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去公司附近一家即將關門的音樂複合式餐廳閒逛,那家店裡有賣餐點也有賣各式的音樂CD,所以那個中午就在店裡點起中餐也順便看了結束特賣的打折CD。除了新進的一些國語歌手CD外,幾乎全店你可以觸摸到的CD都特價一律七折,”七折”的確是個十分吸引人的數字,所以在中午餐點還未上桌的片刻,我已經在結帳櫃檯放了8片爵士音樂CD,可見那貼在每個CD放置架上的 ”七折”字樣有多大的誘人魔力ㄚ。
這次再買CD時,我很大膽嘗試了從未接觸,沒耳聞過的的大師級的爵士CD,以我”舊男人”的購買習性上這的確有點冒險,因為那CD不只無法試聽,連演奏或是高唱者都像是來自未知國度的陌生人士。我雖然熱愛爵士樂,但還不到那所有種類的爵士樂曲都喜歡的那種博愛程度,我深怕錢是開心的花了,但事後確有一股惱人的惆悵感,這就像是女士,付了100美金買了雙不能試穿的名牌特價鞋,回家之後才發覺鞋子小的很夾腳,但又不能退貨,只是放在家裏看著的那種感覺吧。不過因為那”七折”的蠱惑的確誘人,讓我一時之間也忘了”理性”兩個字的比劃了。
結束中餐後,一回到公司就立刻拿起新買的CD,放進公司那”半報廢”的CD音響,怎麼說是半報廢呢?因為CD片可以順利的被放進音響的唱盤裏,但音響在讀取CD片時會發出有點令人心生恐懼的聲音,在那吱~吱~吱~吱~的叫著,彷彿CD音響在讀取前必須先跟CD片廝殺一番才能夠順利讀取的感覺,而且要將CD片從音響唱盤拿出來又是另外一門深澳的學問,不但要計算施力的大小還要兼顧拉取的角度,我想有時還跟風水有關,因為就是有用盡什麼方式都拿不出CD片的時候。所以稱那CD音響是”半”報廢,其實已經有點謙虛了,甚至還有刻意隱瞞些什麼的感覺。
我選了被稱為爵士搖擺樂(swing)的一代大師”葛倫‧米勒”(Glenn Miller)精選樂曲,據說”葛倫‧米勒”與搖滾樂之王”班尼 固德曼”(Benny Goodman)是莫逆之交。”葛倫”所擅長吹奏的伸縮號跟”班尼”所專長的豎笛一樣溜的很。在1940年代的搖擺樂被形容成一種聽了會全身上下手舞足蹈,旋律流暢、節奏感強烈的爵士音樂類型。我的確有點興奮的過了頭,迫不及待的想要被”葛倫‧米勒”所吹奏搖擺樂音樂搖擺著。
在將近一個小時的音樂搖擺下,我顯得有些虛弱,不知道是不是在那搖擺樂的音樂結構下,許多之前被幾名爵士歌手所唱的如;OVER THE RAINBOW、FOOLS RUSH IN…等經典的爵士抒情慢歌,都被詮釋的有點古怪。明快的節奏取代了慵懶,”葛倫‧米勒”不怎麼動人的沙啞聲代替了”Peggy Lee”的深沉的磁性嗓聲,整張專輯是能夠在一定的水準之上,只是將原來那些歌曲由抒情頹廢轉換成搖擺曲風,我一時之間還無法完全適應而已。而我開始在想著「是我決定嘗試的這個動作錯了嗎?」還是這只是我活在自以為的一種”形式”而我不能接受另外一種超出我想像的”形式”而已。
於是趁公司同事都離開的時候,我又將”葛倫‧米勒”的專輯CD放進”半報廢”的音響裡並且完整的將專輯再重新聽一遍。一開始還是受到”自以為是的形式”影響,一直以一種抗拒的心態去聽樂曲。甚至實際上音箱播放的是”葛倫‧米勒”不怎麼動人的沙啞聲,但是聽進耳朵後自然就被轉成”Peggy Lee”了。
一杯咖啡的時間過去了,伸縮喇叭的節奏樂逐漸打破我制式的形式,我體會到爵士搖擺樂的魅力了,誰說OVER THE RAINBOW、FOOLS RUSH IN…這類的爵士經典情歌只能被哀愁的語調唱著,快樂一點的邊搖邊唱著,也可以是另外一種令人放鬆的情緒。我想我一直被以前的那種”自以為是的形式”給牽絆住了,生活上是這樣,連音樂也不例外,感謝”葛倫‧米勒”打破我那種侷限自己的形式,讓我有點生硬的形式出現了有點搖擺的狀態。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