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心機】是根據菲莉帕葛雷格瑞(Philippa Gregory)的同名暢銷小說改編,講述英國史上都鐸朝代的權力鬥爭、男女愛慾情仇。姊妹安(娜塔莉波曼 飾)與瑪莉(史嘉莉嬌韓森 飾)為了滿足父執輩的權力慾望,必須爭奪英國國王亨利八世(艾瑞克巴納 飾)的寵愛。兩個女孩離開單純的鄉村生活,投入危險又驚悚的宮廷世界,原本只是為了完成父親的托付,後來親姊妹卻開始互相較勁。起初亨利八世看上的是瑪莉,兩人還生下私生子。但是狡猾又大膽的安後來成功排擠妹妹,逼退正室凱薩琳王后。儘管瑪莉才是真心愛國王,但是利慾薰心的安卻想當上後宮之首,成為英國王后。亨利八世在這對姊妹當中搖擺不定,也無心朝廷國事。儘管後來發生了許多戲劇性轉折,這對姊妹花還是在彼此身上找到力量與支持,畢竟血濃於水,兩人永遠是姊妹。
我只能說亨利八世精蟲上腦吧!!
不論是國內國外....
宫廷的爭鬥總是不斷的上演!!
這是歷史上的事跡
看過伊莉莎白女王嗎...
亨利八世就是他的父親...
小說改編...但歷史上...亨利八世更為醜陋!!
以下就是亨利的一生.....
亨利八世--英格蘭國王,愛爾蘭國王,威爾斯親王
統治 1509年4月22日—1547年1月28日
加冕日期 1509年6月24日
前任 亨利七世
繼任 愛德華六世
皇室 都鐸王朝
父親 亨利七世
母親 約克的伊莉莎白
出生 1491年6月28日
普拉森舍宮
逝世 1547年1月28日
懷特霍爾宮
安葬地點 溫莎堡
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
早年及第一次婚姻
亨利八世生於格林威治的普拉森舍宮,是亨利七世和王后約克的伊莉莎白的第三個孩子。他的六個兄弟姐妹中只有三人沒有夭折:亞瑟(威爾斯王子)、瑪格麗特和瑪麗。1493年,亨利受封為多佛堡總管和五港同盟長官,1494年受封為約克公爵,之後又獲得英國紋章院院長(Earl Marshal)和愛爾蘭總督頭銜。亨利受到一流的教育,能流利的使用拉丁語、法語和西班牙語。最初,亨利的兄長亞瑟王子是王儲,亨利則可能被安排到教會。然而,1502年,亞瑟突然去世,亨利成為了威爾斯親王。
當時的英國已經逐漸從一個歐洲偏遠蠻荒的小國發展成為有影響的大國,亨利七世在位時,執行睦鄰友好政策,將兩個女兒分別嫁給蘇格蘭和法國的王儲,為自己長子亞瑟迎娶西班牙公主阿拉貢的凱瑟琳(斐迪南二世和伊莎貝拉一世之女)為妻。亞瑟因病去世後,當時西班牙和法國不和,亨利七世為了維持中立不得罪西班牙王室,力圖挽留長媳,想將她嫁給自己的次子亨利。
在當時,必須有教宗特許才能消除姻親關係對這一婚姻的阻礙[1]。但是凱瑟琳宣佈她的第一次婚姻並未圓房,因而無需教宗特許,只需宣佈第一次婚姻無效即可。後來英西雙方一致認為教宗特許仍是必要的,以避免人們質疑這次婚姻的合法性。經由凱瑟琳的母親伊莎貝拉一世的請求,教宗以教宗訓令(Papal bull)的形式表示同意。於是,在第一任丈夫死後十四個月,凱瑟琳與他的弟弟、當時只有12歲的亨利八世訂婚。
然而到了1505年,國王對與西班牙的聯盟失去了興趣,亨利隨即宣佈他並未同意這一婚約。之後的外交斡旋一直持續到1509年亨利七世去世。十七歲的亨利八世於1509年6月11日正式迎娶了寡嫂凱瑟琳,兩人於同年6月24日在西敏寺加冕。

本片女主角姐姐--安妮·博林--Anne Boleyn
宗教改革及第二次婚姻--
