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12-26 19:51:42| 人氣1,45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出發。散步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出發。散步去時周文化 /2007初版 /作者多人合著

逛老街。發現城市的另一張臉-副標

新時代的老街之旅-推薦序標題

節錄部分序如下:

 

 

八零年代初,古蹟之旅蔚成風潮,我常參加各種鄉土田野的訪查活動。那時每次參加,總是尾隨導覽老師之後,不斷地聆聽解說,抄錄各式各樣的筆記。又或者,常約個二三好友,跑去那兒遊逛、拍照,徜徉在歷史情境的歲月裡。

 

透過如此懵懵懂懂的接觸,日後竟也不知不覺地偏愛起老街的風貌了。那時,這等台灣老街的造訪,多半侷限於一排巴洛克式富麗典雅的建築,要不就是留連於古意盎然的亭子脚舊式居家。此一行徑雖然夾雜浪漫的感性,充滿懷舊,畢竟還是帶著求知意涵,關切它的何去何從,或可稱為知性之旅。

 

如今再回顧,這種圖文祥實之書的細密,猶如僧侶走街般的克勤克儉,不免有些好笑發噱,但那種對美好家園的憧憬,以及對這塊土地的感念,似乎也從這種嚴謹的對待中,深沉地發端。

 

只是,知性之旅堅持了約莫一個年代左右,就有了些許變化。儘管這等老街旅行的情緒至今還堅實存在,依舊是我們在台灣各地旅行時的一個基調,但隨著時代的變遷,新的內涵滲入了。

 

其速度之快,更叫人咋舌。在我們引燃覺得老街的導覽解說可能過於高調,與一般大眾仍有隔閡時,小吃美食悄然崛起。以吃喝為主的旅遊,迅速變成吸引遊客走訪老街的重點。

為了讓遊客不斷地走訪,任何在老街之類的環境做生意的人都深知:想要賺錢,研究好食材、推銷美味土產,或是把當地農作在包裝並精緻地推銷出去,遠比懷念歷史風華那等行腳,更受到遊客青睞,也是生存之計。美食一風行,多數遊客的胃口,也逐漸地被寵壞了。去三峽若不買牛角麵包,到深坑不吃豆腐,似乎就沒去過似的。至於老街是什麼樣子,為何如此興建、歷史曾經為何、人文風物如何發展等,大家似乎都不在乎了。

食物搖身一變,擴大為我們認知老街的最重要元素,古蹟反而成了配角,歷史的繁華歲月,早淹沒於熱鬧的喧囂之中。有時我常錯以為,那些古意盎然的建築特色,和咖啡店的裝潢一樣,都是裝飾品,只為烘托我們旅行的情境而已。 By劉克襄

 

 

如果可以這麼說的話,【出發。散步去】的整篇序(上文只是部分,全部實在太長了)是全書中我最喜歡的文章,只因為隨著劉克襄的文字讀來,我彷彿回味了一趟我的大學生涯。

 

我的畢業論文主題可是關於導覽解說對遊憩體驗影響的研究呢。

那些由你玩四年(http://mypaper.pchome.com.tw/news/aqarious/3/1273857453/20061003155101)的生涯中,曾經賣力寫下的筆記與相片紀錄都是課堂上的報告來源,如今在最近搬家的整理中,我選擇了丟棄。

大學畢業後不久,甚至是還沒有畢業,我就不再造訪那些太過知名的老街,只因為我認真發展的課業,和某種信念已經被變調的新型態老街給打擊殆盡。雖然其實也不能完全這麼說,因為美食與農特產之旅是學弟妹們繼續學習和師長發展的一種概念,畢竟,對華人世界來說,民以食為天,至於其他文化涵養總是得經過漫長歲月累積。

 

 

【出發。散步去】這本書其實是以一種在知性與美食之旅之間,找尋平衡為出發的觀點來介紹一些地方。

 

讀完書之後,我去買了一雙繡花鞋,卸下了牆上的時鐘打算找時間送去鐘錶行修理,還跟老公說農曆過年的時候想去某條街,只是老公不准,因為接近預產期只能天天待在家。

 

附上目次

萬華依舊是艋舺 /遙望上海,念舊的衡陽路 /鄉愁遠颺,鄉情依然的南門市場

永不凋零的公館大學城 /低調華麗,靜謐的青田街 /大安路,名人巷平民風 /

敦化南路一段一六一巷遇見東京青山 /中山北路上的摺摺晴光 /繁華落盡,大橋頭真味 /迪化街,獨領風騷大稻埕 /華新街,遺落在中和的異域 /板橋煙雲 /山城九份,低調喧囂 /風華再起三角湧 /新竹車站,追尋昭和浪漫 /極速街道,逢甲青春 /百年輝煌,鹿港小鎮 /台南海安路,古都藝術潮 /府城風華赤崁樓 /港都鹽埕舊夢

台長: 安妮塔
人氣(1,45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四時讀書樂 |
此分類下一篇:大江大海的波瀾起伏,我讀龍應台一九四九(上)
此分類上一篇:2008年的好看好讀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