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家老妹突然想到要專訪我
於是乎我就打出了這樂樂ㄉㄥˊ的一篇
(ㄚ不是專訪?怎麼會是我自己打????)
好啦~不多說啦~
且看這樂樂ㄉㄥˊ的我吧!
突然發現我的人生活到現在怎麼會這麼的順利
真是感謝上天感謝一切喔!
我的家庭成員除了有不可或缺的爸爸、媽媽之外,還多了一個哥哥,這幸福的家庭就由我們四個人組成。
我們家是很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父親外出工作,媽媽則在家打理一切。
我沒有很聰明的頭腦,每次考試都是低空飛過,儘管如此,但每個求學階段我也都順利畢業,
甚至是到了漸入佳境的地步。或許是父母早已認清楚自己小孩的程度,國中開始,
父母就灌輸著"哪怕結果不盡理想,但過程一定要努力"的觀念,因為父母如此的開明,
沒有揠苗助長,讓我在求學過程中沒有很大的壓力,而我也沒有讓父母失望,每學期一定會有一張獎狀,
記得國二時,拿到一張進步獎,還上台領獎呢!
到了高職後,我的人生漸漸展露頭角,高一就當上了一班之長,這對我來說可是求學以來都沒有過的殊榮呢!
而且我遇到了很提拔我的導師,她幫我爭取了很多表演機會,我漸漸變成了科內的風雲人物,至今科主任仍對我當時的表現讚賞有加。
而我也過了很充實的高職生活,我加入龍舟隊為校爭光、參加英文歌唱比賽、英文朗誦比賽,都得到很棒的成績;
教師節更榮幸的與同學在台上表演、而校慶的社團成果發表會更獲邀擔任節目主持人的角色,我想,
再沒有任何一個階段的求學能比高職更豐富了吧!
然而,再精彩的人生總會落幕,短短的高職三年也會畢業,高職畢業後我順利考上了某科技大學二專部,
原以為可以平凡過完二專兩年的我,就在升專二那年因為當上系會長之後,情勢整個大逆轉,非但不能低調,
還搞到全系都知道我是誰。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既然來了就欣然接受並全力以赴做好囉!
從高職的一班之長做到現在變一系之長,任期一年中也辦過大大小小的活動,小則系內的幼保週活動、大至全校性的迎新露營,
很辛苦很忙碌但是很開心,體會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據說我是歷屆會長做的最好的一任!
二專畢業前的重頭戲是畢業公演,擅長演戲的我,演員當然不可少了我,但因為愛演的能力過人,外加當時一些無法解釋的原因,
被老師要求需再擔任導演的職位,但極渴望低調的我只想當個小演員,萬般無奈下我只好接手了。
很感謝演員們在我的帶領以及同學的配合之下,讓公演完美落幕也在每人心中留下難以忘記的回憶。
或許是因為二專兩年的表現太令人印象深刻,二技推甄時獲得機會留原學校就讀,在這階段就沒有太大的事件發生,
在畢業前最後一學期的暑假,因為學妹的邀約,我加入了YMCA夏令營的營隊生活,是擔任陪伴國小生過完漫長兩個月暑假的輔導員,
在這裡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團隊生活,隊員間彼此互相幫助,而他們也陪我過了人生第一個低潮期-父親過世。
在我暫時離隊的期間,隊員接二連三傳送訊息幫我加油打氣,讓我能在低落時期還能感受到很強烈的溫暖,
雖然與來自不同地方的隊員僅有短短不到兩個月的共事時間,但彼此間的感情默契卻是遠比陳年老友還要濃。
如今我已畢業進入職場,雖然職場內容跟我所學差了十萬八千里,剛開始的一兩個月我也陷入挫折,但我深信勤能補拙,
工作至今也已屆滿四個月,已經上手許多,但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未來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秉持著自己的信念,
我相信一定可以很順利的完成人生的路。
以下是報告的完整版
訪談對象的基本資料
姓名:蘇小馬
年齡:23歲
生日:74年09月29日
出生地:XX市
學歷:
正修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 起95年9月迄97年6月
正修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科 起93年9月迄95年6月
樹德家商高中職幼保科 起90年9月迄93年6月
實習經驗:
資和幼兒園 97年3月18日至97年4月11日。
巧安哲幼稚園 95年11月21至95年12月14日。
鼎佳幼稚園 93年3月15日至3月31日。
經歷:
