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3-28 21:49:17| 人氣1,622| 回應10 | 上一篇 | 下一篇

Facebook 與「六度分離」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據說,在地球上,人與人之間只被六個人隔絕。


大約半年前,在U Magazine看到一篇關於facebook的報導。一位哈佛學生在內聯網創立了facebook,初時只供哈佛學生使用,但短短兩個星期,已吸納了二千多名用戶,迅即成為哈佛學生之間互通信息的重要橋樑。有見及此,聰明的馬克逐漸把戶口對外開放,並正式退學,專心發展他的facebook王國,現已擁有全球多達六千萬會員,當中大部分還是中產和擁有大專以上學歷的人士呢。早前,銳意發展個人社交網站的微軟 (Mircosoft) 更以天價二億四千萬購買其一點六個百分比之股份,令馬克即時躍升為全球十大首富之一。

但以上種種都不是我申請Facebook帳戶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
雜誌在後記所提到的「六度分離」之說。

「六度分離」又稱「小世界效應」,指兩個完全不認識的人之間,最多只隔了六重分隔的關係。也就是說,你可以透過你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直到你不認識的那個人之間,認識你想認識的人,期間最多只隔了六個人。1967年,哈佛大學的心理學家米爾格蘭便做過一個有趣的實驗,他從內布拉斯加州的奧馬哈隨機選了300 人,然後請他們每個人嘗試把一封信寄到波士頓的一位證券業務員手上。寄信的規則很簡單,就是任何收信者只能把信寄給自己熟悉的人。可想而知,這些人會直接認識這位業務員的機會微乎其微。結果非常出人意表,大約只需六次轉寄便能完成任務——即我們只須依靠六個人便能把世上每個人環環相扣地連繫起來!

Facebook 擁有龐大的用戶網絡,可謂測試「六度分離」的最佳工具。故此,在申請了 facebook 之後,我便依照它的指示,向電郵中的所有人一個不漏的發出邀請。結果,首一星期,只有寥寥的數人;過了三個月,當香港的用戶人數漸漸上升,也愈來愈多人開始留意到 facebook 與「六度分離」的關係。在 facebook 更出現一個名為「六度分離大聯盟」的組織,來測試這學說的真偽。

這半年間,有不少我不認識的人透過facebook「成為」我的朋友。而我在這些人的朋友名單中,當中輾轉間有數位,竟不約而同的包括我在現實世界認識而失去聯絡的朋友在內。而在我隨意擺放的數十張生活照當中,也有個別的數人竟然在我的照片中直接認識我並不知道他們認識而又跟我合照的朋友來!

沒有人能獨個兒生活。雖然我這個小小實驗並不科學,在心理學上也有所謂「自証寓言」的說法,但如此看來,人與人之間在環環相扣下,也許真的可以把世上所有人斷斷續續地聯繫起來呢。

難怪《世界真細小》這曲目被改編成多國童謠了。




然‧後__又____怎_____樣____________﹖

明白並認同「六度分離」後,希望人們都對地球另一面發生的事情著緊,因為沒人能在全球暖化等問題中獨善其身。


(written by 阿然 on 28 March, 2008)

台長: 飄然
人氣(1,622) | 回應(1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遇上心理學 |
此分類上一篇:站在階梯上【台長推介】

Alex
我跟你的認識是「1度分離」?直接認識,哈哈。
2008-03-29 09:23:01
版主回應
哈哈,1點就明,果然聰明!
在現實中,要真正做到「認識6度」是非常困難的!
首先要請朋友(1)把他的朋友(2)介紹,再要透過朋友(2)認識朋友(3),然後如此類推到(4),(5),(6)......
點算一下,到現時為止,現在的朋友中,充其量只認識到第四度而已(計有聯絡的),距離六度,仍需努力呢!

p.s.哈哈,你是否想把朋友介紹給我認識,跟我玩玩「六度分離」﹖
2008-03-30 14:00:36
子陵
怎麼上篇還沒寫完就開篇新的?

