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8-25 21:08:37| 人氣12,14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航法師 病後心得開示之二(重點)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好,那麼剛才有提到一個很重要的觀念,你為什麼認為這個法會可以度?度你?為什麼有價值?你真的信得過?你信的過的時候你的態度就完全不同,所以我們必須要很務實,佛法絕對不是一個形式,絕對不是一個形式,因為我們還在妄想中,所以有些現實我們不一定看得到,那我覺得修行第一個就像苦集,其實還是不離開四諦,我們對四諦的苦集要看得清楚,換用一個簡單平白的話就是說:你要把生命現象看真實一點,生命的現實要看清楚一點,否則你欺誑,唯有把生命的現實看得清楚,你就會看到佛法的現實,佛法果真有用,真有用,絕不欺誑,是你錯看佛法、錯用佛法,你用你的妄想在學佛,你不是如理思維,所以你就不容易看到佛法對你的幫助,所以現在很多平常來學佛剛開始還沒出家,會的句子,現在每一句每一句都非常非常有利,「人身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千萬不要入寶山空手而回,你有這個福報,你就不要讓它浪費了,那我們也深深感受「是日已過,命亦隨減」,所以我最近不是跟大家提:趁景氣好趕快賺,只要你還有一口氣,念珠還拿得起,趕快修,「人身難得,佛法難聞」,就這一段景氣時間再過去你躺下來,你試看看,我還沒生病前不是跟大家講,不要輕慢老、病、死,我已經做好這麼心理準備了

,結果碰到的時候,還不一樣,果真是一大的綜合考驗,那學的入心的那個跑出來,你搞花樣的沒用,所以我們看到的是生命的現實,我們是一個非常實在的心在做這樣的,在行一切法,一定要這樣,否則的話,你就算年年做還是,你既轉不了你的心,你又如何轉得了別人?就是這個,所以我希望慢慢傳達一些觀念,讓大家重新再一次的檢視自己的修行,那麼我現在的心情就是盡力,但很多事情還是要靠,光感性動感情,既度不了自己,也度不了別人,所以那一份真實的,真實性,希望給傳達出去,佛法功不唐捐,絕不欺誑,但也要看你有沒有走對路,所以我們想說到底我們的超度原理在哪裡?我們今天做這個法會意義在哪裡?之前有法師要我講那個,我們不是誦經開始,我們是沒誦它,但這個經經常會有一個覺林菩薩偈,那個是一個《華嚴經》的頌,那我為什麼特別提它?因為這是一個很真實的感受,佛法的唯心世界就這樣,所以有人在毀謗大乘經典,我說你實在是愚癡到底了,你不要趁你現在身體好亂講話,到時候你就會看到,可是已經來不及了,因為我一直想講,但一張嘴沒辦法講到那時候,結果還沒講完就人倒下來了,現在趁這個時候稍微提一下,因為沒那個時間,覺林菩薩頌裡面有講,我稍微念一下,那大家,我把精神提一下,因為那個境界的確如此,「譬如工畫師,分布諸彩色。虛妄取異色,大種無差別。大種中無色,色中無大種。亦不離大種,而有色可得。心中無彩畫,彩畫中無心。然不離於心,有彩畫可得」。我們的心在這個世間隨你心編造各種世間相,一一念,一一不同,我們的境界裡面有沒有色?有沒有大種?大種不可得,亦無色,但在夢中顛倒裡面,有沒有這樣的一個像是大種相跟種種諸色相?