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14 00:49:06| 人氣1,192|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當招生成為問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該是對美好事物有太多自己的完美定義,對事物也許會伴隨而來的實際考量,總是有點不習慣。

像教育,名字實在太神聖了,所以,儘管自己好歹學過點廣告學,也自認明白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推廣的重要正面作用,每當看到學校在賣招生廣告,還是有點混身不自然。讀到“雖然政府近年陸續推出多項優化敎育政策,但未能實質幫到有生源困難的學校,預計今年學校招生仍處於激烈狀態”這類措詞的報導,更覺手心冒汗,不由得問一句:教育在什麼時候變得像一盤生意一樣,要擔心起客源──生源的問題來?

說到才想起來,不知道“生源”是什麼時候出現的概念。在認識這個詞以前,早已學過聽過一大堆教育理念,當中衍生出來的老師學生學校概念,也真的與“生源”這類充滿了經營色彩的詞語相去甚遠。

與“學生來源”有關的概念,最早知道的,是小學時老師講孔子收生時的“有教無類”。那時不明所以,聽了一節課,大概以為,只要是想讀書的,不管是乖小孩壞小孩、有錢的沒錢的,拿一條臘肉加幾顆雞蛋去找孔子,然後拜他為師便可以。那時的概念裡,好像要讀書的人,有一條臘肉和一顆求學問的心便可以;當老師的,好像根本不怕沒有學生找上門來,只怕自己是否可以消受那一條臘肉的拜師禮物。噢!那時的世界,原來在學生和老師中間,是沒有學校這東西的。

西方的蘇格拉底、柏拉圖與阿里斯多德也一樣,好像只要有一條兩旁植了樹的小道就可以了,師生之間的故事,從教與學到知識學問到人格道德國家人類宇宙,盡皆可以從廣場、樹底和道路旁演化出來,像孔子與他的門徒之間對話的背景,也盡是田野與道旁。

吊詭的是,對大多數人來說,今天去領受孔子或柏拉圖一類哲人級老師的觀念的地方,恰恰是學校這個場景,一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要管經營講生存的地方。忽然很慶幸自己成長的過程,沒有讀過諸如“小學招生困難問題有待解決”,或曰“大學收生不足經費下調下月裁員”的新聞。如果讀了,大概會像那些特別精明的學生或家長一樣,動不動就用劉德華的口吻跟你大談“待客之道”:你知唔知你點解有糧出,因為我交鰦學費!



原載2007年3月8日《市民日報》“教學雜果冰”專欄
圖片出處:http://www.crystalinks.com/plato.html

台長: 小鳳
人氣(1,192)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教育東西談 |
此分類下一篇:誰更應該進大學?
此分類上一篇:富裕家庭的不快樂孩子

肥仔光
現在的學校,有一部份所謂名校的,都是以學校利益和名聲為前提的方式辦學,要學生成績好,不是因為要學生學到知識和教好孚生的品行,而是要大家知道他的學校出來的學生,都是好成績的。(可能我讀書不多而有一點偏見)
2007-03-14 23:49:24
小鳳
光:
你看得很準啊,所以,校譽確實是把雙刃劍,學生能從中獲得的,不會只有正面的東西。
2007-03-16 01:20:56
夢囈
歸根究底,名校這東西根本就是他有議價能力,他有選擇尖子才招來“教導”的優勢,進去後不好的又會都被排擠出來,那他出來的當然是高才生或優異生啦。

人們只會說那些被排擠的本來就是先天不足,不能跟他們的“優秀文化”相協調,但實情又是不是這樣呢﹖

結果是他們好的愈好,就吸引更多人慕名而至,於是他們又有更好的名聲去變得更好更好...

我的想法是否也太偏呢﹖
2007-03-17 15:14:54
小鳳
夢囈:
謝謝來訪!
我不覺得你偏激啊,你說的其實很接近那個名氣與選擇的循環,有點像貧者越貧,富者越富的道理。我不仇視名校,但卻會鄙視那些有名無實的學校,以及那些以為名校招牌可以掩飾自己的騙子。
好像我比你更激了:)
2007-03-20 21:25:21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