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個偏激的人,但昨晚看了中華隊和中國隊離譜的比賽結果後,我寫下了這樣的msn暱稱:『龜兔賽跑事件再度重演,中華隊簡直是「台灣之恥」』。很多人都沒想到我會這麼寫,太不「愛永」了,但那一刻,我卻有一種非寫不可的感覺。其實,這感覺並不是低落,而是從滿懷信心到難以置信,再從氣憤不已到徹底失望。最後一局7:4,兩人出局,幾乎已經穩操勝算,誰都沒想到,竟然在頃刻間就讓中國隊逆轉成功。真的非常不可思議,不但記者愣住了,晚報新聞標題也下錯了,還有成千上萬為了這場球賽魂不守舍的台灣人全傻住了,這一切到底怎麼發生的?又怎麼會讓這樣的結果發生呢?網上不止一片哀悽,更多憤恨難平,許多前所未有的偏激說法相繼出現:『8月15日心碎國恥日』,『台灣應該降半旗』,『台灣棒球史上最恥辱的一戰』等等,今天的新聞更有球迷承受不了中華隊失敗的打擊,生活失去了目標,不知道一切還有什麼意義?因而去看了精神科。
許多人不明白一場比賽的輸贏有這麼嚴重嗎?台灣人為何會有如此激烈的反應?這當中的複雜情愫可能只有身在這片土地的人們才能理解。對台灣人而言,棒球不只是一種運動,棒球是台灣運動的「靈魂」,台灣的「國球」,是台灣人最引起為傲的運動項目,其他運動失敗了,只會覺得可惜,但棒球輸了(還是以如此不可思議的方式輸掉),會讓人氣憤難平,而生氣的底層意識其實是很深很深的難過,難過所謂的「台灣精神」竟如此脆弱,不堪一擊。一直以來,棒球是台灣人的「集體記憶」,看「九降風」時,總忍不住想起和五專同學頂著大太陽到球場看職棒的記憶,對我而言,棒球不只是棒球,它代表了一段溫暖的情感記憶。它是台灣人的「夢想」,台灣人的「希望」,我喜歡台灣人風靡棒球時自然產生的向心力,大家不分彼此,一起看球賽,一起為台灣棒球加油,它像一條無形卻充滿力量的線,牢牢繫住寶島上的每一顆心,這就是屬於我們的「台灣精神」,雖然很小,卻有著豐沛美好的能量,也是這片土地的可貴之處。
而真正擊垮中華隊的不是中國隊,不是日本隊,而是始終沒有「信心」的自己。沒有信心的原因很多,臨近奧運比賽前才倉促成軍,幾天前才開始培養默契,我最不明白的是,奧運這麼重要的比賽,為什麼不事先準備?就像明明已經知道7月1號是大學聯考,卻偏偏六月底才要唸書一樣的道理,即使實力夠堅強,沒有充分的準備,信心也會有所動搖。既然準備不足,為什麼一定要參賽呢?奧運不是一場大拜拜,不能抱著看熱鬧的心理,也不能只希望前四名就好,要比賽就要有萬全準備,有了萬全的準備,還要相信自己一定會贏,一定能為台灣爭取最高榮譽,而不是每次打贏都像中樂透,打輸了就說對手變強,別人在進步,如果我們始終在原地踏步,甚至退步,那又何必去丟人現眼呢?既然參賽了,又無法建立足夠的自信,只想靠一個張泰山,沒有張泰山就不行,對日本的比賽,眼看著不會贏就讓它草草結束,完全沒有努力到最後的精神,技不如人,信心也不如人,當然註定了失敗的結果。
反觀韓國和中國,韓國隊實力也許不如美國,中國隊實力也沒有強過台灣,但為什麼他們都能逆轉成功?原因就在於他們非常有自信,下場比賽就是代表國家,一定要贏,也一定會贏,就是這麼強烈的意志力擊垮了實力強過自己的對手,為國爭光,讓世界各國對他們的個國家刮目相看。而中華隊滿載著所有台灣人的期望,卻留下了這麼恥辱的結果,這場失敗已不是誰來承擔的問題,試問有誰承擔得起此刻全台灣人民的失望?特別在這個「內憂外患」的時刻,棒球恥辱,民主蒙羞,我真的感到非常難過,忍無可忍,才會寫下這篇少見的文章,因為,我一向不喜歡批判別人,也習慣用比較平和的心態看待一切,但我發現我錯了,不說出來不代表認同,壓抑在內心的情緒也並非理所當然。一夜之間,這場失敗的戰役給了我許多的感觸,而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清楚的看見自己的價值觀,也發現了最底層的自我對於好與壞,對與錯其實是壁壘分明,心態是正直且嚴肅的。