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切切提醒自己不要問,昨天終於忍不住,問實習生B為什麼不回信給我?
「我很好奇,為什麼你沒有回我的信?我不是要責備妳,而是我很好奇,你的同伴們都回了,其中有一個無法給答案,她仍回信告訴我她在忙無法做這個題目;另外一個離開、不實習了,她先口頭跟我報告,然後臨走時把她的答案給我。但是你一直沒有下文。我很好奇到底是為什麼你沒有回信?」
她露出尷尬的微笑,說不出話來。
「你可能覺得這個問題對你沒幫助,也可能你手上事情很多,或者你有其他生活庶務要打理沒時間,或者你不想參加,種種原因都有可能,原因都好,只是在職場上你都應該要跟對方回應幾句話,表達你的態度」。
「我以為實習生A會告訴你....」
「可是她走了,你知道嗎?」
「我知道....」
「那你憑甚麼覺得她會告訴我甚麼?而且她回答她的,跟你有甚麼關係?」
實習生B開始細數過去幾天她的行程,來解釋為何不能回我信。
我說,「如果這樣,你可以回信告訴我你沒時間做,兩三句話就好了,這樣會占用妳很多時間嗎?現在你不用解釋,我是希望妳能自己想一想,為什麼你自己對於這些問題會沒有回應?你要回答你自己為什麼?為什麼你面對外在環境的異常或變化,你選擇不回應?你要對自己解釋,不用對我解釋。
我再說一次:我們不付你錢,我們也不打你分數,也不認識妳爸媽和老師,所以你不用給任何答案來滿足我,老實說我沒有興趣,可是你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吧?
當你剛進來實習,我們腦殘的人資說『不要對前輩問問題,因為我們很忙』,你覺得這句話很怪、你有疑問,你不敢直接提問人資,我可以理解,然後你遇到我們,我們私下聊,你也沒有找我們求證;所以你就真的會不問任何問題嗎?好,然後你出現同樣的反應,就是不回應,也沒關係,但是你好歹自己要知道自己在做甚麼吧?你了解嗎?你不用給我任何答案,是你要給你自己答案」。
B說不出話來,只能尷尬地點頭。
幾個小時過後,我收到她的email,信的內容是這樣:
「XX姊好(就是我),
很抱歉忘記回復你的信件,因為漏看了訊息,以為僅回覆為合作或分開就好,不仔細也太被動,然後也沒有及時通報訊息,讓人感覺輕率或是不重視這個腦力激盪的活動,實在不是我的本意。
真的沒有覺得這個主題不有趣,事實上我回去有認真思考這個問題,周五的時候也有和雅雯做簡短的討論。雖然不知道這樣訂定的標準還有沒有您覺得奇怪的地方,不過如果您有任何回饋,很希望您再跟我討論!!!! ><
週五與A討論的結論如下─
考慮講師的方向為以下三點:
1. 講者學經歷、專業領域、年資(是否契合這次主題、能力的高低)
2. 講者聲望、知名度 (ex有沒有甚麼頭銜)(吸引學員報名的強度)
3. 講著過往演講評價 (ex 某某企業大力推薦、在討論版上很火紅)(影響演講活動的成效)
給主管看的表單呈現形式:
1. 講者學歷、經歷、年資(簡短列出)
2. 講者評價、聲望(他人的評語、在該領域的頭銜等等描述性的評價)
3. 備註(若以上篩選點有特別突出的,就列出)
(A本來有提到列出"講者預期成效",不過剛剛在打的時候突然覺得這點好像可以不用呈現出來,讓主管自行判斷會有什麼樣的成效就好)
推薦人數:3人
本來A有提可以給10個人,後來有達成共識,覺得讓主管選擇越少越好,做好決定的速度也會比較快,因此決定提供3個人選。一個是我們覺得最好的人選,另外兩個當成備案人選。」
其實這個問題還可以繼續延伸下去,如果我真的很有教育愛,我該持續問:
1. 為什麼三人比十人好?原因是甚麼?
2. 從勞力成本的角度來看,最終三個人一定是從十個人篩選下來,所以提出三個人未必比提出十個人更有效率。請解釋你們對這點的看法?
3. 為什麼你認為讓主管選擇越少越好?萬一老闆對三個人都不滿意怎麼辦?
4. 針對預期成效這一點,你跟B的看法不同。解釋你為什麼選擇「讓主管自行判斷會有什麼樣的成效」,而不是由你列出「講者預期成效」?
5. 請約略講一下你會如何執行,以及需要多少時間完成,請訂出完成的時間。並且從完成時間回推出一個檢查表。
我知道我很機車,實習就實習,你讓她們順遂過一個月,大家相安無事不就得了嗎?何必這樣。我懂,我只是受不了做甚麼事情最後空手而回,我的人生哲學其中有一點就是「絕不空手而回」;事情不成,沒關係--戀愛也一樣,失戀無妨,絕不空手而回。
另外,不過這些課難道不該在大學裏面開嗎?我們只喜歡鼓吹少數看起來很炫、但其實無法普及也不好用的技能和能力,卻忽略任何人都需要的基礎技能和能力。推廣從小學寫程式、做機器人,不如從小學專案管理和溝通表達。
也許我會找個機會跟實習生B說個故事。
多年前我在底特律遇到一位地區大學工學院院長,台灣人,他感嘆現在台灣人越來越少出國念書,大大減少外國人認識台灣人的機率,他更感嘆台灣人的沉默與不擅表達。他跟我講了一個例子。
Xereox當年能夠發展出彩色影印機,是由一個台灣人開發出的關鍵技術。有一次,Xerox大老闆到這個台灣人上班的辦公室視察,他與辦公室裡的人討論、詢問問題,這位台灣人不太講話,相較於其他同事,他很沉默。大老闆臨走前,把辦公室負責人叫過來,要他請走這位台灣人,負責人大驚失色說:「他是我們公司的功臣,沒有他就開發不出彩色影印機」,他講出一大堆台灣人的貢獻。大老闆說:「可是他沒有告訴我他做了甚麼」。
這個故事可能半真半假,不過倒是提醒我們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埋頭苦幹,如果不被人看見、不符合預期,就是做白工。憑甚麼會天真的認為老闆會看得見你的努力呢?而你又怎麼知道你的努力符合預期呢?都要靠嘴巴和思考找出答案;在動手之前,先用腦和嘴確認確認再確認、思考思考在思考,比較容易活下來。注意:只是活下來,還不是outstanding。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