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4-10 18:50:19| 人氣1,54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崇中媚華?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林玉鳳

 

  其實,我們每個人的名字,都或多或少盛載了一點社會歷史。古代國人改名字時要避諱,像孔子說的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為親為賢好一點,命名時通常就能知道有什麼親人和聖賢的名字需要避諱,這些名字也不常變,倒是歷史書裡記載的因為改朝換代而需要更名避諱的故事引人入勝,最為人熟悉的該是唐太宗李世民吧!一個皇帝讓“世”和“民”這兩個常用字都需要改變,“世”諱為“代”或“係”,“民”諱為“人”。以往讀到這段歷史,就想搗蛋找歷史老師提問:如果當時有另一人與唐太宗同名,就不能叫李世民,而很可能改名為“李代人”或 “李係人”?這是廣東人才會懂得笑的提問吧?

  與中國人幾乎相反,西方人對帝王將相聖賢名人以至家族先輩的名字,不僅沒有避諱的文化,還會取個一樣的名字以示對那個名字背後的人物事跡的尊敬。自基督宗教興起以後,不管是天主教,基督新教抑或東正教,就有取宗教聖人名字的長久習慣,以至英文中的命名──named一字,本身就含有“領洗”(Baptized)的意思。上周引述香港報人林行止的推論,說當年唐人取英文名該是為了有利「洋務」的進,可是,這個推論,該是香港開埠後較為通行的情況。早在十七世紀的天主教文獻裡,就已經明示暗示有改信天主教的華人(以至澳門人),曾經取天主教聖人的名字。前年曾經在羅馬的耶穌會檔案館翻閱文獻,記得當時見到的取名若瑟(João,相當於英語中的約翰,John)的華人各級教士,就不只一人。如果繼續回溯這段與澳門有關的天主教傳入歷史,我們還可以看到更早也有趣的現象:當年利瑪竇和羅明堅兩位同樣來自意大行的耶穌會傳教士,在十六世紀出版的中文著作中,用的已經是利瑪竇和羅明堅這兩個中文名字,而不是他們的外文本名或外文的中文音譯。如果今天的華人取英文名是崇洋媚外,那當年利瑪竇和羅明堅不也是崇中媚華?


  扯得那麼遠,其實是因為上周文首提到的今日狀態,越來越多西方人朋友會問“你原來的名字是什麼?”什麼是原來的名字?就是中文或中文名字的英語音譯,而不是像我們多數人英文名字那種源自歐美甚至也是基督聖人的名字。從利瑪竇改中文名為了向華人傳教與華人溝通,到中國人取名約翰為了洋務為了信教,到今天我這等小女子的中文名是什麼也有人好奇,西方朋友會以中文發音叫你的中文名字以示尊重和友好,中西文化走過的這五百年,也真是一個循環啊!  

 

(劍橋瑣記。之七)

原載201231日《澳門日報》“新園地”版“筆成氣候”專欄

圖:http://apprendre-math.info/history/photos/Ricci_Matteo_3.jpeg

 

台長: 小鳳
人氣(1,54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倫敦雜記。劍橋瑣記 |
此分類下一篇:吸毒的理由
此分類上一篇:名字的政治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