蕅益大師說:但加信願,不改行誼。
(丙)二特勸
舍利弗。(如上無上大事因緣)眾生(幸得)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所以者何。得與如是(不可算數一生補處)諸上善人。俱會一處。
前羅漢菩薩。但可云善人。唯補處居因位之極。故云上。其數甚多。故云諸。俱會一處。猶言凡聖同居。尋常由實聖過去有漏業。權聖大慈悲願。故凡夫得與聖人同居。至實聖灰身。權聖機盡。便升沈碩異。苦樂懸殊。乃暫同(石火電光)。非究竟同也。又天壤之間。見聞者少。幸獲見聞。親近步趨者少。又佛世聖人縱多。如珍如瑞。不能徧滿國土。如眾星微塵。又居雖同。而所作所辦。則迥不同。今同以無漏不思議業。感生俱會一處為師友(多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如壎如〔竹/厂/虎〕。同盡無明。同登妙覺。是則下凡眾生 於念不退中。超盡四十一因位。若謂是凡夫。卻不歷異生。必補佛職。與觀音勢至無別。若謂是一生補處。卻可名凡夫。不可名等覺菩薩。此皆教網所不能收(方是極樂淨宗)。剎網所不能例。當知吾人大事因緣。同居一關(實話)。最難透脫。唯極樂同居。超出十方同居之外。了此。方能深信彌陀願力。信佛力。方能深信名號功德。信持名。方能深信吾人心性本不可思議也。具此深信。方能發 於大願。文中應當二字。卽指深信。深信發願。卽無上菩提。合此信願的為淨土指南。由此而執持名號。乃為正行。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溼。如銀牆鐵壁相似(世有此一輩以持名壓捺妄想不知求生故為極力道破)。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大本阿彌陀經亦以發菩提願為要。正與此同。
(乙)三正示行者執持名號以立行二。初正示無上因果。二重勸。(丙)今初
舍利弗。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曰。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卽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菩提正道名善根。卽親因。種種助道施戒禪等名福德。卽助緣。聲聞獨覺菩提善根少。人天有漏福業福德少。皆不可生淨土。唯以信願執持名號。則一一聲悉具多善根福德。散心稱名。福善亦不可量。況一心不亂哉。故使感應道交。文成印壞。彌陀聖眾。不來而來。親垂接引。行人心識。不往而往。托質寶蓮也。善男女者。不論出家在家。貴賤老少。六趣四生。但聞佛名。卽多劫善根成熟。五逆十惡皆名善也。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以名召德(圓極語)。罄無不盡。故卽以執持名號為正行。不必更涉觀想參究等行。至簡易。至直捷也。聞而信。信而願。乃肯執持。不信不願。與不聞等。雖為遠因。不名聞慧。執持則念念憶佛名號。故是思慧。然有事持理持(可訂久譌)。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彌陀佛。而未達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決志願求生故。如子憶母。無時暫忘。理持者。信西方阿彌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卽以自心所具所造洪名為繫心之境。令不暫忘也(仍不廢事)。一日至七日者。尅期辦事也。(此初學要期之法。下根則有若干七日。亦是隨樂尅期之法)。利根一日卽不亂。鈍根七日方不亂。中根二三四五六日不定。又利根能七日不亂(此久學鍊習之法)。鈍根僅一日不亂。(上根則有若干七日)。中根六五四三二日不定。一心亦二種。不論事持理持(可訂久譌)。持至伏除煩惱。乃至見思先盡。皆事一心。不論事持理持。持至心開見本性佛。皆理一心 。事一心不為見思所亂(字字引商刻羽)。理一心不為二邊所亂。卽修慧也。不為見思亂。故感變化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娑婆界中三有顛倒。