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案的那一刻,小龍爸爸很認真的說,謝謝我對他們家的幫忙,也很感謝這兩年多來都沒有換社工,讓他覺得很熟悉、很親切,比較聊得來。兒保案往往服務時間都難以預料,多重複雜的家庭問題,有些需三年、五年的時間才比較穩定,能夠走到結案這一步,其實相當不容易。
想起剛接觸小龍家時,小龍才國小三年級吧,但是卻沒有好好的被關心及照顧。小龍的爸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就離婚了,小龍後來有了新媽媽及弟弟,但是小龍卻有些被冷落了,他開始不敢表達自己的想法。餓的時候不敢跟大人說,對爸媽感到畏懼,小龍放學後開始遊蕩,逃避及忍耐的結果是換來更多的責備。小龍晚上一直看電視,是因為不敢自己睡覺;有的時候沒有洗澡,是因為怕廁所有老鼠。這些點點滴滴的心情,是在我和小龍接觸幾次後,小龍才願意說出來的。孩子畢竟仍是個孩子,有許多害怕的時候,但是大人卻不一定知道。當我將小龍的心情感受告訴小龍爸時,小龍爸哭了….,很多時候,大人選擇不去看見孩子的需求及想法,也是因為大人害怕去面對自己…。
小龍爸幼年是被虐待的孩子,於是乎他很早就離開家,僅有國中學歷的他,不到20歲就當了爸爸,他其實對父親這個角色,沒有什麼概念。第一段婚姻,很快的劃下句點,一股腦的將心思投入在工作及新婚姻中,卻遺忘了這個自己帶來的孩子。小龍爸幼年的經驗是不好的,也常是自己一個人、孤伶伶的,這種經驗很可怕,但小龍卻也開始過著被孤獨對待的生活。某次,我問小龍爸:「現在的小龍,其實很像以前的你吧?會心疼吧?」。小龍爸淡淡的說:「其實我很能體會他的心情…」。暴力、兒虐事件很容易是個循環的過程,施虐的大人,許多在他們還是個孩子的時候,也曾經被虐待。社工無法還原過去,阻止大人沒有這些不堪的童年經驗,但卻能有機會讓受傷的大人,承認他們曾經有的缺憾,鼓勵大人不再讓他們的孩子心靈受傷,終止這殘忍的代間循環。
在服務兩年多的時間內,我和小龍家有一致的信念--要讓家庭更穩定,小龍能安心及快樂的生活。身材高壯的小龍爸,以往習慣營造出來的氣勢,使得父子關係疏離,孩子越來越怕爸爸,也更不敢表達想法與需求。經過長時間的努力,小龍爸越來越看見自己身為父親的責任,開始知道其實自己當初決定帶小龍在身邊照顧,是想要給予小龍更好的照顧,自己其實很愛小龍,只是不知道可以怎麼做、如何表達。小龍爸開始決定調整工作,不再做大夜班的工作,是為了能多些時間照顧家庭、陪伴小龍。這個決定會讓家庭少了一些收入,對於一家之主-小龍爸而言,是很難做的決定,但卻無比重要。小龍爸開始學習調整自己的情緒,當孩子犯錯時,不先動手,而是先和孩子說道理,否則孩子被打怕了、逃了,孩子永遠也不知道自己的遊蕩行為,帶給大人的是最大的擔心。小龍爸與孩子很少有輕鬆互動、玩樂的機會,在服務一兩年後,小龍爸終於願意帶著小龍及弟弟一起參加親子活動。當天重感冒的小龍爸,遵守了陪伴孩子一起玩樂的約定,留下了難得的家庭合照。
兒保社工的成就感,來自家庭的改變與進步,這個家庭從一開始的抗拒、逃避,屢屢放我鴿子,讓我只能用書信方式與小龍爸溝通,到最後家庭和樂,孩子穩定生活。這看似神奇的改變過程,其實需要來自家庭的願意付出,以及社工的陪伴與甘願等待。彼此的堅持,希望能讓相愛的大人及孩子更相互看見,未來沒有遺憾。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