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22-03-01 12:29:30| 人氣44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0糖0卡0添加,到底是什麼概念?

2021-04-21 10:26:18.00糖0卡0添加,到底是什麼概念?無糖,0卡,二糖,麥芽糖醇,蔗糖29583熱點薈萃/enpproperty-->  國內知名品牌元氣森林主打的乳茶一直宣稱“0糖0卡0脂”,深受年輕人士和減肥群體的喜愛。但就在最近,元氣森林攤上事情瞭,因其產品元氣森林乳茶“0蔗糖”概念引發爭議而高掛熱搜第一。隨後,元氣森林也在其官方微博就宣傳“0蔗糖低脂肪”飲料公開發表聲明,為其乳茶產品“0蔗糖、低脂肪”的宣傳詞容易引發誤解而致歉。  隨著無糖氣泡水的爆紅,“0糖0卡”成為瞭食品領域炙手可熱的口號。經常遇到一些做品牌營銷的朋友,說“做一款0糖0卡0添加的××食品,肯定能爆款”。我說:能夠嚴格做到0糖0卡0添加的食物,也就隻有水瞭;即便是放寬“添加”的標準,也隻能是茶水黑咖等等“風味水”。  其實,0糖、0卡、0添加是互相獨立的概念。它們,到底是健康密碼還是營銷噱頭呢?下面分別來說。  “0糖”不難實現,但要註意商傢話術  宣稱“無蔗糖” 可能是使用瞭其他的糖  顧名思義,“0糖”就是指不含糖。但是在食品營養中,“糖”的概念可能和公眾的理解不完全一致,也就給瞭一些商傢玩弄話術的空間。  日常生活中,許多人把“糖”理解為蔗糖(或者說白砂糖);在食品營養領域,“糖”是各種單糖和二糖的統稱,除瞭蔗糖,常見的還包括果糖、麥芽糖、乳糖、葡萄糖等等。果葡糖漿、高果糖漿、冰糖、紅糖、蜂蜜、濃縮果汁等等,實質內容也是“糖”。  按照國傢標準,“0糖”或者“無糖”的定義是每100克或者100毫升食物中的糖含量不超過0.5克——這裡的糖,是指各種單糖和二糖,不管是天然存在的還是人為添加的都算。但是,很多商傢把“無糖”概念偷換成瞭“沒有添加糖”,比如“無糖奶茶”的檢測經常發現“含糖”,往往就是來自於牛奶的乳糖或者植脂末中的糖漿。還有一些是把“糖”的概念偷換成“蔗糖”,比如用麥芽糖、糖漿、濃縮果汁作為糖的來源,卻也宣稱“無糖”。有的商傢更有節操一些,宣稱“無蔗糖”——從法規角度說,這跟用其他的糖不矛盾,而是利用瞭許多消費者把“蔗糖”等同於“糖”的認知,對消費者形成誤導。  一個簡單粗暴的建議:如果看到宣稱“無蔗糖”的食品,認真地去看看配料表,絕大多數都是使用瞭其他的糖。  “0糖”與“無糖”又可以分為兩類:  一類是不含糖也不用甜味劑,因而沒有甜味。從健康的角度說,這樣的“0糖”“無糖”是最保險的。對於嬰幼兒,“0糖”“無糖”就應該是這一類。  另一類是不含糖,但是使用甜味劑來產生甜味。一般而言,甜味劑的甜味跟糖有一定差異,有一些人工甜味劑還有一些健康方面的疑慮。不過這隻是說甜味劑不像以前以為的那麼“完美”,基於目前的科學證據,相同的甜度下甜味劑對健康的影響還是要比糖小得多。  簡而言之,如果可以不需要甜味,那麼不用甜味劑的“0糖”是最好的;如果實在難以舍棄甜味,使用甜味劑的“0糖”“無糖”也還是一個可接受的健康選擇。  “0卡”不重要  關鍵是卡路裡來自於什麼食物成分  卡路裡是熱量的單位,通常用“千卡”來標示。大傢在食品標簽上看到的“千焦”也是熱量的單位,1千卡約等於4.2千焦。  因為熱量與減肥有關,所以“0卡”別具吸引力。  在食物的宏觀成分中,碳水化合物(包括膳食纖維)、蛋白質、脂肪都會產生熱量,隻有水不產生熱量。在甜味劑中,高倍甜味劑因為用量極少,熱量可以忽略。