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7-16 03:17:42| 人氣1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ENS 2009:對有強烈家族史的病患進行血管瘤篩檢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國際厚生健康園區 2009-07-15

  July 7, 2009(義大利米蘭)-專家們表示,有兩個以上一等親有腦部血管瘤的患者應該接受篩檢。這項研究數據發表在第19屆歐洲神經醫學會,專家們解釋,雖然篩檢並不是一個好主意,但高風險病患需要接受篩檢。
  
  發表者荷蘭烏特勒支大學醫學中心的Gabriel Rinkel醫師在會議上表示,那些有正染色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疾病的患者,應該也是接受篩檢的候選者。
  
  Rinkel醫師表示,未破裂的顱內動脈瘤出現在大約2%的一般大眾,他們可能在短暫時間或更久之後破裂,且有時候這些病灶需要以線圈或是外科鉗夾來預防破裂。
  
  【基因決定因素】
  座談會主席,葡萄牙Lisbon大學的Jose Ferro醫師指出,決定動脈瘤是否破裂的風險包括動脈瘤大小、位置與家族史。基因決定因素很可能在顱內動脈瘤發展上扮演部分角色。
  
  Ferro醫師是歐洲神經醫學會的主席。他表示,我們現在知道一等親中有兩位以上具有高風險,因而應該接受篩檢。只有一位一等親受到影響的人們,篩檢看起來並非有效率或是有效的。
  
  在主席座談會中,Rinkel醫師指出,在考慮篩檢動脈瘤時,詳細的諮詢與評估優缺點將會是非常重要的。篩檢者經常有不切實際的風險認知,且篩檢顱內動脈瘤與相當的精神社會效應,可能是正面、也可能是負面的相關。
  
  Rinkel醫師指出,風險包括篩檢前的焦慮,以及可能因為發現動脈瘤帶來的壓力。如果第一個篩檢是陰性的,應該討論到進行重複篩檢。
  
  他強調,如果偵測到意外的動脈瘤,避免「你腦袋中有一顆定時炸彈」這樣的語句是很重要的。
  
  【介入可能造成更多傷害】
  Rinkel醫師指出,在許多情況下,充滿了不確定性。他表示,在某些情況下,介入將會帶來更多的傷害超過好處。一般建議後續追蹤影像檢查來偵測動脈瘤是否繼續擴大,但是這種策略的頻率與效果數據仍然是缺乏的。
  
  發表者們建議,臨床醫師們仔細地評估所有治療選擇的好處與壞處,且用較多的時間與病患諮詢。Rinkel醫師表示,年齡是最重要的因子,因為年輕時,治療的好處可能會比相對較小的風險高。
  
  但是對許多病患而言,他表示,不介入是最好的選擇,雖然必須要與一個未經治療的動脈瘤一起生活,這可能降低病患的生活品質。
  
   Rinkel醫師表示,有過一次出血但是仍然存活,且沒有家族史或是沒有多囊性腎病變的病患們,處於因為動脈瘤或是已治療動脈瘤再發的風險,但並不建議 篩檢新的動脈瘤。考慮對特定病患進行篩檢,尤其是女性,她們在很年輕的時候有過第一次出血,且在第一次出血時就有好幾個動脈瘤。
  
  動脈瘤破裂的主要危險因子,包括女性、有家族史、多囊性腎病變、過去有動脈瘤破裂病史、年齡較大、吸菸、高血壓、以及濫用酒精。
  
  研究者們表示沒有相關資金上的往來。


台長: Agnescat
人氣(1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家庭生活(育兒、親子關係、婚姻) | 個人分類: 最新基因相關新聞 |
此分類下一篇:美妝抗老大戰 名模名媛壯聲勢
此分類上一篇:三陰性乳癌難治 化療加標靶藥可提高療效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