又,我常覺得要證明這說法,首先要了解一下所謂的「認識」到底怎樣才叫認識啊~

又又,搶不到第一位,嗚嗚~
2008-03-29 23:53:16
版主回應
1/ 想寫就寫咯。
2/ 很好的問題。別人的認識我不管,在我字典裡的認識就是要定期有聯絡和會見面的。
3/ 噢,對不起。唯有下次請早了。>_<...
2008-03-30 14:06:33
李寧兒
我就是因為一篇文章
輾轉找到失散將近30年的高中同學
大選前夕
她透過網路信箱
跟我聯繫上
神奇吧
驗證了六度分離
我想是不是格局大的領導者
就等日後全民慢慢的觀察吧
^_^
2008-03-31 17:17:40
版主回應
這不僅驗証了「六度分離」,還驗証了「網絡的神奇」……
2008-04-07 01:37:01
李寧兒
我就是因為一篇文章
輾轉找到失散將近30年的高中同學
大選前夕
她透過網路信箱
跟我聯繫上
神奇吧
驗證了六度分離
^_^
上一則怪怪留言
因為複製貼上的關係
多貼了兩句風馬牛不相干的東西
特此訂正
以免飄然看得霧煞煞

^_^
2008-03-31 17:20:47
版主回應
哈哈,謝謝你!^^

不用擔心,
我沒有看得霧煞煞,只是看得飄飄然呢~

通常留言送出了,我便不會再細心查看,你真是個細心的人呢!(用台語,應說成「超讚!!」吧﹖)
2008-04-07 01:42:09
史蒂芬
很認同六度分離的說法
我就在Facebook找回一些小學的朋友~^^
2008-03-31 23:08:36
版主回應
那真的十分難得呢,
要保持聯絡啊!
2008-04-07 01:35:25
lamsound
其實... 很早之前... 已經覺得呢個世界~ 好細!
我的一位大學同學, 是我朋友的小學同學...
而另一位中學同學, 是我一位大學朋友的舊同學!
在同窗同學的婚宴上, 也特別容易遇上相認的場面~

我相信是因為...

我們都是在同一個年代長大... 一起成長... 讀小學 升中 上大學... 然後投身社會... 分開~ 然後重聚!

可是, 我已經不再玩 &quot面書&quot 了~
沒甚麼原因.. 只是沒興趣罷了~
2008-04-03 02:57:58
版主回應
突然間,很想唱《世界真細小》這首童謠。
記得兩年前到東京廸士尼樂園,竟依導遊的說話,傻得以廣東話唱這首歌,跟日本的小孩爭一日之長短呢~

你的見解十分獨到,我們那麼容易從朋友的朋友認出熟人,也許是因為我們都在這圈子內兜兜轉。假設香港現時廿五歲至三十歲的有五十萬人,因為有generation gap,我們玩得來的朋友通常跟我們的年紀相若,所以遇到曾經相識的人機率便很高!

面書,曾經沈迷過,也曾經放棄過……
現在學習了有限度地利用它某些功能,所以還有一點興趣吧。
遲些就,不知道了~
2008-04-07 01:34:30
賀達雅
最近我又重看法國片《偶然與巧合》就想到六度分離(六度分隔),男女主角因為一部攝影機而認識。想不到在這裡看到這一篇文章!很高興台長跟我們分享。

另外一部波蘭片《紅色情深》,男女主角同時出現在好幾個場合,甚至最後船難了他們倆人是少數的生還者,合照還登在照片上,兩人還是不認識對方!所以人與人的緣分真是奇妙呀。

現在是網路時代,所應該不用到六度分隔吧,我想三度分隔就很多了。^^
2008-04-06 19:22:00
版主回應
謝謝你的分享。
有機會,我也很想看看你所說的兩齣戲呢~

不知你有沒有發覺,每當你腦海中有一些想法/想念的時候,在網絡上找,總會找到跟你投心合意的人。

突然間,有個奇怪想法:有了網絡,也許可改變6度分離這個理論,因為在網絡世界,人人也成了0度分離呢~
2008-04-07 01:23:37
得得地
「六度分離」令我想起電影BABEL的劇情:
人與人之的距離有多遠,
近在咫尺,心靈卻可以很遙遠;
素未謀面/萍水相逢卻又可以肝膽相照。
2008-04-08 22:20:27
版主回應
是的,
人的相遇總是那麼奇妙。

捉得緊嗎﹖它會逃走。
放得鬆嗎﹖它會飄遠。
好比愛情,似遠還近,摸不著,看不透,猜不穿,叫人心癢~
2008-05-13 20:32:56
阿牛
我就是怕那幾堆朋友撞在一起才不玩「面書」啊
(加上我只有很少照片)
可否講講怎樣「有限度地利用」?
2008-11-22 06:17:14
版主回應
難道你做了些見不得光的事﹖怎麼會怕呢﹖
照片很少,有幾個解決辦法:
1/ 從今天起,照多些。
2/ 不貼相。
3/ 貼別人的相。

可。
2008-11-23 09:55:33
阿牛
那又不是見不得光,不過在某些人面前隱藏了一些價值觀吧。最近在MSN Block了幾個人,也許想清楚哪些朋友較重要可以解決這個問題。=)
2008-12-12 07:28:1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