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12-17 21:38:00| 人氣30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疾病無隱喻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非典型肺炎流行,美國女作家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名著《疾病的隱喻》也在重新流行,大家都在想,這樣的一個病,隱喻了什麼,想著想著,大概就忘了,蘇珊‧桑塔格的原意其實是要剝除疾病被隱喻化的污名。

中世紀的歐洲是痲瘋病人猙獰形象橫行的世紀,那時的維也納教會對痲瘋病人說:「你蒙受著主極大的恩寵,因為他願意因你在這個世界上的罪惡而懲罰你。」痲瘋病人與修道院僧侶,成了世俗的惡魔與天使。後來,梅毒以其傳播的廣泛和病徵的醜陋,成為最具有懲罰意義的傳染病,一旦染上,人就會變得低下、污濁和不道德,所以到了今天,梅毒和其他性病都是病人難於啟齒的可恥疾病。像這樣被視為對個人懲罰的還是後來的愛滋病。多得文學與影視藝術的詮釋,肺病(肺結核)與血癌的隱喻沒有如此不堪,相反,得病的故事常常是哀怨悽美和藝術的,好像只有詩人、畫家和音樂家才會染上肺病,然後在昏黃的燈光下吐出紅血絲而亡,只有最純潔的少女、最好的爸爸和最善良的修女才會得到血癌。

除了個人,疾病也在隱喻著集體。歐洲的黑死病與鼠疫、中國古代所有王朝覆亡前夕的瘟疫,都在歷史紀錄的過程被我們詮釋成對一個集體的懲罰或警示。不知是不是這樣的詮釋已經成為了人類社會的一種本能,或人類自身的本能,為了對抗一種新疾病被我們自己註釋,從非典型肺炎流行開始,大家就有一種抗拒承認的本能,不管是抗拒承認病情或是病源,都是一種抗拒。廣告教我們洗手,用眼波來代替嘴角對人微笑,恐懼教我們搶醋、搶鹽、搶扳藍根與漂白水,政策教我們不去旅遊,政府教我們擔心經濟,大家又在想著罪與罰,然後,加拿大人岐視華人,中國人岐視廣東人,廣東人岐視中山人,中山人岐視香港人,香港人岐視淘大花園人,於是,大家都在岐視事實,漠視事實,忘記事實。我們忘記了,疾病本身其實沒有罪與罰,得病的人沒有罪,也不應該受罰,承認有人得病,也不是承認有罪,願意追尋病源,不是承認犯了原罪,疾病,其實沒有隱喻,沒有罪與罰;只是,當我們因為抗拒註釋不去承認,恐懼註釋而不敢面對,那才是真正的罪。因為疾病的終極意義是生存與死亡,而一個國家一個政府的最基本工作,卻是保證人的基本生存權利。

2003年4月

台長: 小鳳
人氣(30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