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研究與生物醫學資訊 2006-06-09
褚志斌 (芝加哥大學博士後研究員)
融合基因(Fused
genes)經常是導致許多血癌(leukemias)或淋巴癌(lymphomas)的主因。融合基因是指一個其相當於開關用途的調控基因片段,和一個
與條控細胞生長有關的基因(通常是致癌基因proto-oncogene)不正常融合,因而導致基因的表現一值都被開啟無法關閉,促成細胞的不正常增升以
及細胞的生命力增加,最終引發癌細胞的產生。例如白血球中的B淋巴球(B
cell)的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基因或是T淋巴球(T cell)的T細胞受體基因(T cell
receptor),和條控細胞生長與生存的致癌基因MYC結合,從而產生B細胞淋巴癌或T細胞淋巴癌。慢性骨髓血癌(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產生融合基因BCL-ABL便是最著名的例子。不過融合基因卻鮮少見於其它癌症。
然而,最近密西根大學醫學院的Arul Chinnaiyan 等人在十月底的Science (Science,vol310,
pp.644-648)發表其發現,提出了融合基因可能導致攝護腺癌(prostate
cancer)的第一個證據。他們指出,極可能八成以上的攝護腺癌腫瘤,都帶有由TMPRSS2和ERG形成的融合基因,或是由TMPRSS2和ETV1
形成的融合基因。
研究者分析了10,486個攝護腺腫瘤基因陣列(microarray )資料中的132個基因,尋求有基因重組(recurrent
rearrangement)或大量基因複製(high-level gene
amplification)的基因。他們發現兩個屬於ETS轉錄因子(ETS transcription
factor)家族的基因:ERG和ETV1在大多數的攝護腺腫瘤基因陣列中有產生基因位移(oncogenic
translocation)。由於這兩個基因的功能類似,都是調控重要的細胞生長,因此他們提出假設,認為若這兩個基因產生的基因變異與攝護腺癌的發生
有關,則腫瘤只要有這兩基因的其中之一發生變異即可,不需要兩個基因都發生變異。經過分析,果然絕大多數攝護腺腫瘤都只擁有ERG或ETV1其中之一的基
因變異,ERG或ETV1其中之一會過量表現。
利用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PCR)、exon-walking QPCR、和5’
RNA ligase-mediated 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等技術,研究者發現ERG或ETV1的過量表現,是由於和TMPRSS2基因產生融合。TMPRSS2是一個被男性荷爾蒙(androgen)調
控、位於細胞膜上切蛋白質的蛋白酶(type II transmembrane-bound serine
protease)。利用螢光原位雜交法(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研究者可以同時觀測ERG或ETV1和TMPRSS2基因的位子,從而發現在分析的29種攝護腺腫瘤檢體中,有
23種攝護腺腫瘤檢體有ERG-
TMPRSS2或ETV1-TMPRSS2的融合基因,因此極可能八成以上的攝護腺癌是由於基因融合而產生。研究者還發現,在攜有TMPRSS2-ERG
的攝護腺癌細胞在施予男性荷爾蒙時,會大量增加ERG的產生,這和攝護縣癌發生初期需要倚賴男性荷爾蒙的事實相印證。
發現融合基因可能導致攝護腺癌是否能協助治療攝護腺癌還不清楚。慢性骨髓血癌CML針對融合基因BCL-ABL設計藥物Gleevec,從而治癒此血癌固
然給攝護腺癌希望,但是因為ERG和ETV1都是細胞中重要的轉路因子,除去此等基因也將危害正常細胞,因此要如何利用融合基因來治療攝護腺癌,科學家還
在研究當中。目前最流行的治療攝護腺癌的方式仍是1941年由芝加哥大學哈更斯(Charles
Huggins)教授提出的抑制男性荷爾蒙療法(androgen
ablation)。但是這種療法不可避免地會在兩三年後引發癌症復發,成為不需要依賴男性荷爾蒙的攝護腺癌(androgen-independent
relapsed
tumors)。若未來能針對融合基因完全根除攝護腺癌,則將是許多男性的福音,因為只要活得夠久,所有男性幾乎都有可能罹患攝護腺癌。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