而糖醇因為甜度低,所以用量大,熱量不能忽略。在常見的糖醇中,赤蘚糖醇因為幾乎不被吸收代謝,所以國傢標準中不對它計算熱量,而其他的糖醇,比如木糖醇、麥芽糖醇、山梨糖醇等等,就都需要計算熱量。  也就是說,要想實現“0卡”,那麼主要原料就隻能是水和赤蘚糖醇,所以“0卡”的食物隻能是無糖飲料。至於市場上的“0卡糖”,其實就是赤蘚糖醇和高倍甜味劑的混合,隻能用來作為食物飲料的添加成分,不應該單獨作為食物。因為,赤蘚糖醇攝入過多可能導致腹瀉,所以需要控制攝入量——所以,0卡糖通常用於飲料中,烘焙食品等都可能因為用量較大而帶來腹瀉風險。  實際上,選擇食物沒有必要過於糾結熱量值本身,而應該關註熱量來自於什麼食物成分。比如我們來舉三個例子:食品A由蛋白質、脂肪和淀粉組成,比例較為合理,是一款中規中矩的食品;食品B的熱量與食品A相同,但是蛋白質少、含有大量的糖,可以算得上大傢通常所說的“垃圾食品”瞭;食品C雖然熱量甚至要高一些,但是不含糖,蛋白質和膳食纖維都相當豐富,算得上是一款“健康食品”瞭。  總結一下就是:對於食物的熱量,數值本身不是那麼重要,重要的是營養組成——如果熱量中來自於糖和脂肪的部分很多,那麼就是“劣質熱量”;而如果來自於蛋白質和膳食纖維的部分多,那麼就是沒有關系。  “0添加”隻是營銷噱頭  源於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慌  “0添加”很時髦,根源是人們對食品添加劑的恐慌。  中國批準使用的食品添加劑有2400多種,其中絕大多數種類是香精香料,其他幾百種又可以分為防腐劑、增稠劑、乳化劑、抗氧化劑、酸度調節劑、著色劑、甜味劑等等。所有的種類都是經過深入廣泛的安全評估,在國際上多個主要國傢也批準使用的。其中的大多數,合法規范地使用就能夠實現使用目標,甚至沒有“過量”“濫用”的必要。  更重要的是,食品添加劑的合理使用,能夠提升食品的風味、口感和安全性。如果需要食品添加劑而“強行不用”,要麼會降低食品品質,要麼需要采取其他的工藝手段。比如大傢關註最多的防腐劑亞硝酸鹽,在加工肉制品中按規范使用,自身到不瞭危害健康的量,同時又能夠起到足夠的防腐效果。如果不使用它,就隻有三種選擇:  1.承擔被肉毒桿菌污染導致出現肉毒素的風險。這是一種毒性極強的毒素,有過不少致死的報道;  2.通過密封之後徹底加熱,即市場上的罐頭或者“軟罐頭”包裝。不需要防腐劑,但深度加熱對於肉的口感影響很大;  3.冷藏或者冷凍保存。  這三種情況在市場上都存在,想要追求“無防腐劑”,你會選擇哪一種呢(當然,“不吃”也是一種選擇)?  其實,“0添加”也是一個話術套路。比如,某款著名的飲料鼓吹“不加香精”“不加色素”“不加防腐劑”,其實是因為該產品本來就用不著加這些。它的生產需要的食品添加劑是乳化劑,另外為瞭風味而添加的是白砂糖。  簡而言之,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劑有成千上萬種,按照功能也有好多個類別。任何食品,需要添加的原料和食品添加劑都是有限的幾種,其他的都可以變成“不添加XX”。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添加XX”都隻是話術遊戲。而不指明“XX”具體內容的“無添加”“0添加”,意味著是食材的原始狀態,基本上就隻能是純水以及各種“初級農產品”瞭。  文/雲無心(食品工程博士)

台長: aggartpra
人氣(44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