凱瑟琳只為亨利生了一個女兒瑪麗(後來的瑪麗一世),其他幾次生育的孩子都早夭。此前英國尚未有過女王,而且聖經說弟娶兄嫂無後。1525年,亨利認為凱瑟琳已經不能為他生下繼承人了,他和女侍官安妮·博林產生了婚外情。於是他讓自己的樞機主教托馬斯·沃爾西(Cardinal Wolsey)向教宗申請離婚,理由是凱瑟琳與亞瑟的短暫婚姻期間有圓房事實。國王派遣大臣威廉·奈特來到羅馬。然而這給教宗克勉七世出了一個難題,因為當時教廷不想得罪有強大勢力的西班牙(當時的西班牙國王是凱瑟琳的侄子查理五世),況且這次婚姻是前任教宗親自批准的。
教廷遲遲不能批准他離婚,沃爾西的遊說也沒有作用,而安妮·博林已經懷孕。亨利著急起來,採取了多種措施。1529年,他把大法官沃爾西撤職拘禁,然而其繼任托馬斯·摩爾爵士為人正直不阿忠於羅馬,無意迎合亨利。於是亨利提拔了其他願意曲意逢迎他的人,其中就有托馬斯·克倫威爾和托馬斯·克蘭麥。克蘭麥建議亨利到大陸的神學院尋求對其婚姻的支持。通過賄賂和施惠,這一策略獲得了成功。1530年,英國國會上提交了有利於國王的報告。亨利投桃報李將克蘭麥任命為皇家法院的特使,並在威廉·沃蘭死後讓其繼任坎特伯雷大主教。作為國王的親信謀臣,克倫威爾的建議更為大膽,要國王廢除教宗在英國的崇高地位取而代之。克倫威爾和克蘭麥兩人都支持安妮·博林,對當時大陸蓬勃興起的新教改革頗為同情和支持。另一方面,即使亨利威脅要停止向教廷交納什一稅,教宗仍不為所動。最終,亨利下定決心與教廷決裂。
1533年1月,亨利八世與安妮·博林秘密結婚,隨即操縱英國國會通過法案宣佈脫離羅馬教廷,大主教克蘭麥宣佈亨利與凱瑟琳的婚姻無效,而與安妮的婚姻是合法的。6月1日,安妮加冕為英格蘭王后。三個月後,生下了女兒伊莉莎白(後即位為伊莉莎白一世)。
1533年7月,教宗開除亨利八世的教籍。[3]1534年春,克倫威爾力促國會通過了一系列法案:「上訴限制條例」[4]禁止英國教會法庭上訴到教宗、禁止教會不經國王允許發佈規章;「教職任命法案」[5]規定教會只能根據君主指定的候選人推選主教;「至尊法案」[6]宣佈國王是英國教會唯一的最高權威;「叛國罪法案」[7]規定不承認國王的最高權威即是叛國罪,可判處死刑;並且,給教宗的獻金(Peter’s Pence)也被取消了。
從此英國教會成為聖公宗,基督新教的一個單獨教派。聖公會是新教中改革最不徹底的一個教派,因為它和天主教沒有任何理論原則的分歧,只是不承認教宗的權威,以及只有部份禮儀簡化了。
為了將亨利與安妮的婚姻合法化,國會通過了「王位繼承法」[8],凱瑟琳的女兒瑪麗被宣佈為私生子,而安妮的女兒伊莉莎白則成為順位繼承人。值得注意的是該法案中拒絕承認「外國的王室和君主」對英國王位有繼承權。英國所有的成年人都必須宣誓承認該法案的條款,拒絕宣誓的人將被處以終身監禁。任何人若出版或印刷文字材料宣稱亨利與安妮的婚姻非法,都將被自動認定為叛國罪,可以處以死刑。
對亨利的宗教政策不滿的人很快被鎮壓了,部分不妥協的修士被拷問並處死,一些主要的抵抗者,如羅徹斯特主教約翰·費施爾和前任大法官托馬斯·摩爾爵士因為拒絕立誓而被判處叛國罪並於1535年在泰伯恩刑場斬首。
亨利為托馬斯·克倫威爾新造了一個職位「宗教特使」(Vicegerent in Spirituals),授權其訪問修道院。表面上這是為了確保法令的實施,實際上則是在評估修道院的財產。1536年,國會通過了一項法案,亨利得以剝奪小型修道院(年收入少於200英鎊的)的財產。壓迫引發了國內的反抗,尤其是同年10月在英格蘭北部的求恩巡禮(Pilgrimage of Grace)事件。亨利八世宣佈他將寬恕叛亂者,並感謝他們提出了值得注意的問題。他邀請叛亂者的首領羅伯特·阿斯克(Robert Aske)參加皇家宴會。在宴會上,亨利請阿斯克寫下事件的情況以便改進相應問題,然而這些文件後來都成了控告其有罪的認罪書。阿斯克相信國王言出必行,就解散了叛亂者。然而叛亂在亨利看來就是叛國,他並不認為自己有義務遵守承諾。叛亂者們發現國王食言於是再次起事,但聲勢大不如前,被國王鎮壓。叛亂首領包括阿斯克等人都被拘捕並以叛國罪處死。解散了小修道院後,較大的修道院根據1539年4月的國會議案也先後被解散了。