高雄市基督教青年會(YMCA)美式生活夏令營擔任輔導員96年7月至8月。
正修科技大學幼保系辦擔任行政工讀生95年9月至97年6月。
全成補習班擔任助教93年7月至10月。
職業:國銓營造有限公司-出納小姐
證照:丙級保母執照
興趣:羽球、電影欣賞
專長:拍照攝影、文書處理
訪談對象的童年憶往
74年出生
78年幼稚園
81~82年騎大型腳踏車亂亂跑 81年升國小
83年的某一天偷拔別人家的芭樂
84的年的某一天爬電線杆
87年升國中
90年升高職
91~92年加入龍舟隊
參加迎新送舊的活動
校慶還擔任過社團表演的主持人
參加英文歌唱比賽、英文朗誦比賽
93年的三月鼎佳幼稚園實習 93年考上二專
93年7月~10月全成補習班當助教
94年7月丙級保母執照
95~96年當系辦的工讀生 95年考上二技
協助系上舉辦研討會
全國性保母考試
校務評鑑活動
95年11月~12月巧安哲幼稚園實習
96年7~8月高雄市基督教青年會
(YMCA)美式生活夏令營擔任輔導員
97年3~4月資和幼兒園實習
97年6月大學畢業
97年7月進入國銓營造有限公司當出納小姐
【訪談對象的詳細資料】
家庭背景:
除了有不可或缺的爸爸、媽媽之外,還多了一個哥哥,這幸福的家庭就由四個人組成。
很標準的男主外、女主內,父親外出工作,媽媽則在家理打一切。
求學過程:
沒有很聰明的頭腦,每次考試都是低空飛過,每個求學階段都順利畢業,甚至是到了漸入佳境的地步。
或許是父母早已認清楚自己小孩的程度,國中開始,父母就灌輸著:「哪怕結果不盡理想,
但過程一定要努力」的觀念,因為父母如此的開明,沒有揠苗助長,在求學過程中沒有很大的壓力,
也沒有讓父母失望,每學期一定會有一張獎狀,記得國二時,拿到一張進步獎,還上台領獎呢!
到了高職後,人生漸漸展露頭角,高一就當上了一班之長,這可是求學以來都沒有過的殊榮呢!
遇到了很提拔我的導師,她幫我爭取了很多表演機會,漸漸變成了科內的風雲人物,
至今科主任仍對我當時的表現讚賞有家。加入龍舟隊為校爭光、參加英文歌唱比賽、英文朗誦比賽,
都得到很棒的成績;教師節更榮幸的與同學在台上表演、而校慶的社團成果發表會更獲邀擔任節目主持人的角色。
然而,再精彩的人生總會落幕,短短的高職三年也會畢業,高職畢業後順利考上了某科技大學二專部,
原以為可以平凡過完二專兩年,就在升專二那年因為當上系會長之後,情勢整個大逆轉,
非但不能低調,還搞到全系都知道我是誰。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既然來了就欣然接受並全力以赴做好囉!
從高職的一班之長做到現在變一系之長,任期一年中也辦過大大小小的活動,小則系內的幼保週活動、
大至全校性的迎新露營,很辛苦很忙碌但是很開心,體會到助人為快樂之本的道理,
據說我是歷屆會長做的最好的一任!二專畢業前的重頭戲是畢業公演,擅長演戲的我,
演員當然不可少了我,但因為愛演的能力過人,外加當時一些無法解釋的原因,
被老師要求需再擔任導演的職位,但極渴望低調的我只想當個小演員,萬般無奈下我只好接手了。
很感謝演員們在我的帶領以及同學的配合之下,讓公演完美落幕也在每人心中留下難以忘記的回憶。
或許是因為二專兩年的表現太令人印象深刻,二技推甄時獲得機會留原學校就讀,
在這階段就沒有太大的事件發生,在畢業前最後一學期的暑假,因為學妹的邀約,
加入了YMCA夏令營的營隊生活,是擔任陪伴國小生過完漫長兩個月暑假的輔導員,
在這裡我感受到了真正的團隊生活,隊員間彼此互相幫助,而他們也陪我過了人生第一個低潮期-父親過世。
暫時離隊的期間,隊員接二連三傳送訊息加油打氣,在低落時期還能感受到很強烈的溫暖,
雖然與來自不同地方的隊員僅有短短不到兩個月的共事時間,但彼此間的感情默契卻是遠比陳年老友還要濃。
如今我已畢業進入職場,雖然職場內容跟所學差了十萬八千里,剛開始的一兩個月也陷入挫折,
但深信,勤能補拙,工作至今也已屆滿四個月,已經上手很多,但也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未來還有很長遠的路要走,秉持著自己的信念,相信一定可以很順利的完成人生的路。
成長重要事件:
* 幼稚園當過模範生
* 爸媽每次外出時,都會提醒不可以看哥哥打架,卻沒把爸媽的話聽出去,時常會和哥哥打架。
* 大概在國小二年級以前很喜歡騎大台的腳踏車,都不怕會跌倒,就算跌倒了也不會哭。
* 偷拔別人家的芭樂和爬電線杆,被媽媽打了一頓。
(一) 童年如何定義
多人以為童年不過是用來劃分年齡的一個時間單位而已。事實上,童年的意義不僅於此。
如果回到歷史上面,看看一個時代有沒有「童年」的概念,就可以看出那個時代的人是否重視兒童獨特的需求。
(二) 以我的童年和訪問者童年來做比較,是否相異之處?
