想像。

陳義芝:這篇具有兒童眼光的小趣味,但這種感受與心情,需要更多細節來描寫,少了細節就顯得空泛,甚至有點「概念化」了。

〈小火慢燉〉

阿盛:描述醫病之間的小題材,很有意思,尤其講到醫生不斷重複那句形容痛感的「小火慢燉」,寫得相當傳神。

陳義芝:醫生與病人間的對話,既顯示了人情味,又有藝術審美上耐人尋味的態度,用「小火慢燉」形容痛,具有一種新鮮感,又很恰到好處。

廖玉蕙:這篇我也可支持,因為一句特殊的形容,使醫生和病人同時感受到那種幽默的小趣味。

周芬伶:我覺得整篇文章的高點在一半就已到達了,後面不斷重複同樣的句子,效果似乎也沒有再往上堆。

阿盛:我覺得那有點疊歎的效果,一歎再歎,一種會心後不斷尋味的感覺。

張瑞芬:結局太平淡,少了意在言外之感。

〈午休〉

張瑞芬:看似不經意寫出趴在桌上午休,從假睡到真睡,其實背後帶出很高的寓意──原本「偽裝」的無知無感,最後演變成為「真正」的無知無感,尤其「每場午睡都是長長的後悔」這句寫得真是太好了!

廖玉蕙:我附議。這篇雖也多短句,但卻營造出一種獨特的韻律,像這樣的策略就是可以被接受的。最後,沒有很具象談風紀股長的可怕,用小朋友午休做為暗示,可能指戒嚴已解除,但我們的心還是被箍在那裡,擔心是不是有人在監看、監聽。

阿盛:第一段的確感動,但接下來,連一公分甚至一公釐也不敢動的部分稍嫌刻意。

陳義芝:我覺得作者用從前的經驗做為連結,試圖想要表現一種張力,讀了想起何其芳的〈雨前〉。

〈老花眼〉

阿盛:我很喜歡跟母親談話的那幾段,透過人生中的一件小事,給出的感受很打動我。

周芬伶:這篇轉折多了點,如果就追求趣味性而言,最後將意義翻轉的地方有展現出來。

廖玉蕙:結尾很像政令宣導,有些連結也缺乏邏輯。

張瑞芬:這篇文章的主角性別與年齡設定,不夠統一明確,讀時感覺混亂。

陳義芝:寫得太刻意、不真實了。

〈照片中的母親〉

阿盛:描述母親的個性很傳神,將長輩的機警與莊重都表現出來,藉由簡單題材傳達出家人間的情感。

陳義芝:透過一個不晦澀的開場情景鋪陳出後面的情感,用注視照片的方式描寫母親,筆法充滿懸置,之後又一一將之兜攏完整。筆墨不多,但情感飽滿。

廖玉蕙:文字太過冗贅,甚至不肯定的詞彙與語氣太多,造句也有些拗口。

張瑞芬:題目有點直接,感覺未經設想,文字用了太多陳詞套語。我認為一個有自己語言系統,或者試圖想要發展出自己語言的創作者,不應該偷懶使用現有的成語,這篇文章確實很有畫面感,但就是這些現成的語言使它變得普通,況且有些用得並不貼切。

〈記憶床墊〉

張瑞芬:這篇以修辭取勝,恰如其分地把情傷表達出來,措詞跟意象連結得很好,首尾呼應,結構完整,用字精美,具有詩意。

周芬伶:這篇含蓄而有情,保留許多想像空間,文字跟結構完整,且抒情得很到位。

三票作品

〈阿嬤的收音機〉

廖玉蕙:以短篇幅帶出人的一生,其中老人聽收音機裡賣藥商人的喃喃絮語,寫得很好,我想也許可以當做是一種現況的反映吧。

張瑞芬:這篇將老人的困境和寂寞描摹得很不錯,文字有現實的一面,也有想像延伸的一面,情感掌握得當,只是倒數第二段的銜接稍感不順,但看了第二次還是喜歡。

周芬伶:題材雖不特別新鮮,但寫法卻很新穎,文字也是較上乘的。小品文篇幅短,許多人會把力氣放在故事意念、架構上,卻忽略了文字琢磨,而此篇以好的文字為底,鋪展老年題材,寫得也很貼切。剛才瑞芬提到關於倒數第二段的銜接,我認為是作者有意留下的一點懸疑。

阿盛:我提出一個情理上的問題,敘述者曾把收音機關掉,阿嬤瞬間就醒了,顯然阿嬤對收音機的存在很注意,但,何以最後將收音機偷偷搬走,阿嬤卻沒有發出任何疑問呢?這裡無法說服我。

廖玉蕙:仔細想想,文中並未提到阿嬤的精神狀況,或許她是個精神狀態不太清楚的人,可能有點失智,意識未必清楚,所以這樣的設定就形成一種很微妙的氛圍。

陳義芝:文中提及收音機是阿嬤通往死亡的進行曲,若可以再深入點,會更被打動,但結尾卻弱了下來。

〈小戚的生物課〉

張瑞芬:這篇以動物界弱肉強食的食物鏈與性別關係相對照,可愛的年輕女老師是食物鏈的頂端,成為大家羨慕的焦點,結尾既幽默又有深意。

廖玉蕙:藉美女老師反映出不同的觀點,結尾處甚至傳達出某種社會概念,用小故事寫出恆常的道理,情趣與哲理兼具。

陳義芝:信手拈來而且自然,小品文就要有這種表現。文中有老師的眼光,也有自我心理的投射,在這種對照之下,產生一種翻轉,因而多了一點層次感。

周芬伶:這篇很萌呀!

〈我同學ㄟ〉

廖玉蕙:這是寫得最好的一篇,用父親與名人的對比寫出自卑作祟的心理,文中提及敘述者跟父親之間沒那麼熟,最後也把不熟的遺憾帶出來,有淡淡餘味。

阿盛:透過一位一般認定為平凡的父親,藉著名人在某種程度上抬高自己,但當真正面對兒女時卻又有那麼一點自卑,這樣的心情描述得很好。

陳義芝:這篇很適切帶出每個人的人生遭遇各有不同,很具代表性,其次,聲腔模擬得也很妥貼適當,夢境的部分也寫得很好,使整個文章變得很有深度。

自討論過的篇目中,評審決議除已放棄的〈葵扇〉、〈媽咪,噓噓啊!〉、〈掛鐘〉、〈壁虎〉等篇,其餘作品進行第二輪投票,每人於十三篇中,挑選十篇以1至10分評比,依分數高低,前十名即為獲選作品。最後得分結果為:〈我同學ㄟ〉(40分)、〈小火慢燉〉(28分)、〈記憶床墊〉(28分)、〈城〉(27分)、〈午休〉(25分)、〈阿嬤的收音機〉(24分)、〈小戚的生物課〉(24分)、〈照片中的母親〉(18分)、〈變大的山〉(17分)、〈巡田水〉(16分)。

〈失土〉(13分)、〈老花眼〉(9分)、〈薄煎餅的午後〉(6分)未獲獎。會議圓滿結束。●


─自由副刊2013/11/05--06

台長: 阿盛

義工
全文補齊全!
2013-11-06 10:09:06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