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采洪
七月十一日,台北信義聯勤俱樂部裡,前台灣微軟資深副總杜明翰接下台灣世界展望會會長。交接典禮上,杜明翰說:「這將不是一份工作,而是我人生使命的一部分。」這是杜明翰圓夢之路的第二個轉彎。
‧退場
在事業高峰期,走出外遇與職場
兩年前,杜明翰正值四十六歲盛年時從台灣微軟資深副總的位子退下,離開拚搏二十年的職場。成為自由自在的企業顧問和基督教義工,並擔任華人教會資訊中心總監。如今杜明翰「復出」,卻進入他過去完全不熟悉的社會工作領域。而且,這是一份比純粹當義工更複雜的工作,杜明翰說,他得重新調整自己進入衝鋒陷陣狀態。上任後,他密集參加會議、到全省各地了解展望會基層工作,以後還要和全世界二十八個國家的展望會聯繫、合作。
杜明翰的職場經歷,剛好與台灣資訊科技產業同步成長,他進台灣微軟時,剛好是微軟作業系統從DOS3.0、3.1版進入視窗(Windows)階段,從微軟的視窗九五、九八系統到後來的WIN2000等,杜明翰無役不與。一九九八年,視窗九八作業系統中文版與英文版上市時間相差不到一個月,杜明翰領導的研發團隊展現高度效率,還曾獲微軟董事長比爾‧蓋茲公開讚賞。
在一般人的定義中,杜明翰在職場上,是成功的菁英分子,他和太太在外人眼中,是模範夫妻,在教會裡熱心事奉。但是,這樣的杜明翰,卻在三十七歲時,在工作壓力下,透過外遇尋找出口,外遇的秘密被隱藏得很好,直到他四十一歲時,才被蒙在鼓裡的太太楊雀得知。
剛開始楊雀很不能接受先生外遇的事實,她想自殺,甚至想和杜明翰同歸於盡。經過痛苦的掙扎,透過宗教信仰的力量,楊雀後來選擇原諒杜明翰。杜明翰也從這次外遇事件中,第一次深刻反躬自省,回想自己從二十幾歲工作到四十歲,雖然得到了成功,但卻失去自己。他能掌控工作上的一切,但是,竟沒辦法掌控、面對自己。
這次外遇事件也讓杜明翰重新思考人生,「時間的反面是永恆,我想在人生下半場時做一些和永恆有關的事。」四十六歲那一年,他決定離開職場,運用自己的專業,為華人教會資訊中心建置入口網站。同時,他也擔任企業的顧問,每星期固定去開會、並設計課程為員工上課。
‧失焦
生活過得快樂自由,卻沒有重心
「設計課程、上課、與人分享、網路工作又是我喜歡的。」杜明翰過了兩年這樣的日子,他形容自己自由自在有如「小飛俠」,「做自己想做的事,又沒有壓力,很享受!」太太楊雀也辭去中正高中輔導老師的工作,在社區內帶成長團體。
但是,過了兩年毫無壓力的生活之後,杜明翰漸漸發現,自在快樂的生活中似乎缺少點什麼!
原來,從二十年職場高壓生活突然進入無壓力狀態,因為沒有壓力,總是選擇避開自己不喜歡做的事、不喜歡的人。這樣的日子過久了,反而覺得沒有突破,「感覺不夠踏實,好像沒有清楚的目標,生活也沒有重心。」這段時間,杜明翰還參加了「走訪童年」、「中年再出發」的課程。
雖然開始有「沒重心」的感覺,不過,整體而言,生活還是愜意而輕鬆的。所以,當去年底,世界展望會首次與杜明翰接觸,希望他接下展望會會長一職時,他第一個反應是馬上婉拒。
杜明翰也不諱言,過去,他和多數人一樣,願意捐錢,但並不喜歡親自做社會工作;此外,他也不擅長處理人際關係,有四百三十名員工的世界展望會的社會工作很複雜;這個組織又要面對資助人、受助人、政府、企業、社會大眾,要處理不同的人際關係,要對社會有交代,「這是很tough(艱困)的。」
去年底,世界展望會先派出龔天行(富邦金控財務長)和黃台芬(國際通商法律事務所合夥律師)兩位董事與杜明翰見面,見面當天臨出門前,太太楊雀特別對杜明翰耳提面命:「絕對不能答應!」
她說,一旦杜明翰出任世界展望會會長,這兩年來簡單優閒的生活步調又要重新調整。況且,家裡的十二歲小兒子正值青春期,杜明翰和楊雀都希望多花點時間陪孩子、改善親子關係。
但是,展望會鍥而不捨,從元月到二月間,展望會董事長周聯華牧師多次與杜明翰見面,杜明翰雖不為所動,但他聽進周牧師所說的一句話:「假如這不是我們邀請你,而是上帝給你的呼召,這是你的人生使命,是否有可能呢?」
「如果這真是上帝給我的使命,我卻拒絕。不是違背上帝的旨意嗎?」在他心目中,上帝比比爾‧蓋茲偉大多了。從此以後,他在每天的禱告中和神溝通。
‧再上場
從安逸與挑戰之間,選擇了後者
奇怪的是,從二月底到三月初,杜明翰開始從每天閱讀聖經中,得到一些感動和回應。而這段期間,他看到已經八十四歲的周聯華牧師自己開車上山下海、翻譯聖經,還自己用倉頡輸入法輸入電腦。這讓四十八歲的杜明翰覺得,自己人生下半場還可以做很多事。
三月六日,他決定接下展望會的新工作。在「安逸的過」和「接受人生更大挑戰」之間,杜明翰選擇了後者。
楊雀說,從拒絕到接受展望會工作的過程中,她和杜明翰一起禱告、一起感動,進而調整價值觀和生命的優先順序。杜明翰也從這次經驗中體會到,「喜歡做的事,未必是真正有意義的事。」
當「小飛俠」固然快樂,但選擇不去面對衝突,也可能讓自己失去成長和自我突破的機會。現在,他必須去踫自己過去不喜歡也不擅長的「人」的問題,不但要重新學習,也要面對自己,問自己還有什麼可以突破的。
接展望會工作一個月來,杜明翰比以前忙祿,他的時間被會議、拜訪、視察行程切割。同樣是忙祿,過去在微軟,是純粹為了工作,現在,是為了人生使命。因此,他覺得自己忙得很快樂:「每分每秒都享受在每個當下,即使是困難也能接受。我的人生下半場才開始,也許,下半場會活得比上半場還精彩。」
從過去追求成功,到人生下半場,杜明翰認為自己應該追求有意義的人生。成功的人生,是透過財富、社會地位肯定人生價值。但有意義的人生,卻必須要了解自己,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標,不過,「很多人戴的面具太厚,找不到自己。」杜明翰說。
美國標準石油公司創辦人翰‧D‧洛克菲勒四十三歲時,建立這個龐大的壟斷型企業。但是,他被工作和憂慮擊垮,五十三歲就成為病懨懨的老人。
病痛使洛克菲勒自我反省,他開始捨掉財富,例如,美國芝加哥大學因為他的捐助,得以擺脫關校命運,成為聞名國際的學府。
「有意義的事常常是沒有實質報酬的,而且通常要面對更多挑戰。但是,人生會很篤定、很快樂。」杜明翰如此強調。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