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亞裔的朋友聊天﹐談到大家從小生長的環境和與父母的互動﹐通常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共同點。
不論是華人韓國人日本人或是東南亞人﹐絕大多數的亞裔父母﹐對於讚美或鼓勵自己的孩子通常很吝嗇﹐而對於澆冷水或「自謙」地貶低或批評自己的孩子則是不留余力。
朋友A是華人﹐她說﹐從小到大﹐只要考試考不好﹑成績差過預期﹐父母以「笨」﹑「懶惰」來形容已經算是客氣了﹐就連「我怎麼會生出妳這種小孩」類型應該只出現在連續劇裡的台詞居然都會在她家真人真事現場上演。
友人B是韓裔第二代﹐鵝蛋臉丹鳳眼而且五官秀美﹐臉頰上還有兩個小酒窩﹐圓嘟嘟的臉龐說有多可愛就有多可愛﹐可是對於她的外表﹐她的爸媽卻從小到大幾乎每天耳提面命重複批判地說:「妳怎麼那麼胖?妳該減肥了﹐不然不會有人要妳的﹐我看妳根本嫁不出去了。」
C是東南亞華僑﹐對於穿著打扮和化妝﹐她的父母總是千篇一律地反覆告訴她:「妳穿得再好看也不會有人看的﹐幹嘛浪費時間化妝﹑還買那麼貴的衣服?反正不會有人注意妳的。」
身為正統華裔孩子﹐這些話對我一點也不陌生。
我自認我的父母開通開明而且對我許多的行為包容理解並且全力支持﹐但有時候細細回想起來﹐其實從小到大﹐我收到父母的讚美的機率接近零﹐但是這些殘忍嚴厲甚至可以說是抵毀性的說詞﹐我幾乎每隔一點時間就會聽到一次。
學期結束是沒拿到理想成績的時候﹐我會聽到:「妳是不是沒有唸書啊?妳唸書的時候都在混什麼?」考試考不好的時候﹐父母的回應是:「你為什麼不能像班上考100的人一樣?這麼簡單的東西怎麼你不懂?」而考得好的時候通常我不會聽到掌聲或「嘩﹐太棒了!」這一類的說辭﹐多半只會聽到:「哦﹐還不錯啊。」這類型中庸的冷淡。想買一件我喜歡的新衣服(可是父母認為不好看) ﹐我得到的答案通常是:「平常上學穿這種衣服幹什麼?隨便穿就好了﹐你穿給誰看?」對於我的外表﹐在我父母的眼裡太胖太矮皮膚很差眼睛太小身材五短﹐但如果我打扮得花悄一點﹑頭髮做了離子燙剪了新髮型﹐他們又會告訴我:「這個髮型好難看(明明大家都說好看啊~)﹑像個不良少女!出去隨便穿就好了﹐又不是要參加選美﹐誰看你啊?」更誇張的是我在高中的時候參加學校的交響樂團﹐上臺表演的時候要穿高跟鞋﹐當時才十五六歲根本不會穿高跟鞋的我走起路來搖搖晃晃(幾個十五歲的小孩會穿著高跟鞋走路搖曳生姿?)﹐而爸媽的評語則是:「我女兒怎麼這麼笨﹐連高跟鞋都不會穿?真是笨死了。」高中和大學的年代同學們踏入一個介於被家庭束縛捆綁和渴望掙脫家人追尋自由的奇異轉變期﹐父母看著我的同學﹐對他們的評論是:「這些小孩子怎麼這麼沒有水準?他們現在不好好唸書﹐將來長大了怎麼找得到工作?退休了以後怎麼生活?你千萬不要跟這些人一樣﹐我們家人比他們有水準多了。」
所以從小到大我一直覺得自己醜得難以見人﹐衣服只能「隨便」穿﹐而我對高跟鞋深痛惡絕﹐因為是它害我被父母認為是笨蛋。
而在學業成績來說﹐我的功課一直不是頂尖的原因是我不夠用功﹐可是明明題目內容很簡單﹐不然就是我天生有學習障礙﹐而班上考100分的同學不論他是個性多爛的王八蛋﹐他都是我必需學習看齊的目標﹑最好我能和此人當好朋友——因為他學業考試100分。
後來我們長大了﹐發現原來這個世界上絕大多數的事都不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很多時候我們的失敗和失去不是因為自己不夠努力或是先天不夠聰明﹐只是有些東西命中註定不是屬於你的。
對於穿著打扮我一直照著父母定義「隨便穿」的安全軌距範圍亦步亦趨﹐嚴重自然捲的髮型雜亂得像稻草﹐相信如果我像同學一樣化妝上課就會變成整個家族不屑一顧的「沒水準」的小孩;反正我既醜又矮且肥﹐沒臉蛋沒身材一輩子也不會有人看上我的外表(而從父母到我都相信如果這輩子有人愛我﹐那一定是像言情小說和八點檔連續裡說的bullshit﹐是因為看上我的頭腦和才華﹐而不是虛無空洞的外貌)。
而我的個性嚴重自閉﹐用一種高高在上的自卑堅信我比同學有「水準」﹐因為我乖乖唸書而且不做光鮮亮麗的打扮。
也是到後來我才明白﹐這個世界並沒有所謂無條件的愛﹐或許家人可以﹐但高塔上的長髮公主如果用比擬烏鴉的歌聲高唱﹐王子就算是音痴而且音樂鑒賞能力有問題﹐當他順著以為是麻繩的公主頭髮爬上閣樓﹐見到一個增肥五十公斤的純美姊﹐多半情願直接從窗口跳下去也要逃出生天不願變成恐龍的祭品。
其實我們一直到現在都還年輕﹐尤其在人類壽命普遍過度延長的二十一世紀﹐在漫長的人生裡十幾二十年的歲月短得可怕。美國的退休年齡在我們這一代被推延至七十二歲(相較於父母他們年代的六十五歲) ﹐意思就是說﹐如果我二十五歲開始做牛做馬的工作﹐得花上四十七年的時間等待退休——運氣不好的傢伙四十歲可能就一命嗚呼了﹐我有人家一整個生命的時間來為退休做準備﹐卻連一年快樂休假relax的時光都不留給自己!