有,那你就把它當真了,你把它當真了,這個世界,乃至我們現在處在這裡,其實都不離開你自己心的分別造作,我們經常會怪很多,你可以看到很多世間的不平,但你怎麼不看看你內心的不平?你怪得了外面,你怎麼不怪真正的問題在你身上?所以我們整個修行,要不從最根源的裡頭去看到你內心的罣礙跟執著,你的修行難免欺誑,為什麼?你的心在造作你的世界,就像唯識講的:根身,六根-根身、器、世界,所有一切,我們下午不是蒙山嗎?「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這裡,就是這裡引出來的,「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三世一切佛就是從這裡來的。

  我們接著稍微講一下,「彼心恆不住,無量難思議,示現一切色,各各不相知」。為什麼?都是顛倒心,各依你的無限無量的差別心,現出種種的,其實不離開你,但你看我們的山河大地世間,好像彼此各各安立它的相,不相知,但不相知雖不相知,沒有離開你的顛倒妄想心,你的心現出如此豐富、變化多端的、多彩多姿的世界,好像各有各的因緣,但所有因緣不離開你的顛倒,所以這裡面很有趣,在世間活的時候恩愛情仇,夢中恩愛情仇,走的時候恩愛情仇,搞來搞去都你自己在恩愛情仇,弄得自己非常的悲哀喜樂,然後覺悟者在看一片顛倒,所以我們要度化眾生的時候,你如果不知道這個根源,你用了你那一份所謂的悲情在度化眾生,也不過是一盲引眾盲,不是嗎?你看不到這個根源性,你看不到自己的顛倒,你自己尚以世間這種虛妄心為真實,你又如何令眾生覺悟呢?所以這裡面就關係到很根源,慢慢你們就會知道應該怎麼樣來修行了,「心如工畫師」,你畫一畫(台語),畫很多畫,能畫諸世間,會喔!很有意思,所以我們現在會尊重所有眾生的各個差別,雖然不究竟,但每個眾生自有他眾生的妄想分別,形成他的作用,你不要忽略,他的妄想是妄想,但他的妄想對他是那麼真實,他在他的顛倒心裡面,就是在那裡面,你不要講說:哎呀!「少年不知愁滋味,強說愁」,愁就是愁,管他少不少年,你老年也會強說愁,何況少年?對不對?一樣!為什麼?他的心就是這一般的顯現,就是這樣的執著,你如果打開他,一直改變他的境界,他的妄想心還是跟著一直在創造,還是在那裡跑,你看:「能畫諸世間」,外道有外道的相、佛弟子有佛弟子的覺相跟顛倒相,我們即便佛弟子,依然在做很多的虛妄想,那當然這是免不了的,就在這個過程當中,但最怕的是不斷的在學佛,卻不能如實慢慢的跟佛法的道理相應,在世間顛倒,入了佛門還是依然顛倒,只是他的畫的顏色不同而已,所以我最近在跟一些來談,我們現在擔心的不是我們去造什麼惡,大概也許比較大家都蠻善良的,但我擔心的是你以為你在修,但其實沒有,就是我之前常常講的,你以為你在吃藥,其實空膠囊,你不斷在幻想他有感應,但我認為他一點動作都沒有、一點意義都沒有,你不了解佛法的真義、你不了解生命的現實,你不過是在做修行夢而已,煩惱來,我不是講:年輕的時候看到冰淇淋流口水,老了以後不會流口水了,這不是你不貪冰淇淋,是口水少了,老了,口水少了,你有沒有看到你的煩惱?你有沒有看?認識到你自己?有時候我們發覺,可能幾年下來,我們的煩惱沒有改變多少,我們甚至不但煩惱沒改變多少,我們的貪更貪、我們的忍辱愈差,我們只是不斷的在外相上依然依你的顛倒心,在「能畫諸世間,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什麼都來,「如心佛亦爾,如佛眾生然」,這就是心、佛、眾生三無差別,「應知佛與心,體性皆無盡」,「遍入一切法性,一一法性何離你的心」?