雖然為了迎娶新王后,亨利進行了激進的宗教改革,但很快他與安妮的關係就冷卻下來。伊莉莎白公主誕生後,安妮王后又先後兩次懷孕,但一次流產,一次死產,使得亨利生下男性繼承人的希望再次受挫。可能是在托馬斯·克倫威爾的鼓動下,亨利下令拘禁安妮,罪名有:使用巫術誘使國王與之結婚、與另外五個男人通姦、與兄弟喬治·博林亂倫、傷害國王、陰謀殺害國王等,這些都是叛國罪行;此外她還被控試圖毒害亨利八世的私生子亨利·菲茨羅伊。以上罪名極有可能全部都是編造的。審判法庭由安妮的叔叔托馬斯·霍華德主持。1536年5月,法庭宣判安妮及其兄弟死刑,由國王選擇處以火刑或斬首。另外四名被控與安妮通姦的男子被判車裂,後來又被減刑為斬首。安妮和喬治很快被實施斬首。在最後的彌撒中,王后在牧師和其他見證人面前堅稱自己無罪。

片中喬治(安的哥哥)的老婆--珍·西摩--Jane Seymour
合併威爾斯及第三次婚姻
1536年安妮被斬首的第二天,亨利與王后的侍女珍·西摩訂婚,十天後他們正式結婚。新通過的第二部王位繼承法[8]宣佈新王后的子女將成為順位繼承人,而之前的子女瑪麗和伊莉莎白被宣佈為私生子,剝奪了繼承權。國王同時獲得了通過遺囑形式重新指定繼承人的權利。1537年,珍生下了一個兒子愛德華(後來的愛德華六世),同年10月24日因產褥熱在格林威治去世。亨利為此哀悼了比較長的時間。他將珍·西摩視為唯一「真正的」妻子,因為她是唯一為他生下渴望已久的男性繼承人的王后。
與珍·西摩結婚的同時,亨利通過了《威爾斯法案》[9],從法律上將威爾斯與英格蘭合併為一個統一的王國。法案同時也指定英語為威爾斯的官方語言,這給眾多使用威爾斯語的人帶來了不便。
1537年亨利命令坎特伯雷大主教交出奧特福德宮(Otford Palace)。1540年,亨利批准拆除羅馬天主教聖徒的一些聖地。1542年,英格蘭剩餘的修道院都解散了,其財產全部收歸皇室。托馬斯·克倫威爾因功受封新創的頭銜埃塞克斯伯爵。修道院和隱修院在英國上議院的席位都喪失了,教會組織中只有大主教和主教在上議院保有席位。上議院的神職人員(Lords Spiritual)人數也首次少於世俗議員(Lords Temporal)的人數。

德國克裡維斯公爵(Duke of Cleves)的姐姐-安妮.克裡維斯--Anne of Cleves
第四次婚姻
為了確保男性繼承人,亨利急於再次結婚。托馬斯·克倫威爾推薦了德國克裡維斯公爵(Duke of Cleves)的姐姐安妮。在與羅馬教廷對抗之際,信奉新教的克裡維斯公爵是一個重要的盟友。亨利將畫家小霍爾拜因派去給安妮畫像。畫像很美,朝臣們也爭相讚美安妮的美貌,於是亨利同意與之結婚。然而安妮抵達英國後,亨利對她的外貌大失所望,據說他私下稱她為「Flanders Mare」(醜陋的典範),畫像完全沒有畫出她臉上的痘印。儘管如此,亨利還是於1540年1月6日與她結婚了。
亨利急於了結這樁婚事,不僅由於他個人的感情因素,而且出於政治考慮。因為克裡維斯公爵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不睦,而亨利無意摻合。安妮王后也很識時務,沒有阻止亨利,而順勢聲稱兩人並未圓房。據說亨利每晚只是到房裡親吻一下新娘的額頭而已。於是這樁婚姻被宣佈無效,理由是安妮已經與另一位歐洲的貴族訂婚。她被授予「國王的姐妹」的榮銜,亨利還將安妮·博林家族居住過的希佛堡(Hever Castle)贈予她。埃薩克斯伯爵托馬斯·克倫威爾則因為此事失寵,進而被剝奪財產並斬首,他所擔任的宗教特使一職此後沒有繼任者