往生同居方便二種極樂世界。不為二邊亂。故感受用身佛及諸聖眾現前。心不復起生死涅槃二見顛倒。往生實報寂光二種極樂世界。當知執持名號。 旣簡易直捷。仍至頓至圓。以念念卽佛故。不勞觀想。不必參究。當下圓明。無餘無欠。上上根不能踰其閫(以念念卽佛故)。下下根亦能臻其域 (以念念卽佛故)。其所感佛。所生土。往往勝進(方是極樂淨宗)。亦不一槩。可謂橫該八教(圓收所以圓超)。豎徹五時。所以徹底悲心。無問自說。且深歎其難信也。問。觀經專明作觀。何謂不勞觀想。答。此義卽出觀經。彼經因勝。觀非凡夫心力所及。故 於第十三別開劣像之觀(兼為觀經發蒙)。而障重者猶不能念彼佛(此念字謂觀想出觀經)。故於第十六大開稱名之門。今經因末世障重者多。故專主第十六觀。當知人根雖鈍。而丈六八尺之像身。無量壽佛之名字。未嘗不心作心是。故觀劣者不勞勝觀。而稱名者並不勞觀想也。問。天奇毒峰諸祖。皆主參念佛者是誰。何謂不必參究。答。此義卽出天奇諸祖。前祖因念佛人不契釋迦徹底悲心。故傍不甘。直下詰問。一猛提醒。何止長夜復旦。我輩至今日。猶不肯死心念佛(真宗之脫離窠臼老作家)。苦欲執敲門瓦子。向屋裏打親生爺娘。則 於諸祖成惡逆。非善順也。進問。此在肯心者則可。未肯者何得相應。曰。噫。正唯未肯。所以要你肯心相應。汝等正信未開。如生牛皮。不可屈折。當知有目者。固無日下然燈之理。(平常之極愚者未免驚其孤峻所謂難信之法也)。而無目者。亦何必 於日中苦覓燈炬。大勢至法王子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此一行三昧中大火聚語也。敢有觸者。寧不被燒。問。臨終佛現。寧保非魔。答。修心人不作佛觀而佛忽現。非本所期。故名魔事。念佛見佛。已是相應。況臨終非致魔時。何須疑慮。問。七日不亂平時耶。臨終耶。答。平時也。問。七日不亂之後。復起惑造業。亦得生耶。答。果得一心不亂之人。無更起惑造業之事(寶鑑照妖)。問。大本十念寶王一念。平時耶。臨終耶。答。十念通二時。晨朝十念屬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時。問。十念一念並得生。何須七日。答。若無平時七日工夫。安有臨終十念 一念(確確)。縱下下品逆惡之人。並是夙因成熟。故感臨終遇善友。聞便信願。此事萬中無一。豈可僥倖。淨土或問斥此最詳。今人不可不讀。問。西方去此十萬億土。何得卽生。答。十萬億土。不出我現前一念心性之外。以心性本無外故。又仗自心之佛力接引。何難卽生。如鏡中照數十層山水樓閣。層數宛然。實無遠近。一照俱了。見無先後。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亦如是。其土有佛號阿彌陀。今現在說法亦如是。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卽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亦如是。當知字字皆海印三昧。大圓鏡智之靈文也。問。持名判行行。則是助行。何名正行。答。依一心說信願行。非先後。非定三。蓋無願行不名真信。無行信不名真願。無信願不名真行。今全由信願持名。故信願行三。聲聲圓具。所以名多善根福德因緣。觀經稱佛名故。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此之謂也。若福善不多。安能除罪如此之大。問。臨終猛切。能除多罪。平日至心稱名。亦除罪否。答。如日出。群闇消。稱洪名。萬罪滅。問。散心稱名。亦除罪否。答。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寧不除罪。但不定往生。以悠悠散善。難敵無始積罪故。當知積罪假使有體相者。盡虛空界不能容受。雖百年晝夜彌陀十萬。一一聲滅八十億劫生死。然所滅罪如爪上土。未滅罪如大地土。唯念至一心不亂。則如健人突圍而出。非復三軍能制耳。然稱名便為成佛種子。如金剛終不可壞。佛世一老人求出家。五百聖眾皆謂無善根。佛言。此人無量劫前為虎偪。失聲稱南無佛。今此善根成熟。值我得道。非二乘道眼所知也。由此觀之。法華明過去佛所散亂稱名。皆已成佛。豈不信哉。伏願緇素智愚。 於此簡易直捷無上圓頓法門。勿視為難而輒生退諉。勿視為易而漫不策勤。勿視為淺而妄致藐輕。勿視為深而弗敢承任。蓋所持之名號。真實不可思議(卽心故)。能持之心性。亦真實不可思議(卽佛故)。持一聲。則一聲不可思議(讀者當知此優曇鉢羅出現時也)。持十百千萬無量無數聲。聲聲皆不可思議也。