一直到長大了﹐我們才開始回頭檢視思考父母當年對我們一些行為觀念的批評。
我們都明白如此愛著我們的父母長輩是為了我們著想﹐而對於和我們溝通他們找不到更好的方式表達﹐於是相信年長者必需以批判和教誨的姿態教導下一代的他們﹐只剩下批評這一種最直接的管道。
東方文化讚揚含蓄和內斂﹐所以我們在有限的視野裡很少見到公開的讚美和露骨的表達。
在美國看到外國人當眾拿出全家福向外人介紹家人時說:「這是我最能幹的妻子﹑最棒的兒子﹑以及美麗的女兒!」另外一名老外會掏出他的皮夾同樣地拿出家人的照片侃侃而談:「這是我完美的老婆﹑聰明的兒子﹑和可愛的女兒!」但他們沒有一較高下的意味在其中﹐他們只是希望和全世界分享他們引以為傲的家人。但如果對話的對象是東方人﹐通常他們會在心裡嘀咕著:「天哪﹐這些老外怎麼這麼噁心?況且哪有人這樣形容自己的家人?簡直是恬不知恥!」然後以卑謙的美德形容自己的家人:「賤內是個不足掛齒的黃臉婆﹑犬子頑劣不堪缺乏管教﹑犬女什麼也不懂不足以登大雅之堂﹐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是的﹐這就是我們文化的本質和內涵。
謙遜的確是一種美德﹐自大並不值得被讚揚﹐但適當的讚美和鼓勵﹐真的會讓人心裡好受很多。
自信有時候必需是架構在別人的讚美上的﹐特別是來自我們親愛的家人。
當我的父母告訴我:「你穿這件洋裝又矮又胖﹐幹嘛不穿長褲?反正沒人看你﹐你隨便亂穿就好了。」而喜愛我的男人對我說:「我不愛看你褲子﹐裙裝讓你有一種神秘的氣質﹐性感得不得了。」當然我們都知道或許父母是給自己良心的建議(雖然措辭有待商榷) ﹐而男人的甜言蜜語通常不能盡信﹐但這種情況之下﹐你猜我會選擇怎麼穿?
我不是為了讓人批評我又醜又肥又沒身材而買衣服的﹐也不是為了讓自己沒人看才打扮的。
唸書唸到失眠頭昏腰酸背疼雙腳虛軟卻依然考不好的時候﹐當父母說:「你根本沒用功嘛!如果你有好好唸書就不會這樣了。難道你要像你那些朋友一樣將來長大之後找不到事﹑退休的時候等死嗎?」或是有人告訴我:「至少你努力過了﹐或許你在這一科的觀念上有不對﹐要不要我們一起研究看看?不然就是你不適合唸這一科﹐反正你以後不靠這一行吃飯﹐重點是你有興趣的科目唸的怎麼樣。」你說你喜歡聽到哪一個?
我不是為了讓人批評我的矮胖醜陋而打扮的。
我不是為了有人告訴我不會有人愛我而化妝穿衣的。
我不是為了在努力過之後不幸失敗了卻被人抹殺一切的努力而被形容成一事無成而用功打拼的。
我的自信也不是在被貶低和批評後經由幻滅而重生的。
我們都渴望有人偶爾讚美我﹐不論真心或假意。
不斷的批評並不是謙卑﹐它只會讓我們懷疑自己的價值﹑扭曲我們對自己的定位。
尤其當這些話來自從小和我們最親密﹑最愛戴﹑並且最深信不移的父母。
不要吝於給孩子們適當的鼓勵和讚美﹐那不會像吹氣球一樣把他們變得自我膨脹自大虛榮﹐那真的﹐會讓孩子好過很多﹐更會讓孩子的心靈健全許多。
我花了好久的時間﹑在經過多少人的言語和眼光的讚許後﹐才說服自己或許自己不是一無是處﹑或許自己也有值得讓人眼光停駐的美麗。
如今我相信自己是美麗的。
而我的美麗﹐我的努力﹐不是為了被人批評而是為了接受讚美而存在的。
我更相信﹐每個孩子都是一樣﹐不是為了批評而美麗而努力的。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