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1-24 02:59:54| 人氣15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趨吉避凶 預防失智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 2009-11-22
  • 中國時報


 可能罹病者在30、40歲時,大腦就開始出現病變,一旦大腦不堪負荷,就會出現相關症狀,要預防阿茲海默症,必須從壯年就開始。

     2009年諾貝爾獎12月將在斯德哥爾摩頒獎,今年諾貝爾物理獎由「光纖之父」中研院院士高錕獲獎,75歲的高錕近年罹患老年失智症(阿 茲海默症),已出現溝通障礙,在各界為他的獲獎歡慶之餘,不免讓人心生疑慮:諾貝爾得主不是一輩子都在動腦嗎?為什麼也會得阿茲海默症?

     研究:教育增加知能存款延緩失智

     陽明大學兼任教授、前台北榮總一般神經內科主任劉秀枝指出,受教育、多動腦是目前預防阿茲海默症最有效的方法。但阿茲海默症還有其他可能致病的危險因子,如高齡、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憂鬱症、飲食、生活形態、少數相關基因,以及尚未發現的因素。

     她強調,有這些危險因子的人並不一定會得到阿茲海默症,只是機會較大。沒有危險因子的人,也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

     劉秀枝舉刊登在美國神經學期刊的內容為例,芬蘭土庫大學研究25位輕度阿茲海默症的70歲以上老人,一組受6年教育,另一組至少受15年 教育,在腦部正子斷層掃描發現,高教育組的大腦病變嚴重,但臨床症狀卻仍輕。證實教育雖然不能阻止阿茲海默症病變的發生,卻能增加腦內的「知能存款」,因 而延緩失智症狀的出現,或使症狀較輕。

     台灣失智症協會理事長,同時也是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李明濱教授表示,目前並無任何一種藥物可以完全治癒或阻止失智症的惡化,但只要延緩發病5年,就有機會將失智症的人口減半。

     趨吉:多動腦多運動採地中海飲食

     他建議民眾以「趨吉避凶」的方法,來降低罹患失智症的風險,「趨吉」是指增加大腦保護因子,「避凶」即是減少危險因子,來預防失智症的發生。

     如何增加大腦保護因子?第一要多動腦,「儲存腦本」。研究顯示,從事可刺激大腦功能的心智活動或創造性活動,可降低罹患失智症相對風險近5成。接觸新事物、參加課程、學習新知、閱讀書報雜誌、寫作、猜謎、打橋牌、打麻將,學習繪畫、園藝、烹飪、縫紉、編織,規劃旅遊、參觀博物館、聽音樂會,都是有益大腦的活動。

     第二要多運動。研究發現,中年時期若能每周規律從事2次以上的運動,對失智症與阿茲海默症都有保護作用,其相對風險下降近6成。李明濱建議,維持每周2~3次以上規律運動的習慣,如走路、爬山、游泳、騎自行車、健身房、柔軟體操、有氧運動、瑜珈、太極拳、元極舞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第三是採地中海飲食。多攝取蔬果、豆類、堅果,未精製穀類含維生素C、E及 B群,使用橄欖油等未飽和油脂來烹調或調拌沙拉,多攝取深海魚類(omega-3 脂肪酸),除了可降低心血管疾病與癌症風險,同時可使阿茲海默症發病的相對風險下降約7成。

     另外,多參與社交活動,也可降低罹患失智症風險,例如參加同學會、公益社團、社區活動、宗教活動、當志工、打牌等,都有助於增加大腦的血液灌流量,降低失智症發病風險。

     避凶:遠離三高、拒絕肥胖不抽菸

     至於「避凶」,就是要遠離高血壓、高膽固醇、高血糖,肥胖、抽菸、頭部外傷、憂鬱等失智症危險因子。

     劉秀枝強調,目前無法預知什麼人會得到阿茲海默症,但可能罹病的人在30、40歲時,大腦就開始出現類澱粉斑和神經細胞的神經纖維纏結的沈積,這些病變逐漸增加、擴散,等到大腦不堪負荷,無法代償時,就會出現失智症狀,所以預防阿茲海默症,必須從壯年就開始。


台長: Agnescat
人氣(154)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身體保健與飲食 |
此分類下一篇:身體健康 多吃蔬果 容光煥發
此分類上一篇:老人養生四大訣竅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