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04 23:55:29| 人氣3,088|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借來的,流動的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文/林玉鳳

 

   “繁榮但缺乏確定性,在一處借來的地方,在借來的時間裡表現得精力充沛,那就是香港。”歐亞混血兒作家韓素音當年的這一段說話,在香港回歸前不斷被引用,用來說明香港是個屬於過客的“借來的”城市,也用來形容回歸前的香港。對於這個近乎浪漫的比喻,港人好像也很願意接受。可是,這個“借來的”的比喻,其實是很英國人本位的,因為那一片殖民地,借方是英國人,他們才該是明白那一片土地有一天終須歸還的人

 

  澳門本土作家懿靈曾經用她的詩作“流動島”來形容澳門,大意是澳門也是一個過客的城市,很多人都曾經在澳門生活,然後離開,意思有點像“借來的”,卻更貼切,因為當中少了那種英國人本位。可是,無論是“借來的”,抑或是流動島,對了解港澳雙城的世代,都很有意義

 


  澳門人甚麼時候才不再大規模的流動的?以今天的人口資料看,如果不計幾年前博彩業開放帶動的外勞暴增潮,現在澳門人口當中,二戰前後、文革前後、改革開放初期以及上兩周提及的「龍的行動」和「三二九大赦」幾個階段或事件以後,澳門終於脫離人口大規模移入或流走的階段。這時,已經是九十年代初了。那時的澳門,有幾個很重要的景象,經歷過的,都應該有印象。

 

  1990年的寒假,我在黑沙灣的來來商場當寒假工。那一年,北區該是個新興繁榮社區的代名詞。家裡有點錢的同學,買過年新衣的路線,是板障堂的裕興隆商場、水坑尾的一列街鋪,然後,很可能是來來商場。所以在商場上班,整天都會碰見同學。那時,當兩個星期寒假工的工資,足夠交一個學期的學費。那時,澳門的製造業該說還是蓬勃的,所以,“工廠妹”會來買梅艷芳式的誇張衣飾,準備新年假期時去葡京的美加多跳舞。那時,改革開放初期的那一波移民,經過近十年的努力,很多都變成有消費能力的打工仔,所以商場裡的客人,有口音沒口音的,消費時都沒有什麼差異。

 

  那個看似“工廠妹”都生活得很快意的年代,人們不再往外流動,而是在城市間流動,有些東西,終於開始孕育了。

 

 

(我們的世代.之十一)

文:原載201048日《澳門日報》“筆成氣候”專欄

圖:http://www.sunshine-action.org/ourwork/macau2.jpg


台長: 小鳳
人氣(3,088)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 個人分類: 澳門。家國 |
此分類下一篇:三角花園,曾經有夜市
此分類上一篇:檢回來的名片

阿嘜異地
港澳之間也有分別在於香港沒有土生名稱,英國人佔據香港只是貿易,不會生根,但葡人由租借、割讓,最初只是貿易,後來,因為與當地人婚姻,最初產生歐亞混血兒,後來有名土生葡人稱呼,他們在澳門已有幾百年歷史,而且還會有自己的文化和語言,譬如鹹魚薯仔,是配合傳統醃製和西式薯仔合成;其次,也精通中文和葡文,還有鄉土音,因為本澳在六十年代前也是一條漁村;再者,從混血兒所產的是本澳三百年的特色文化,縱使在其它地區有混血兒,只不過在一個角落,但本澳也歷史地混血婚姻;最後,縱使土生葡人在異地生活,也會記掛澳門。
2010-11-24 01:08:56
版主回應
寫得很好啊!你要不要也來一個系列?
2010-11-29 00:17:30
阿嘜異地
實情孩子住在異地,這個V-SPACE也分享原居民在不同異地生活情景,其實,在香港居住也有原居民移居工作,最多的是海味舖,也有魚劏,亦有茶樓。

希望樓主可以聯絡孩子,也可以造出一個系列。
2010-11-29 22:14:4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