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讀【上山採蘼蕪】不負責任之雜感
【上山採蘼蕪】東漢/古詩十九首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這首『上山採蘼蕪』,作者不詳,根據『中國文學史』中記載,此詩被歸列為五言敘事詩。依後人考證,其時代應該在班固「詠史詩」之後,東漢建安時期之前。這一首依其內容與其風格應是在描寫東漢時期社會現象的五言詩。
讀過這首詩的人大概都知道這首詩是在描寫著一位被丈夫拋棄的女子,為了維持生活,得日日上山採蘼蕪(不論變賣或製作成其他東西,對這一點我早好奇死了。),在下山時與前夫不期而遇,而產生的一些對話。從此詩中可以看出,東漢時那樣的社會是如何的男尊女卑,女性是如何委屈求全及無奈。
有人這麼說,詩中女主角:堅強、溫婉、美麗、勤勞又能幹。她沒有被不幸的遭遇打倒,而是堅強的生活下去。更別提她遇見前夫時的溫婉與柔順了。而男主角則是:善解人意、溫和的,並不是一個無情無意的人。後人將他對女主角的答非所問解釋為不知所措,也可能是不想傷害女主角的美意。
若不去看後人對此詩浪漫多情唯美的翻譯,這首詩在我眼裡看來根本是女的傻不隆咚,男的舌粲蓮花且擅虛以委蛇,真不習慣用玫瑰色的鏡頭來看這世界。原因如下:
舊人(糟糠妻)被迫成了下堂婦,遇見了前夫還得跪安問好,關心著前夫迎娶的新婦是否伺候得體。而,那名前夫(是有後人將此詩裡頭的丈夫的種種表態翻譯成一名愧疚的男子,不過我心底其實不這麼認同。)感嘆著新娶進門的娘子不論相貌或手藝都不及眼前的『前妻』,而這名婦人聞言則哀怨的說著新人進門時她的萬般委屈。前夫聽聞此一說法(當然是趕緊顧左右而言他,捧一下新人也不忘再稱讚一下舊人。),又感嘆的說著其實新人種種不若舊人的好呀。(有些男人不都是這樣,喜新卻又念舊呀,真有夠他媽的賤。)
在我邪惡的眼中看來,這詩最後兩句:
『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男子在舊婦面前感慨著新婦所織裁的縑,不若就婦織裁的素好,而且舊人織的多,新人織的少。在當時,素的質料比縑好,當然賣得的價格也較高。縑一疋四丈賣的價錢當然不比織素五丈多賣的價錢來的高呀。我強烈的質疑這男人他媽的感慨來自於荷苞的進帳遠遠不如從前才感到相當惋惜。當然,這純粹是我鼠肚雞腸的小心眼的卡通看法啦。
以前其實頗懷疑此詩中舊人被休離的原因,依著詩中描述再到處查證資料的結果是可能這位婦人未生得一兒半女,才可憐的被休離了。當然,也有可能情人眼裡容不下一粒沙,或者女人爭寵啦,或者二房不容大房她只好離開啦。
蘼蕪:依古詩的注釋這是一種香草。古人相信蘼蕪可使婦人多子,那時的婦人多半使用蘼蕪製成香囊來配帶,以期自己能多產。
PS:關於蘼蕪這種植物,後人做了一番考證,其中一例是,蘼蕪是芒果的別稱,簡直嚇凸了我的金魚眼,很難想像『上山採蘼蕪』變成『上山採芒果』的樣子,啥勞什子唯美浪漫一聽都蕩然無存了。
搗蛋夠了,再附上正常的翻譯供大家參考。
【上山採蘼蕪】東漢/古詩十九首
上山採蘼蕪,下山逢故夫。長跪問故夫:新人復何如?
新人雖言好,未若故人姝。顏色類相似,手爪不相如。
新人從門入,故人從閣去。新人工織縑,故人工織素。
織縑日一疋,織素五丈餘。將縑來比素,新人不如故。
釋譯:
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婦人,為了維持自己的生活,只能每日到山上 採野菜維生。一個偶然的機會下,兩人在山腳下相遇了,婦人忍著內 心的痛苦,委屈的問著前夫:「新娶的妻子怎麼樣了?」愧疚的前夫 帶著安撫的語氣娓娓說著新妻子無論在容貌及手藝上都比不上舊人, 無限委屈的婦人聽完前夫的敘述後,不禁帶著哀怨的語氣描述出當時 她離家的情況:當新人被風風光光的從大門迎娶之時,她這個舊人只 能落寞的從小門離開。面對婦人的無奈,前夫不知如何應對,只能閃躲式的繼續著剛剛的話題---繼續的讚美著舊人的能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