(丙)二重勸
舍利弗。我見是利。故說此言。若有眾生聞是說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
我見者。佛眼所見。究盡明了也。是利者。橫出五濁。圓淨四土。直至不退位盡。是為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也。復次是利約命終時心不顛倒而言(此解確甚令人骨寒)。蓋薉土自力修行。生死關頭。最難得力。無論頑修狂慧。懡〔忄*羅〕無功。卽悟門深遠。操履潛確之人。儻分毫習氣未除。未免隨強偏墜。永明祖師所謂十人九蹉路。陰境若現前。瞥爾隨他去。此誠可寒心者也。初果昧 於出胎。菩薩 昏於隔陰。者裏豈容強作主宰。僥倖顢頇。唯有信願持名。仗他力故。佛慈悲願。定不唐捐。彌陀聖眾現前慰導。故得無倒。自在往生。佛見眾生臨終倒亂之苦(切膚刻骨)。特為保任此事。所以殷勤再勸發願。以願能導行故也。問。佛既心作心是。何不竟言自佛。而必以他佛為勝 。何也。答。此之法門。全在了他卽自。若諱言他佛。則是他見未忘(妙)。若偏重自佛。卻成我見顛倒(妙妙)。又悉檀四益。後三益事不孤起。儻不從世界深發慶信(牙慧者能不瞠然)。則欣(生善)厭(破惡)二益尚不能生。何況悟入理佛。唯卽事持達理持。所以彌陀聖眾現前。卽是本性明顯。往生彼土見佛聞法。卽是成就慧身。不由他悟。法門深妙。破盡一切戲論。斬盡一切意見。唯馬鳴龍樹智者永明之流。徹底擔荷得去。其餘世智辯聰。通儒禪客盡思度量(確確)。愈推愈遠。又不若愚夫婦老實(確確)念佛者。為能潛通佛智。暗合道妙也。我見是利。故說此言。分明以佛眼佛音。印定此事。豈敢違抗。不善順入也哉。二正宗分竟。
(甲)三流通分。信願持名一法。圓收圓超一切法門。豎與一切法門渾同(明白之極)。橫與一切法門迥異。(諸經論中亦有橫義。乃隨斷惑淺深。卽於同居見上三土。是則約證名橫。約斷仍豎也)。既無問自說。誰堪倡募流通。唯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經唯佛境界。唯佛佛可與流通耳。文為二。初普勸。二結勸。(乙)初中三。初勸信流通。二勸願流通。三勸行流通。(丙)初中二。初略引標題。二徵釋經題。(丁)初中六。初東方。(至)六上方。唐譯十方。今略攝故。(戊)今初
舍利弗。如我今者。讚歎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東方亦有阿閦鞞佛。須彌相佛。大須彌佛。須彌光佛。妙音佛。如是等恆河沙數諸佛。各於其國。出廣長舌相。徧覆三千大千世界。說誠實言。汝等眾生。當信是稱讚不可思議功德。一切諸佛所護念經。
不可思議略有五意。一。橫超三界。不俟斷惑(不退)。二。卽西方橫具四土。非由漸證(一生等義皆攝第二義中)。三。但持名號。不假禪觀諸方便(大有功於淨土)。四。一七為期。不藉多劫多生多年月。五。持一佛名。卽為諸佛護念。不異持一切佛名。此皆導師大願行之所成就。故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又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伶俐者少)。故亦曰阿彌陀佛不可思議功德之利。下又曰諸佛不可思議功德。我不可思議功德。是諸佛釋迦。皆以阿彌為自也。阿閦鞞。此云無動。佛有無量德。應有無量名。隨機而立。或取因。或取果。或性。或相。或行願等。雖舉一隅。仍具四悉。隨一一名。顯所詮德。劫壽說之。不能悉也。東方虛空不可盡。世界亦不可盡。世界不可盡。住世諸佛亦不可盡。略舉恆河沙耳。此等諸佛各出廣長舌勸信此經。而眾生猶不生信。頑冥極矣。常人三世不妄語。舌能至鼻。藏果頭佛三大僧祇劫不妄語。舌薄廣長可覆面。今證大乘淨土妙門。所以徧覆三千。表理誠稱真。事實非謬也。標出經題。流通之本。什師順此方好略譯今題。巧合持名妙行。奘師譯云稱讚淨土佛攝受經。文有詳略。義無增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