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11 01:13:37|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大腸直腸癌躍升國人罹癌第一位,標靶治療提高存活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聯合新聞網 2009/08/10


近年社會型態改變,國人飲食習慣也逐漸西化,精緻、高油脂、低纖維的飲食成了餐桌上的主流,外食人口增加也讓飲食健康漸受忽視,大腸直腸癌發生率因此增加,目前台灣每年新增10%大腸直腸癌患者。

嘉義長庚醫院癌症中心李冠德主任表示,原本大腸直腸癌在台灣屬較冷門的癌症,但近年來增加速度驚人,患者平均約60多歲,近來更有年輕化的趨 勢,45~55歲的壯年患者也不少,大腸直腸癌無典型症狀,難早期發現,如能在未轉移時發現,有極高的治癒率。「第一期治癒率高達93%,第二期有 82%,第三期也有60%,但是第四期出現腫瘤轉移的狀況,治癒率降到只有10%,因此早期發現及時治療,就能有極高的存活率。」

「過去大腸直腸癌患者因轉移無法開刀,存活率低,新興的標靶治療帶給患者新的希望,標靶治療搭配化學治療能提高存活率,將原本傳統化療 15個月的平均壽命提高到20個月,有許多患者更能活超過2年。」李冠德主任表示,目前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作用原理有兩種,一為佔據表皮細胞生長因子的 接受體直接抑制癌細胞,而血管新生抑制劑則是一種抑制血管新生的單株抗體,藉由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結合,抑制癌細胞週遭血管新生,讓血管萎 縮,阻斷養分傳送,間接餓死癌細胞,腫瘤逐漸凋零萎縮,能達到對疾病最有效的控制,有些原本無法開刀部位因而腫瘤縮小而得以切除,大大提高存活率。

李冠德主任提醒,因為血管新生抑制劑會讓傷口較難癒合,因此如有開刀,需四周之後才能使用,而有些患者會有輕微的出血狀況。「要特別注意 的是使用血管新生抑制劑如出現腹痛的情形,需馬上就醫,因為有腸穿孔的風險,根據國外統計數據發生機率約1.5%,雖機率很低但還是別忽略這樣的副作 用。」

雖大腸直腸癌治癒率提升,根本之道還是得從預防做起,李冠德主任說:「飲食是關鍵,高纖維、低油脂才能讓腸道健康,如果出現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或血便,都需盡快診治,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台長: Agnescat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癌症心血管疾病 |
此分類下一篇:讓男人不再有苦說不出
此分類上一篇:肺癌、腸癌轉移肝 標靶藥有效否 基因檢測可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