安妮·博林的表妹凱瑟琳·霍華德--Catherine Howard
第五次婚姻
1540年7月28日,埃薩克斯伯爵被斬首的同一天,亨利迎娶了安妮·博林的表妹凱瑟琳·霍華德。亨利對新王后很滿意,然而,婚後凱瑟琳與朝臣托馬斯·卡爾佩珀(Thomas Culpeper)發生了婚外情,還任命以前的情人弗蘭西斯·迪勒姆(Francis Dereham)做秘書。大臣托馬斯·克蘭麥一向對信奉天主教的霍華德家族不滿,向國王密報了王后的通姦行為。亨利起初並不相信,但是克蘭麥之後的調查獲得了對王后不利的證據。凱瑟琳在質詢中也許承認了婚前與迪勒姆曾有婚約,這使得她與亨利的婚姻無效,但她又聲稱自己是受到迪勒姆強迫才與其通姦。另一方面,迪勒姆則揭發了王后與卡爾佩珀的奸情。
於是亨利與凱瑟琳的婚姻被宣佈無效,她很快被處死了。事實上,與安妮·博林的情況類似,凱瑟琳與亨利的婚姻關係既然被正式宣佈無效,那麼她的通姦罪名理論上說是不能成立的。然而,與安妮·博林時類似的,這一點再次被忽略了。凱瑟琳於1542年2月13日被處死。當時她只有18歲。
富有的寡婦--凱瑟琳·帕爾--Catherine Parr
晚年及第六次婚姻
1543年,亨利與最後一任妻子凱瑟琳·帕爾結婚。帕爾是一名富有的寡婦,她經常就宗教問題與亨利爭論。她很激進而亨利是保守派。這種行為差一點讓她喪命,但她總是能及時讓步。在帕爾的影響下,亨利與之前的兩個女兒瑪麗和伊莉莎白和解了。1544年國會通過了第三部《王位繼承法》[8],使她們重新獲得了繼愛德華王子之後的王位繼承權,不過她們仍然被視為私生子。這一法案也允許亨利在遺囑中重新訂立繼承人。
亨利八世晚年嚴重超重,腰圍達到54英寸(137厘米),同時可能患有痛風。在他去世100年後,流傳甚廣的說法是他患有梅毒。近來更有觀點認為愛德華六世、瑪麗一世、伊莉莎白一世均有梅毒癥狀。亨利八世的超重始於1536年,他在一次馬上長矛比武時發生了意外事故,大腿受傷,從此無法運動,而且傷口引起的潰爛也許間接導致了他的死亡。
晚年身體狀況漸差的亨利越發殘暴。據史學家何林塞(Raphael Holinshed)稱,從1513年處死的第三任沙福克公爵埃德蒙·德拉·波爾(Edmund de la Pole)到1547年處死的薩里伯爵亨利·霍華德(Henry Howard),他治下處決的政治犯達到了72,000人。

本片女主角妹妹--瑪莉本人--Lady Mary Boleyn
妻子與情人
亨利八世先後娶了6位妻子,全部沒有好結果:第一位逼迫離婚(宣佈無效),第四位德國新教公主協議離婚(宣佈無效),第三位因病去世,最後一位因他去世倖免於難,另外兩位被他處死。對於亨利的妻子們有一句方便記憶的口訣是:「離婚砍頭死、離婚砍頭活」(”divorced, beheaded, died, divorced, beheaded, survived”),還有一種說法是「亨利八世,結婚六次,一活一死,兩離婚,兩砍頭。」(King Henry the Eighth, to six wives he was wedded: One died, one survived, two divorced, two beheaded,或者簡單的說法是Two beheaded, one died, two divorced, one survived.)