所以我無法容忍太過專斷的言論,台灣最好的地方就在於能夠容忍「差異性」,不管有怎樣的看法,只要能說出自己的道理,都有存在的空間。而這場失敗的戰役,也讓我見識到了不同的死忠球迷反應,有的是「恨鐵不成鋼」,像我姐夫非常熱愛棒球,從職棒到任何相關比賽都不曾錯過,他本來還想飛到北京為中華隊加油,可惜時間排不出來,眼看著中華隊從應該會贏到致命失誤的發生,姐夫說了很重的話:『台灣真的不需要再發展棒球了,如果心態不改變,永遠不會成功,類似的錯誤也還會再發生,我以後不會再看了,真令人失望。』姐夫說得沒錯!那種「不認真」的態度,怎麼可能贏得過全力以赴且早已做好萬全準備的球隊。
另外一種球迷是「忠心護主」,不管中華隊怎麼失敗,他們都有一套「合理」的說法,且無法忍受別人的批評,認為凡是不是球迷的人都沒有資格批評中華隊的表現,這種「一言堂」的心理,和影迷崇拜偶像沒什麼不同,偶像就是「真理」,錯一定有錯的理由,所以錯也是對,不相關的人沒有資格批評他們的偶像。但這類球迷搞錯了一件事,中華隊代表的是「台灣」,它們是台灣人的希望與夢想,而不僅僅是幾個人的成敗,所有真心愛台灣的人都會因為這場莫名其妙的敗仗感到心碎。網路上失控的謾罵,罵的不止是教練球員,罵的是因棒球而失去的「台灣精神」,我們失去的不止是面子,而是底層令台灣人驕傲的意識,這不嚴重嗎?這樣的心情有這麼難懂嗎?記得有一個香港朋友曾跟我說:『台灣很有人情味,這是優點也是缺點,換言之就是台灣人太厚道了,人太好,總是輕易就相信或原諒別人,這樣其實很危險,會造成台灣的退步。』現在覺得這些話太有道理了,這世界不是「人好」就能得到別人的尊重,也不是「人好」社會就會進步,我一直覺得「善良」是人最可貴的特質,但善良不應該是軟弱的藉口,厚道更不能是造成退步的導火線。所謂:『慈母多敗兒』,就好像一個打兒子的母親,警察上門了,卻跟警察說:兒子沒有打我啦!是我不小心跌倒的。那麼下次,兒子還是會打母親,反正打了母親,母親還是會包容原諒。一味的溺愛不會讓兒子變好,只會造成兒子的更加敗壞。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該坦然接受批評,而不是替他們找藉口責怪別人,這種愛是溺愛,對中華隊一點好處也沒有,如果打出這麼離譜的球都還能私心偏袒,他們又怎會記取失敗的教訓,下次也還會再犯相同的錯誤,這場球就輸得毫無意義。球迷的心態間接影響了球員的心態,如果球員知道打輸了會失去球迷,又怎麼能輕易輸球呢?
我不是球迷,但我愛台灣,我在乎台灣的榮譽,才會如此難過,否則輸球就輸球,也不是第一次了。沒想到卻被人說像我這種「假球迷」沒有資格批評中華隊,我有點不敢相信,這真是一種荒謬至極的感覺,如果有人批評我的偶像陳綺貞,只要說得出道理,我不會有任何意見,更不會劍拔弩張像刺蝟一樣的傷人,身在民主社會,連一點差異性的看法都無法容忍,實在跟我的價值觀差異太大,再多說一句話,也沒有任何意義了。一夜之間,我也看見了很多人性,原來說出自己真正的感覺並不重要,踩到朋友的痛處才是罪該萬死,原來只是希望有人能理解的心態,卻可能引起對方莫名其妙的攻擊,是我說的話太深奧?還是根本的價值觀有差異?我想也許是後者,既然是後者,就沒有什麼好強求了,也不需要再有任何解釋,從今以後我將選擇沉默以對。突然想起蔡健雅的一句歌詞:『分開也許是選擇,但它也可能是我們的緣份。』既然緣份如此,那就走到這裡就好。
在美國的王建民是「台灣之光」,他的冷靜與努力令人讚賞,讓世人看見了台灣棒球的力量,也看見了台灣。在北京奧運的中華棒球隊是「台灣之恥」,讓世人看見了台灣棒球令人難以置信的失敗,也讓所有的台灣人永遠記得8月15日的恥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