你不從於此處去觀,遍尋一切境,那這顛倒再顛倒,所以我們講說:我到臨終我可以如如不動,我見到一切境能如如不動,你都能生境了,還要(台語)如如不動?你知道我意思吧?我看到可愛的我能不動,那是初學可以,你還想說他很可愛,我不要動,動了,因為他本不可愛,你既生他為可愛境,哪有不動之道理?所以我們不知道的人,還在那裡忍耐再忍耐,理性健康的時候可以忍耐,心智弱的時候,一切如實顯現你內心最深層的罣礙跟執著,你有一分功德顯現一分功德,你有一分妄想,如實顯現你一分妄想,絲毫不爽,所以這時候,「若人知心行,普造諸世間,是人則見佛,了佛真實性」。如果你知道這個道理,這就是能了佛之,就是你知道這個原來一切境不離開我這一個顛倒心,你如果不往這邊看,總成欺誑,你在你自己的顛倒心境裡面造作一切的功夫,盡一切心在經營,顛倒顛倒還是顛倒,又如何?「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很真實,所以你看在《金剛經》裡面不是講:「凡一切相,皆是虛妄」,為什麼虛妄?都是你的妄想心所生,所以以這個大原則開展佛法的無限差別,就是要慢慢導引你往這邊走,而今天的法會就是帶著這一份功能,你如果能找到這一份功能,一分一分再對治你的妄想,從你對治善,修行一切,對治惡,修一切善,都在讓你一步一步向著覺悟走,而不是縱容你在面對境更加的愛著、計較、分別,不是這樣,如果是往這邊走,走錯了,「心不住於身,身亦不住心,而能作佛事,自在未曾有。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我們現在不就,所以下午的那個蒙山就是唯心造,咒語有沒有用?沒用,有沒有用?有用,燒香有沒有用?會嗆到,燒香有沒有用?很好用,你可以沒用,也可以很好用,還不就是唯心造,你可以在這邊因你這一份覺悟讓你的,你所發的心諸願圓滿,也可以不過就是戲論一場,對不對?有可能,所以我們都了解這個道理的時候,我們,你看,我們不要來談一下空啊,空啊!空太空啊!空到最後,你不要空的談得很多,眼前的東西放不下,眼前能看到一個東西的欺誑性,就是空相應的開始,我們從這裡衍生,要引生你所有的善法,就是這個道理,所以我們在這個修行當中,能看到一份世間的一絲的虛假顛倒,那這個就是修行的功德,我們從這裡衍生出種種的善法,也是從這裡來的,所以我們在這裡也希望就是說大家就是說,佛法裡面講,像《圓覺經》裡面講:「知幻即離,離幻即覺」,你會來的世間,只要你還沒解脫,是不是有種種幻境出來?但即便你有幻境、我有幻境,每個幻境濃薄不同,有的人現出來的幻境如三惡道,你還是創造你下一步的世間,但這個創造的來源資料,就是這個材料是什麼?就是你內心很深層的那一份善惡夾雜的心,你給他多一點善,你未來的果報多一點善法,你給他多一點惡,一點絲毫不爽的顯現,如實顯現,跑得掉嗎?跑不掉,你以為有境可以跑嗎?它是如影隨形,就是如影隨形,它跟著你的妄想,因為這個境不離開你的顛倒心,所以我們不斷在講行菩薩道,慈悲眾生,其實行菩薩道,慈悲眾生,其實就是在慈悲你自己了,你那一份心其實到時候還是如實顯現在你的身上,你所有的慈悲,其實到最後,統統不離開,還是利益到你自己,你那一份智慧,到時候也會讓你的顛倒薄了一點,那一份自己顛倒妄想的境也少了一點罣礙束縛你,雖然你依然還沒覺悟,但在這一點上也分分帶著清淨分在裡頭,所以我們在這裡的用功,我們就那一份,我們像《地藏經》,它最重要的是什麼?