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9 17:19:04| 人氣36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便帶血或生胃腸基質瘤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大公網 2010-2-1


市民若出現消化系統異常,如吞嚥困難、大便 有血等,隨時患上胃腸基質腫瘤而不自知。胃腸基質腫瘤「非常惡」,切除後五年內復發率高達五成。近年,醫學界引入口服藥物作輔助治療,有效針對病變基因, 減低手術後的復發機會,一年內復發率低至百分之二,以及在擴散腫瘤的情況下控制病情。

有別於一般的腸道腫瘤,胃腸基質腫瘤(GIST)是一種生長在腸壁上的神經系統細胞分化出來,致病原因是一個名為C-Kit的基因出現突變,影響範圍遍及身體不同的器官,六成在胃部,二成五在小腸,以及一成五在直腸位置出現。

本 港每年約有一百至一百二十五宗GIST新症,中年人士患GIST的機會率較高,尤其四十至五十歲,但GIST並非由飲食習慣、遺傳等引起,防不勝防。外科 醫生朱建華說,GIST徵狀與腸胃炎相似,患者不易察覺,當發現時腫瘤已變大,體積約十至十五公分,可能無法進行切除手術。他建議市民當出現腹痛、腹部有 硬塊或大便帶血,應及早接受檢查。引新標靶藥降復發率

其實,GIST腫瘤直徑若少於五厘米多屬 良性,可進行局部切除手術,五年內存活率達八成,但病人在手術後首兩年復發率高達五成;亦有三成個案屬惡性腫瘤,直徑逾五厘米,易擴散至肝臟、肺部等,難 以切除。臨床腫瘤科醫生岑信棠說,近年醫學界引入新標靶藥物「伊馬替尼」作輔助治療,針對GIST的異常基因,達到控癌的效果。他引述外國研究顯示,九成 八有C-Kit基因患者,在切除手術後一年沒有復發。

岑信棠說,若GIST腫瘤太大,不適合進 行切除手術,採用「伊馬替尼」抑制腫瘤,以便進行手術;其次手術後,「伊馬替尼」可作輔助治療,防止復發。六十八歲李先生在○八年三月期間經常腹痛,起初 以為感冒菌入腸。他曾在上海當地醫院檢查,發現胃部有一個直徑約十厘米的腫瘤,當地醫生認為無法切除,於是回港求醫,服用「伊馬替尼」抑制病情,將腫瘤縮 至五厘米,再進行手術。他於手術後服用「伊馬替尼」一年,防止GIST復發,去年中旬掃描檢查顯示無復發跡象。


台長: Agnescat
人氣(36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癌症心血管疾病 |
此分類下一篇:常肚痛或基質腫瘤 每年逾百宗新症
此分類上一篇:維他命D能降低結腸癌風險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