我認為我和訪問者的童年幾乎完成不同,訪問者像是鄉下的小孩似的,
以前鄉下孩子的玩樂就是拔樹偷水果,相對的訪問者的童年趣味也比較少。
晚了兩年才出生的我,我的玩樂時間卻比早出生的還要來的多,發現我的童年很刺激,
做了很多無厘頭的事情。且完全不同的事,訪問者卻沒玩過扮家家酒的遊戲,
或許是個性比較像男生關係吧!在國小六年級以前,我和鄰居會扮演醫生病人護士角色,
我們會用石頭當作藥或者在學校撿了不要粉筆把它磨成墨當藥粉,拿廢紙剪成正方形或拔樹葉來包藥,
且這些東西我們會一直再利用,並不是玩了一次就丟掉,一玩就會玩了很久,且也會不斷的做變化,
有時候還會拿煮菜玩具上演一段開餐廳的情形,就會收集大家所有器具,我的童年真的多采多姿,不斷再求創新。
相異的地方是我們都有哥哥,家中要是有弟弟妹妹或哥哥姐姐,一定會吵架或打架,我想這是很常聽見的事件,
但我們卻有做過相同的事情,我們還是小小一個蘿蔔頭時,總是喜歡騎著大台的腳踏車,
當跌倒時卻很有鼓氣的拔起來連哭泣聲也沒有,拔起來後又繼續騎,當講到這裡時,
我和訪問者就會一直猛說對對對,就是這樣。童年的小孩什麼事都敢做,都不怕死。
(三)童年何時消逝?如何意識到?消逝的原因?
從來沒想過我的童年是怎樣消逝,但用一個觀點來看,本身我就是女孩子,第一個意識到女孩的經期一來就表示長大了,也表示我的童年快沒了。我是用這樣的方式來做推論。
(四)試從布郎非布列的環境生態學模式探討童年意涵:如何(被)形成,以及你
現在的看法?
原本只有自己,慢慢地擴展到學校、老師,家人、認識同儕朋友,鄰近地區的遊戲場所,變成了中間系統,就像進入幼兒園時,人生地不熟,一開始熟悉一下環境,再認識周遭的朋友。
越擴越廣,認識了親戚朋友、媒體資訊、鄰居,變成了外系統,科技的發達,在我們那時代就有了電視機及音饗,透過這些媒體得到了一些資訊也透過它來學習。
到了最外圍有了習俗、文化、社會階級、多樣的意識型態,變成了大系統,來自不同的人,身邊或許有人長的比較黑或比較白,這就是種族文化。
(五)來自童年的影響至今的有哪些,不同時期的童年對現在的影響?
*最小那一年一家人出遊玩,玩爸爸的車,差點掉進山崖,忘了是在幾歲時發生的,但至今我對這件事,印象真的很深刻,但也不會因為那次而不敢去考駕照,雖然考過駕照後,上路也才一次,或許還是會害怕。
*還有一次很白目,把原子筆拔掉,把筆蕊往嘴巴放,吸了滿嘴巴都藍藍的,我只知道當下感覺要死掉了,整個都是原子筆的味道,現在想起來都覺得噁心,很想吐,一想到整個就會發毛。
*令人忘懷的就是國小六年級前,有一段美好的玩樂時光,那斷回憶到現在都覺得自己很幸福,只是越來越大後,玩樂方式也不同了,長大後玩樂就是和朋友出去踏青,已經不是小孩子的玩法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