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03 15:35:00| 人氣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家庭教養型態~對寶貝的影響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看看你家的教養型態是屬於哪種呢?
一、威權、控制型教養型態
此型父母因本身人格特質、不良觀念及文化制約等因素,而採行了控制的、威權的、要求的、嚴格的、過度期望教養態度。

父想母法的觀念,
1.我是一家之主,我必須控制、掌握情勢。小孩則應聽話、順從。
2.我必須是對的、贏的、完美的、誰都不能批評、抗拒。
3.大人才是理性的、強壯的。小孩是弱小、依賴性、無能力的。
4.管教就是管理、控制行為、訓練能力。
5.愛就是提高期望、激勵小孩、給他壓力,才能使他充滿奮鬥的意志力。
6.不打不成器,小時候不嚴格管教,長大就會變壞。

父母的作法
1.威權強迫、限制、指揮、命令、要求,以獎罰控制行為、學習。
2.嚴格批評、要求、貶抑、羞辱、比較、競爭。
3.柔性制嘮叨、囉唆、催促、說教,動情說理到小孩屈服為止。
4.他人導向、社會取向經常限制孩子的發展以配合別人,大眾利益為前提。
5.自我的延伸一補償行為、不良的期待。

對子女的影響
1.受控型人格一缺乏自信、自卑、退縮、害羞。自我懷疑、自我貶抑、依賴別人、認命。
2.反控型人格一反抗、叛逆、攻擊、施暴他人、控制慾、高堅持、不輕易放棄。

二、放任、溺愛型教養型態
此型父母採取了過度屈從、過度保護、寵溺,及過低期望的教養態度。

父想母法的觀念,
1.愛就是滿足小孩一切需要。
2.愛就是給孩子自由、使小孩快樂、不要有壓力。我應排除各種困難,讓他無憂無慮的成長。
3.維護小孩的安全,就是建立周全的防護網。社會險惡、我來保護他。
4.做父母的就應該使生活充滿樂趣,不必定什麼規則,不要給孩子限制。
5.管教真是困難,真不知怎麼處理小孩的行為和情緒。
6.我不重要,別人比我重要。我很在乎小孩是否真的喜歡我。拒絕他的要求使我有罪惡感。

父母的作法
1.撫慰安撫他的情緒,包容他的一切。
2.代替幫他做、幫他想辦法,解決困難。
3.寵溺孩子成為小孩的提供者,儘可能滿足他的要求。
4.過度保護外界險惡,小孩警覺心不夠,沒有能力保護自己,我進出接送。
5.給他無限制的自由為所欲為的小孩,享有很大權力,卻很少被限制。
6.順從、投降小孩哭鬧真令人無奈,只好同意他。
7.無法設立堅定的家規教養的主導權,游移在親子間,孩子通常是贏家。

對子女的影響
1.衝動、控制不良,對規範的遵守有困難,對情緒的控管有困難。
2.自我中心,凡事以自我的需求為中心,較少考慮別人。
3.自我懷疑,對行事原則不太確定,無法明確判斷權限責任。
4.逃避責任,容易中途放棄。
5.缺乏尊重,對人有敵意,有侵略性、控制慾。
6.霸遺,不合群,不易與人合作

三、不一致型教養型態
即所謂的騎牆派,原則不一致,前後不一致或夫妻不一致,其對子女的身心影響甚大。

父想母法的觀念,
1.愛就是由父母個人來定義,夫妻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2.我的情緒心情就決定小孩今天好不好過。
3.管教真難,這樣也不順利,那樣也不通。
4.我管不了了,交給另一半去管好了。
5.我不能干涉配偶的管教,我們要互相尊重。

父母的作法
1.夫妻不一致雙方無一致性原則,缺乏溝通與協調。
2.前後不一致徬徨不定,經常變化態度。
3.原則不一致無清楚而堅定的規則,價值觀混亂。
4.父母情緒不穩定,不易控制與管理情緒。
5.未設立清楚的家庭規則
6.缺乏角色穩定模式,導致子女認同困難。

對子女的影響
1.自我懷疑經常在試探、懷疑中摸索。
2.不知所從不確定行事原則與規範。
3.情緒不穩定緊張、不穩定,缺乏安全感。
4.自信不良自我認識不良,不易確認自我。
5.社會化不良無法穩定發展社會能力。

四、嚴重虐待、疏忽、遺棄-親職失能型教養型態
有的父母甚至是嚴重缺乏親職意識與知能者,缺乏照顧、保護子女身心安全的基本知能,甚至連養育的功能有時都未能負責,更遑論親職輔導了,其子女所受到的身心重創之影響更是深巨!

父想母法的觀念,
1.愛是什麼,我管不了,活下去就好了。
2.我自己的問題都一團糟了,小孩真煩人。
3..小孩是不重要的,他的情緒、行為是不理性的。我應嚴格管教或者放棄算了,任你自生自滅,我無法控制自己。
4.情緒好時,會寵溺、過度屈從小孩;情緒不佳時,則虐待、責打小孩。

父母的作法
1.對小孩冷淡、冷漠、忽視小孩需求。
2.生活重心放在自己的問題上。
3.對小孩身心過度干擾,或過度忽略。
4.父母本身有嚴重生活適應、人格適應、社會適應問題
5.父母性格、情緒不穩定會遷怒,轉移到小孩身上。
6.缺乏教養的角色認知,無法提供角色認同模式。

對子女的影響
1.怨恨、懷恨,想報復的個性,情緒發展不良。
2.自貶自我貶抑,負向人格,低動機。
3.冷漠與人疏離,無法與人發展親密關係。
4.身心疾病憂鬱症、焦慮、強迫行為。
5.社會化不良無法穩定發展規範能力、社會能力。

五、民主溝通型教養型態
此型是最理想、最符合人性、切合現代民主社會環境形式,最有利子女成長的教養型態。

父想母法的觀念,
1.教育是引導、啟發,與鼓勵孩子。
2.管教是幫助小孩建立自我的能力。
3.愛是合理的期望、溝通的形式,真心的關懷與了解。
4.人格與主權是生而平等的。
5.自由與責任是相互發展的。
6.自發性、創造力與規範性、控制力是互為成長的動力架構。

父母的作法
1.關心小孩關心他的需要、想法與困難。
2.接納與信任小孩寬容、親切,愛與鼓勵,並相信小孩有自做決定的能力。
3.了解小孩一對其身心發展特性有一定了解、認識。
4.尊重能尊重其獨立人格、個別差異,並教導他自尊、尊人。
5.制定堅定而有原則的家庭規則合理、清楚、堅定、開朗、有彈性地設立行 為規範
6.溝通、協商是聆聽者與協商者,鼓勵孩子充分表達心情、想法,親子間互通訊息
7.經常自我評估管教之影響,作適時調整。

對子女的影響
1.自動自發有自發性、創造力,有勇氣嚐試新的經驗。
2.獨立自主覺得有自信,有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3.有正向的自我概念喜愛自己、相信自己、自我導向的。
4.負責任的能自我負責、自我規劃。
5.尊重別人願意合作、能容忍別人、尊重別人、喜歡與人互動。

我們可由民主溝通型教養態度之表列中,呈現出良好教養模式的規劃藍圖:當父母親在實施教養責任、親子互動時,若能破除主觀意識,落實兒童本位,以客觀化立場,實施輔導隨時調整管教措施,對於處理子女情感、行為時能多一點設身處地,站在孩子立場同理他的感受,設立規範、引導他的行為:同時,又能考慮此教育策略對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時時以長遠的眼光來衡量子女的成長利益。

台長: annie0606
人氣(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