不過這些打油詩容易讓人產生誤解。事實上,亨利從未與哪任妻子離婚。嚴格意義上說,亨利只有兩次婚姻,另外四次都被宣佈無效。其中安妮·博林和凱瑟琳·霍華德都在處死前被宣佈婚姻無效。
史學家能確定的亨利八世的情人有伊莉莎白·布倫特(Elizabeth Blount)和瑪麗·博林(Mary Boleyn,安妮·博林的妹妹)。前者為亨利八世生下了私生子亨利·菲茨羅伊,1525年6月菲茨羅伊被封為里奇蒙公爵,有人認為國王會正式承認他為繼承人。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菲茨羅伊從未被列入王位繼承人。1533年,他與諾福克的瑪麗·霍華德(Mary Howard)結婚,三年後去世,並未留下子嗣。菲茨羅伊死時國王原本正試圖通過一項法案允許私生子繼承王位。
據傳亨利的情人還有很多。1510年有法國女人簡·波皮庫爾(Jane Popicourt);1514年有白金漢公爵的姐妹、哈斯丁斯勛爵的妻子安妮·斯塔福德夫人(Anne Stafford);1534年到1535年,有安妮·博林的表姐瑪格麗特·謝爾頓(Margaret Shelton);另外還有很多其他傳聞。
子女
姓名 出生 去世 備註
妻子:阿拉貢的凱瑟琳(Catherine of Aragon)王后
(1509年6月11日結婚1533年取消婚姻;死於1536年1月6日)
未命名的女兒 1510年1月31日 1510年1月31日 流產
亨利 (康沃爾公爵) 1511年1月1日 1511年2月22日
未命名的兒子 1513年11月 1513年11月
亨利 (康沃爾公爵) 1514年12月 1514年12月
瑪麗一世 1516年2月18日 1558年9月13日
1554年嫁西班牙腓力二世;
無後代
未命名的孩子 1518年11月10日 1518年11月10日
妻子:安妮·博林(Anne Boleyn)王后
(1533年1月25日結婚;1536年5月19日被處死)
伊莉莎白一世 1533年9月7日 1603年3月24日 沒有結婚
亨利·都鐸 1534年 1534年
歷史學家們不確定這個孩子到底是出生不久就死亡了,還是被流產了。
因為這件事情被隱瞞,這個孩子的性別都未能確定。
愛德華·都鐸 1536年1月29日 1536年1月29日 死產
妻子:珍·西摩(Jane Seymour)王后
(1536年5月20日結婚;1537年10月25日病死)
愛德華六世 1537年10月12日 1553年7月6日 沒有結婚
妻子:克裡維斯的安妮(Anne of Cleves)王后
(1540年1月6日結婚;1540年離婚;死於1557年7月17日)
沒有子女
妻子:凱瑟琳·霍華德(Catherine Howard)王后
(1540年7月28日結婚;1541年離婚;1542年2月13日被處死)
沒有子女
妻子:凱瑟琳·帕爾(Catherine Parr)王后
(1543年7月12日結婚;亨利八世死於1547年1月28日;她再婚,並於1548 年9月5日去世)
沒有子女
情人:伊莉莎白·布倫特(Elizabeth Blount)
里奇蒙和薩默塞特公爵
亨利·菲茨羅伊 1519年6月15日 1536年6月18日 私生子;
1533年和瑪麗·霍華德夫人(Lady Mary Howard)結婚;沒有子女
情人:瑪麗·博林夫人(Lady Mary Boleyn)
(很多歷史學家認為這兩個子女不是亨利八世所生。)
凱瑟琳·凱里(Catherine Carey) 約1524年 1568年1月15日
未被承認的私生女;嫁弗朗西斯·諾利斯(Francis Knollys)爵士;
有子女
亨斯頓男爵亨利·凱里 1526年3月4日 1596年7月23日
未被承認的私生子;1545年娶安·莫岡(Ann Morgan);有子女
情人:瑪麗·伯克利(Mary Berkeley)
托馬斯·斯圖克利爵士 約1525年 1578年8月4日 未被承認的私生子;
娶安妮·克迪斯(Anne Curtis);不知道有無子女
約翰·佩羅特爵士 約1527年 1592年9月 未被承認的私生子;
第一任妻子安·錢尼(Ann Cheyney)、
第二任妻子簡·普魯埃特(Jane Pruet);有子女
情人:瓊·丁格利(Joan Dyngley)
艾黛德希達·馬爾特(Etheldreda Malte) 約1529年 1555年以後
未被承認的私生女;1546年–1548年嫁給約翰·哈林頓
(John Harrington);不知道有無子女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