就是那一份慈悲心、那一份報恩的心、那一份智慧知因果之心,這些都是在對治你的虛妄幻想,所以我們在講說,像那個「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我們可以看,我們可以看不到我,我們也看到朦朦朧朧的我,就看你有多少覺悟的心,你就看你能放下多少執著,這裡面有一些道理,我們經常用想的去放下執著,我覺得大家應該更務實,從你現前的身心務實一點,你執就執,你說服不了自己不執,我告訴你,那一個執一定回饋到你身上,所以修行不要老是在自我不斷的在這種壓抑,雖然我們有時候會方便觀察,這個都是善巧,但你還是要問你自己:你執不執著?就像我們現在,假如你信不過,你如果信得過這個法會的解脫功德,你如果看到你的家人、你的過去眷屬急待你去度化他,你不會這樣悠悠哉哉,你會很謹慎的,希望這一口,就像我們看到我們的親人生病,你看我們就睡不著,一直守護著,那這還生病而已,如果你看到沈淪三惡道之苦,而能利用此法會得以度脫,你當會生起如此珍惜之心,你會用非常懇切之心來誦持,假如你信得過,你的心會跟著上來,那我們就看我們能信到哪裡,起多少作用,就有功德差別不同,就在這裡。

  所以我要講說,我們經常講:佛菩薩有沒有來感應?佛菩薩的感應跟電視台的電波一樣,不要管電波,只管你電視機好不好,那電視機應該怎麼好?「知幻即離,離幻即覺」,在整個學佛裡面有一個很現實,我剛才提過的,我今天學佛無非就是要學那一份真實的觀察力,轉到我現實當中去觀察這個世間的虛假,只要我一份離幻即覺,這就是見佛,離此無別路,八正道就是這樣談的,對不對?那這個不是說我這樣做下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凡所有相...... 」,那麼一出來所有相皆是實在,那又沒用,不要一直在做這個虛假的工作,我知道它假,但我內心裡面明明知它為真,它為何真?明明佛說它假,為何真?請問佛你怎麼說它是假呢?我就好好聞法,那麼就試著看,所以我還沒看到它假,但好像也真不來,好像也真不來,你不覺得你的煩惱在鬆脫了嗎?當我對世間是百分之百的信賴的時候,我被這世間帶著跑,當我開始知道這個世間是剎那無常,實不可依賴的時候,你就保持距離了,你這麼一個保持距離,也給自己帶來了一種解脫自在的空間,那不往這邊跑,種種期待佛菩薩的加持,讓我更擁有這個世間可愛的東西,佛菩薩說:我如果保佑你,我也樂意保佑你,如果你真需要,我也可以給你,我怕的是你繼續顛倒,而且加重顛倒,你知道吧?所以這次要能過這一關,我覺得也值,總是要,為什麼?小病很容易恢復,恢復了容易起狂妄,但你如果來一個生死決擇,下個大賭注,贏全贏,輸全輸,你試看看,那就不一樣了,我們必須要把,我常不是跟大家提:臨終不欺誑,他是,我跟你講說,現在很多人說:只要好好念就可以往生,我說(點頭),我也說這句話也沒錯,但想往生要先死,那死的時候一定什麼都沒有,所以試著看看什麼都沒有的境界,不要用幻想的,真的什麼都沒有,那你想往生一定要會先死,死的時候一定全部先放下,那你說那個地方做不到,做不到也要做,因為他就是這樣,結果現前境界裡面百般難以割捨、百般計較,你就真的你那順那一口氣,你只是在虐待你的修行而已,所以我說現前能如實用功修行,也必須要是大氣魄的人,看得清、放得下的,否則的話,難!難!

