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10-13 00:59:17| 人氣14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基因新發現 重識生物鐘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北京新浪網  2009-10-12


基因新發現 重識生物鐘

  這一研究有助於治療因生物鐘紊亂引起的疾病

  白天工作,晚上睡覺,到點吃飯……生物鐘讓人們生活節奏固定,生活井井有條。

  英美研究人員從基因入手重新認識生物鐘背後機理,研究結果顛覆傳統理論。這一研究有望幫助治愈因生物鐘紊亂引起的多種疾病。

  顛覆舊理念

  位於下丘腦處的視交叉上核(SCN)是人體生物節律中心,『全盤掌控』生物鐘。一支由英國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團隊研究發現SCN神經元工作模式與傳統認識大相徑庭。

  傳統理論認為,SCN神經元白天頻繁發出電脈衝,而夜間發送速度放緩,使人白天精神,晚上乏累,形成規律的生理節奏。

  由於SCN神經元深埋在大腦深處,實驗難以在人體內進行,因此研究人員選用老鼠作為實驗物件。實驗結果顯示,SCN神經元白天並不發出電脈衝信號,而是只在黃昏時分發出,在夜間則進入休眠狀態。

  研究人員之一、英國曼徹斯特大學休‧彼金斯博士接受英國《每日郵報》採訪時說,這一發現『讓我們徹底重新認識調節生物鐘的電脈衝活動模式』。

  英國《科學》雜誌載文刊登這一研究結果。

  從基因角度入手

  按照傳統研究方法,研究人員將所有SCN細胞一視同仁,認為所有SCN細胞都能發出電脈衝信號。

  但這一研究中,研究人員發現,SCN由兩種完全不同的細胞組成,只有含per1基因的『鐘細胞』能發出電脈衝,『非鐘細胞』卻不能。

  『這是研究人員首次從基因角度研究SCN細胞,』彼金斯說。

  他解釋說,過去研究人員認為只有細胞受損或死亡時才處於休眠狀態,但事實上與一般細胞不同,『鐘細胞』在休眠時仍正常運轉。

  『有趣的是,大腦其他部分也可能存在這種per1基因,這能使我們重新認識大腦,』他說。

  治療見曙光

  生物鐘讓我們每天按時吃飯、睡覺、起床,形成合理的作息習慣,然而時差、熬夜等原因會導致生物鐘紊亂,進而引發癌症、老年癡呆症、心理障礙等多種疾病。

  彼金斯表示,這一研究能幫助研發調節人體生理節奏的藥物,幫助經歷長途飛行勞頓的『空中飛人』加速調整。

  『我們的目標就是要研發出只針對per1基因的藥物,』彼金斯說。

  另一名研究人員、來自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丹尼爾‧弗格教授說:『我們已經破解密碼,它將對我們治療與生物鐘有關的各種疾病產生重大影響。』葉聖琳

  相關新聞

  生物鐘與血糖調節密切相關

  美國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生物鐘與血糖調節密切相關。科研人員說,這一發現將有助於更好地幫助調節人體血糖水平。

  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科研人員在新一期《國家科學院學報》上發表文章說,他們對實驗鼠以及人類幹細胞進行試驗時發現,在糖皮質激素作用下,有三個已知可以控制生物鐘的基因改變了自身的活性。進一步的研究發現,上述基因活性的改變直接與血糖水平調節相關。

  參與這項研究的費爾德曼博士指出,他們的發現表明,生物體內糖皮質激素的日常變化,與人體的生物鐘以及血糖水平密切相關。而一些含有糖皮質激素的常用藥物,被較為廣泛地用於治療重度哮喘以及癌症等,這就導致患者可能因糖皮質激素的作用而出現糖尿病這樣的副作用。

  費爾德曼說,新發現將有助於醫生考慮如何配合人體生物鐘的節奏而正確使用相關藥物。例如,按照人體生物鐘的規律使用糖皮質激素藥物,就能有效減小對血糖水平的干擾;而對於那些已經患有糖尿病的患者,也可考慮運用上述發現採用藥物來干預其體內血糖水平的調節。

台長: Agnescat
人氣(141)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最新基因相關新聞 |
此分類下一篇:英美科學家找到控制生物鐘的基因
此分類上一篇:腰痠背痛 可能腎臟「長泡泡」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