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4 00:55:46| 人氣60|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幹細胞領域的新課題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中國新浪 2009-08-03


  幹細胞研究領域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之一是誘導性多能幹細胞(iPScells)的誕生。2006年,日本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報道了他們 的研究成果,即通過病毒載體,在小鼠皮膚細胞中過量表達四種在胚胎幹細胞中高表達的轉錄因子,能夠使這些已經分化的細胞轉化為能在體外無限增殖和分化為體 內任何種類細胞的多能幹細胞,即iPS細胞。2007年,人iPS細胞建立成功。這一創舉在理論上首次証實了人類已分化成熟的體細胞可以被幾種轉錄因子重 新激活轉化為胚胎幹細胞樣的細胞,在應用上則成功避開長期以來爭論不休的關于建立人胚胎幹細胞所涉及的倫理問題,突破了核移植技術缺乏人卵母細胞的窘境, 有可能實現對疾病治療無免疫排斥的細胞移植。

  但是,最初獲得iPS細胞的技術存在一些缺陷,如病毒載體可能會隨機整合到染色體基因組, 阻斷某些正常基因的功能;另外,四種基因的過量表達有誘發機體產生腫瘤的可能。面對這些問題,世界各國的研究人員展開了空前的競爭,各種新的技術和發現層 出不窮。最近,有報道應用體外表達的重組蛋白誘導人和小鼠分化的細胞轉化為iPS細胞。此突破實現了不需要外源DNA而建立iPS細胞,在iPS細胞在臨 床應用的道路上邁進了一大步。

  盡管如此,該技術誘導iPS細胞產生的效率非常低。深入系統地研究多能幹細胞分子調控的特征將有助于發現 建立iPS細胞的新的有效途徑。因此,另外一個值得提到的現象是最近關于揭示多能幹細胞分化多能性調控機制的報道很多,如微小RNA、表觀遺傳調控因子和 小分子化合物的作用等。這些新的發現必將促進新的技術體系的出現,為iPS細胞在疾病治療中的應用奠定基礎。

  中科院幹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 金穎


台長: Agnescat
人氣(60)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最新基因相關新聞 |
此分類下一篇:表觀遺傳學重要性凸現
此分類上一篇:人類精卵「鎖鑰配對」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