  所以怎麼下手?高,不用談太高,多得一點慧眼,看了一點世間虛妄,就是下手處,「」勿因善小而不為,勿因惡小而為之,這個戒法好好奉持,絕不虧待你,「心如工畫師」,你要用素描的也可以,你要彩繪也可以,要彩繪就要顏料,我還好生個人,但過去不怎麼樣,就生成一個這種高度(台語),這個高度,我臉長這樣、我身體長這樣,一分一毫功不唐捐,一定各有因緣,為什麼?善小惡小,夾雜在一塊,所以要是能冷靜下來,找到方法,所以我一直跟大家講,要怎麼樣?念念入心,我現在很現實,我不會把修行一下到飛天鑽地的,沒那種事情,但務必,就像我剛出家大概第二年,我想莫自欺,念念看到你的心裡頭裡,我不會要求說每個人馬上放下,但我要你試著認識你自己最深層的罣礙跟執著,也更進一步去認識你,你對佛法的幾分功德裡,你真的信任,你如實很真誠的自我反省觀察,那一份挖到心裡頭最深處,坦然面對的,那個到時候必會必然一一如實護念著你,這叫不欺誑,佛法不欺誑,因為整個佛法的核心原理就是你如何執,我讓你如何捨,本來就是這般如此的相應對待的道理,而你不能依教奉行,光只是期待佛菩薩來保佑,佛說:你不用期待我的保佑,你只要依教奉行,這才是究竟的加持,你與其期待我的保佑,你不如學我所觀,觀它一分虛假,這個感應難量,他的功德難以衡量所以我最近常常提到那個「金剛經」的道理,若你能真實跟般若相應那一分,既發菩提心,又能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的這個覺悟心,他能怎麼樣?恆河沙,一一沙成一恆河,諸恆河的一一沙,一一沙代表三千大千世界,以如此廣大無量無邊的七寶供養,都不如你現在這一份覺悟之心,這樣的功德能度化多少?我們這些現在貼出來的牌位可以度,只一念心就可以,問題要真,所以我希望大家能把這個心弄到底,「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一念惡讓一切眾惡隨生,一念善讓諸善滋養」,因為他是法法相因,不要虛假,要守護那個善

  因為時間關係,那我希望大家能了解,其實每一念當中都是製造生死,每一念也都是修行的因緣(殊勝因緣),你還有多少時間我不知道,我有多少時間也不要計較,趁現在景氣好,所以我現在也,現在還不大那個,那撈它幾十分鐘,至少帳號還進個帳,不然最近承大家的關懷,我都在貸款,所以我也應該打個小工,不要再虧老本了,所以我希望大家有一種心,珍惜每一次修行的機會,念念入心,還有很重要的是歡喜心,因為歡喜心最能代表你真的入心,我希望大家在臨終的時候,我說我臨終能冷靜理性,但我希望要像弘一大師這般,像廣欽老和尚,死得歡喜,就像出獄一般,從此告別輪迴,那種喜樂心才是標準,才是起碼的驗證自己可不可以,也許你能,還能往生,但只要有一分罣礙皆是危險,那怎麼樣才不罣礙?充滿意樂,為什麼?這裡面含著知見,含著諸多因緣,你才能在面對臨終的時候,還能自心信樂,一心不亂,歡喜求生,所以說我甚至很少看到人臨終還能夠笑(台語),那個已經秀逗了(台語),那個大概是精神受到打擊了,如果能到臨終還這般歡喜,我讚歎,真功夫,是不是?那我換句話就是說,世間的苦-隨緣!不要太計較,一下就過,恩恩怨怨就此了斷,能利益就利益,然後每一念當中念到你心裡,每一念當中充滿珍惜跟歡喜,務必念念轉到你的心頭,我相信它畢竟是功不唐捐,由你這一份由妄想心所化出來的世界,由轉為用你的清淨心化出三善道、化出佛國淨土。好!阿彌陀佛。

台長: 生死戰場
人氣(12,147) | 回應(1)| 推薦 (2)| 收藏 (0)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現在很多人說:只要好好念就可以往生,我說(點頭),我也說這句話也沒錯,但想往生要先死,那死的時候一定什麼都沒有,所以試著看看什麼都沒有的境界,不要用幻想的,真的什麼都沒有,那你想往生一定要會先死,死的時候一定全部先放下,那你說那個地方做不到,做不到也要做,因為他就是這樣,結果現前境界裡面百般難以割捨、百般計較,你就真的你那順那一口氣,你只是在虐待你的修行而已,所以我說現前能如實用功修行,也必須要是大氣魄的人,看得清、放得下的,否則的話,難!難!
2014-08-25 21:20:0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