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2-21 02:10:18| 人氣1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研院基因發現 史前亞洲族群南往北遷徙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NOW News 2009/12/14


中央研究院今天表示,東南亞及東亞73種族群的基因體鑑定結果顯示,史前亞洲族群是由東南亞出發往北遷徙,此一結論與學界過去普遍主張,人類族群係由北方和南方多重路線進入亞洲的看法不同。國際頂尖專業期刊「科學」(Science)已於12月10日刊登出此篇論文。

中研院院士陳垣崇領軍的研究團隊,加入「人類基因體協會」轄下「泛亞洲」單核苷酸多型性合作組織的跨國研究,由90位亞洲科學家針對73個東南亞及東亞族群,所聯合完成的研究,用基因鑑定的方法證實,亞洲族群不論在傳統認定的族群分類或語言分群,皆和遺傳特徵高度相關。

陳建勳表示,研究同時發現,亞洲陸塊的南方族群人類亦較北方族群人類,基因呈現多樣性。此數據似乎說明,當初人類是從東南亞出發,由南向北往亞洲各地遷徙。特別是現今居住於東亞和北亞的族群,明顯地是由東南亞遷徙到達當地。

陳垣崇指出,此項研究不僅是人類的尋根活動,更奠定未來基因藥理學研究的良好基礎。他特別提出,之前該研究團隊所發現和史蒂芬約翰症候群相關的主 要基因型「HLA B*1502」只出現在南亞和東南亞族群之中,在北方族群如日本人身上並沒有發現。這項發現,直接顯示族群遺傳變化,的確是基因藥理學研究的關鍵課題。

這項由「人類基因體協會」(Human Genome Organization, HUGO)轄下「泛亞洲SNP(單核苷酸多型性)合作組織」(Pan-Asian SNP Consortium)所完成的跨國研究,其結論也指出在亞洲進行遺傳學和基因藥理學研究時,族群遺傳的變化(亦即基因分層),係重大的考量因素。

所謂的SNP(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是指基因體DNA序列單核苷酸(A、T、C或G)發生變異(例如: ACGGCTAA變為ATGGCTAA),而使得基因體DNA序列隨之改變的多樣性。人類基因體的30億個鹼基中,大約每隔100個到300個鹼基就可能 出現一處SNP。SNP微小的差異,可能導致人類個體的顯著差異,包括:身高、膚色、體型、是否容易罹患特定疾病、以及對藥物的反應等。

新加坡基因體研究所執行長(Executive Director, Genome Institute of Singapore)同時也是HUGO協會主席的Edison Liu博士表示,這項研究不僅是科學研究里程碑,同時也促使發展跨國合作型態。來自十國的亞洲科學家,首次克服文化敏感、經費短缺、以及執行條件種種限 制,共同展現決心,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形成真正屬於亞洲的研究社群。

他指出,創造這項令人振奮的研究成果後,該組織進一步目標是要擴展這個合作到全亞洲包括中亞和波利尼西亞各島嶼,並且要進行更深入的全基因體研究。包括,擴大此次的五萬點SNP基因體結構性變異之研究範圍,使超過百萬點以上的SNP皆納入研究。

國科會「基因體醫學家型科技計劃」近年來大力支持「泛亞洲SNP合作組織」,並由中研院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兼所長陳垣崇院士所領導的研究團隊代表台灣參加。陳垣崇院士同時是此合作組織的發起人之一。

此次跨國研究計畫中,陳垣崇院士率領該院國家基因型鑑定中心主任鄔哲源博士、研究助技師陳建勳博士,積極參與研究設計、基因型鑑定、資料庫建立、以及資料分析等等任務,同時參與各國家間輪流主辦的討論會。

台長: Agnescat
人氣(1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最新基因相關新聞 |
此分類下一篇:生理時鐘亂 心血管病上身
此分類上一篇:基因圖譜揭示中國人起源自東南亞地區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