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與真實世界專題報告
「星光現象」
首先,我們先討論一下何謂「星光現象」。
此為泛指因「超級星光大道」而起的所有現象,例如觀眾對節目的狂熱和推崇、唱片業的帶動、媒體的爭相報導、網路上的熱烈討論;「星光現象」也不全是正面,迅速飆高的人氣為參賽者、節目製作等方面帶來壓力,許多流言如排名造假、個人私生活過度放大、與賽者被過度消費等。從一個沒沒無聞、慘澹經營的選秀比賽轉變成時下火熱話題的「超級星光大道」,甚至創下近年來難得一見的超高收視率,所造成的周邊效益無可限量!包括唱片界、演藝圈、媒體、廣告收入…等,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它再起有如五燈獎般的風潮?又是何種元素讓它成為這麼2007年最夯的節目?
When?How?What?Why?
節目在2007的四月開播於中視,時間在每個禮拜五的晚上九點,而這是一個需要與八點檔對打的時段,姑且不論節目吸不吸引人,光在對抗這些戲劇類的忠實觀眾上,就需要耗費不少力氣;因此我認為星光在一開始只不過收留了一點八點檔在廣告之中的觀眾,以及少數沒有固定收看習慣的人。
「超級星光大道」標榜的是素人歌唱比賽,採用主題式的淘汰,從多選百、百取五十、五十取二十、復活賽、25人互相pk、踢館賽和演唱相關主題如老歌、快歌、合唱等形式汰選,每集由四位常任評審及一位特別來賓給分,前三名獲頒獎金,惟第一名加得一張唱片合約。
起初的宣傳不夠,剛開播的節目內容及收視率皆是慘不忍睹。甚至在過年期間的特別節目,還得邀請二、三線或者專門參加談話性節目的來賓上場表演,奈何這些來賓的本業不是主播就是綜藝搞笑藝人,節目的可看性登時下降許多。卻是什麼時候令節目有所起色的呢?我個人認為,應該是在第九集的淘汰賽中,無意地啟發了這個現象!當時的狀況是如下:從另外一個類似選秀節目中出來的參賽團,因為自己的朋友被淘汰而當場落淚,從此之後,似乎每一集的淘汰都是伴著淚水。
擔任總冠軍頒獎人的李宗盛曾在節目上直言:「這真是一個光怪陸離的現象!」感動人心的力量在哪裡?就在這裡!!!當比賽進行到一個段落,所謂有實力的參賽者紛紛出現,他們潛藏的明星特質開始發生作用,加上沒有一般選秀節目該有的競爭,取而代之的卻是完全背道而馳的溫馨路線,容易觸動觀眾的心。再經由媒體的報導以及民眾口耳相傳的助力之下,星光熱潮的方才延燒,造就了「未出片先轟動」的怪現象。
產物:
唱片 |
1. 舊曲再度翻紅,登上排行榜(ex:曹格的背叛)
2. 過氣歌手身價上漲(ex:黃大瑋)
3. 除了第一名之外,其他表現優秀的參賽者也獲得唱片約
4. 前十名發行合輯,並創下高紀錄的銷售量 |
廣告 |
1. 林宥嘉:軟糖、機車、飲料、痘痘貼...等。
2. 潘裕文:化妝品
3. 盧學睿:眼鏡
4. 李宣榕:出書
5. 徐宛鈴:百貨公司
6. 安伯政:手機
7. 部份:7-11 |
公益 |
楊宗緯:因為偽造證件的勞動服務
十強:殘障奧運
部份:捷運銀髮族關心活動 |
負面新聞 |
1. 參賽者之間的誹聞,包含楊&李、楊&潘、林&徐、盧&許…
2. 楊宗緯的謊報年齡事件、契約問題
3. 劉明峰的輟學、毆打女朋友 |
現場參與以及觀察:
我參加過他們的簽唱會以及捷運銀髮族關心演唱會。
星光四少的簽唱會是我第一次參加的藝人簽唱活動,猶記得那時是高三模擬考結束,跟朋友冒著雨從大直前往微風廣場。現場人山人海,四人的支援團都到場,有些還身穿會服相認,他們的共同點還有手執加油牌以及購買不只一張的專輯。
要上台索取簽名,必須要先領號碼牌。在活動開始前,主辦單位會唱名並且要求我們排隊。等到他們演唱完畢後,是媒體記者們的專訪時間,他們用特別收音的麥克風進行訪談,並且另外定格讓攝影師拍攝照片。整個過程在我們台下的人看來,都是無聲的狀態,感覺有點像是看默片。等到記者們離去,才是簽名,而簽名時本人跟電視上的差距是影響歌迷對他們觀感的重大因素之一。
第二場一樣是在我高三時侯,晚上七點在士林捷運站。這場活動由Hit FM全程實況轉播,並且還在當週六重播。這次就沒有特別空出時段供媒體採訪,應該是已經有廣播作媒介了吧。因為是開放式,所以參加的人數更多,幾乎擠滿了整個士林站前廣場,狹長的空間佔滿了人,我們有幸站在台前,才得以拍出如此清晰的照片。
心得:
「你聽過星光幫唱歌嗎?」
「你曾被星光現象燒得頭昏腦脹嗎?」
我有,所以這就是我想研究「星光現象」的動機!
先說這個現象燃燒到我身上的契機為何,老實講本來我不過是遙控器不小心轉到才停下來看的。我聽到他們認真地唱,不是虛偽做作的那種,表現很自然,眼淚很激烈,就是那些投入跟淚水把我留下來的,因為我想知道結果如何?像是探索自己實踐未來的極限,我是真的想知道,夢想在這個世紀還會不會實現?於是,我就這麼一頭跌進了這股星光熱中,為他們如痴如醉。反之,從不屑這股風潮的人們口中得知,的確不能否認這些參賽者的歌藝和表現傑出,但對他們的眼淚感到厭煩,覺得廉價。同樣一個原因,卻造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細看之下,其實「星光現象」是媒體過度哄抬的結果。
可能有一點特別的元素(像是感動、眼淚),但還不足以讓這股星光炫風持續太久,負面新聞是對節目是最大的宣傳,取而代之的便是這群素人的私生活被公諸於世!接連短期出了兩張合輯以及拍攝多支廣告,也不免讓人覺得厭煩、並且有過度消費之嫌。
藉由這樣短時間內異軍突起的例子,我覺得可以運用類似手法來炒作,但關於如何避免超量使用,還是需要嚴加注意,若是運用得當,則助益多多。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