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開啟“全局改革”新階段
有智囊人士稱,本次會議會更註重全局性的部署,具體領域的改革很可能根據全會報告的總框架,在未來逐步實施
王子約 邵海鵬
時值改革開放35周年,備受海內外矚目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於11月9日~12日召開。此次全會將提出綜合改革方案,確定未來5~10年中國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肩負著開啟中國經濟奇跡“第二季”的重任。
在勾畫改革藍圖的全會公報尚未發佈之際,中國領導人對改革的多次強調早已點燃瞭輿論的熱情。各界期待本屆三中全會能釋放更多財稅、金融、土地、價格等體制機制改革動力,為中國經濟升級轉型保駕護航。
全局性改革
從歷史沿革來看,中共的各屆主要全會都具有不同的功能。其中,三中全會往往鎖定發展和改革,是出臺重要改革和體現新領導施政綱領的會議,因此格外受到關註。
35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開啟瞭中國偉大改革的序幕。會議提出的“停止‘以階級鬥爭為綱’,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徹底扭轉瞭中國的發展航向。
此後,十二屆三中全會聚焦從農村走向城市,推動經濟體制改革,提出“社會主義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概念;在商品經濟大潮中,十三屆三中全會在嚴峻的形勢下確立治理經濟環境、整頓經濟秩序、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方針和政策、措施,影響深遠;此後,十四和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瞭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關的改革,而十五和十七屆三中全會又對農村問題給予充分的研究。
經過35年的發展,我國的市場經濟已經進入一個新的階段。與35年前相比,我國經濟總量增長瞭142倍,城鎮居民收入增加瞭71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瞭59倍。作為當今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經濟奇跡不僅令數以億計的人口擺脫瞭貧窮,更令國際政經版圖發生瞭自冷戰結束後最深遠的變化。
但如今,傳統紅利的消失和世界政經局勢的跌宕起伏令中國經濟面臨著一系列困境,今年上半年經濟增速的下滑更引來一系列諸如“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唱空論調。此外,關於環境、社會公平等一系列問題的討論和爭議也引發廣泛關註。
國內外輿論普遍認為,如果說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創瞭中國改革的第一季,那麼正在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將為中國改革第二季勾畫宏偉藍圖。
在新一代領導班子的帶領下,“穩中求進”的一系列政策取得顯著成效,中國經濟在今年已成功實現V形反彈。在這樣的背景下,市場和社會各界對十八屆三中全會給予瞭空前的期待。多名專傢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時也表示,向改革要紅利仍然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盡管連月來資本市場對各類單項改革傳言表現得極為敏感,但本報記者從多個權威渠道獲知,本屆三中全會將是一套全局性的綜合改革方案,特別註重整體性、系統性和配套性。黨和國傢領導人近日也在不同公開場合表示,此次三中全會將提出“綜合改革方案”,而且“改革范圍之廣,力度之大,都將是空前的”。
一名接近高層的智囊人士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國傢主席習近平7月23日在武漢市主持召開的部分省市負責人座談會,被認為是對本屆三中全會的定調。這次講話內容的六個要點涉及方方面面,凸顯本屆全會將著眼於“全面深化的改革”。
上述智囊人士認為,目前市場聚焦的議題偏重於經濟和市場改革,這顯然較為偏頗。10月29日的政治局會議就指出,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必須更加註重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加快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民主政治、先進文化、和諧社會、生態文明。
此外,墨西哥前總統、21世紀理事會主席歐內斯特·塞迪略近日接受本報采訪時也稱,他在與習近平的非正式會面中討論瞭中國的改革問題。他認為,中國正在進行一場政治、經濟乃至社會方面的全方位的、雄心勃勃的改革。
多領域聯動
今年是改革開放35周年,又恰逢提出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20周年,完善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10周年。有分析人士此前對本報稱,按規律,今年將出臺重大改革政策。
記者梳理目前的主流觀點發現,在改革的具體領域上,當前呼聲較高的包括行政管理、金融體制、財稅體制、資源價格、土地制度、戶籍制度、收入分配等領域的改革。上海社科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智囊機構先後向中央建言獻策,希望本屆三中全會能出臺一攬子全方位的改革方案。
一年來,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頻繁表達瞭改革決心,“觸動利益比觸動靈魂還難”、“用壯士斷腕的精神來推進改革”之聲彰顯瞭執政者的信念。一年間,二人足跡遍佈全國15個省(市、區),從黑龍江到海南省,從貧困山區到經濟特區。一線調研加上頻繁的座談會問計,更堅定瞭市場對改革的信心。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張小勁認為,改革開放30餘年,容易改革的領域已基本完成,剩下的都是代價更大的改革。與30多年前相比,歷史環境已經有瞭很大不同。30多年前的改革主要敵人是意識形態障礙,如今的改革難點主要是“利益”障礙。
即使是“硬骨頭”,中央“拆分”的決心也十分堅定。作為開門頭一件事,機構改革以驚人的速度推進。截至目前,中央政府已經分四批取消和下放瞭334項行政審批等事項,上海自貿區的探索則是最典型的簡政放權試驗。
9月29日,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正式掛牌成立。從誕生之日起,上海自貿區就被外界視為我國下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風向標”和“試驗田”。如今自貿區啟航已“滿月”,一系列改革措施平穩落地、積極效應初步顯現,包括推進外商投資管理體制改革、試行負面清單管理模式;貿易監管模式創新起步,企業試點“先入區、後報關”;金融等服務業領域擴大開放;推進工商登記與商事登記制度改革銜接。
金融領域改革也正向縱深推進。7月19日央行宣佈全面放開貸款利率管制,這是繼去年年中宣佈放寬存貸款利率波動幅度後,利率市場化改革的關鍵一步。此後,進一步擴大信貸資產證券化試點,重啟國債期貨交易,貸款基礎利率集中報價和發佈機制正式運行,改革漸入深水區。
與此同時,中央和地方事權財權相匹配等財稅制度改革領域,也是目前亟待解決的難題之一。而多名學者在接受本報采訪時表示,目前政府、市場和企業之間的關系錯位嚴重,阻礙瞭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如何讓政府管好自己的“手”,成為未來市場健康發展的關鍵。
另外,今年令普通民眾倍感振奮的無疑是中央發起的反腐風暴。10月28日,貴州省委常委、遵義市委書記廖少華被中紀委帶走,這是十八大以後中紀委證實查處的第11名省部級官員。
前述智囊人士稱,從目前釋放的信號來看,本次會議會更註重全局性的部署,在細節上很難有具體的突破。具體領域的改革很可能根據全會報告的總框架,在未來逐步實施。
土改成看點
在十八大報告中,高層明確提出“四化同步”。除信息化外,工業化、新型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都與土地密切相關。正在召開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有望在土地制度改革的頂層設計方面取得進展。
在全會召開前夕,李克強總理在黑龍江調研時指出,要著力創新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在堅持傢庭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在保護農民合法權益、尊重農民意願的前提下,積極探索股份合作等多種方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以此為龍頭,配套推進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並帶動金融和保險更好地支持服務農業。
一名官方研究人員對此的解讀是,這是為瞭將來要大力推行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
根據高層的思路,新型城鎮化要完成的是由“地”向“人”的轉變。在現實中,現行土地制度存在權利二元、市場進入不平等、價格扭曲和增值收益分配不公等弊端。土地改革的呼聲一直沒有停歇,試點也一直在推行。
在三權抵押、閑置宅基地自願有償退出等方面,地方先行先試成為慣例。此前,知情人士對本報透露,包括林權、土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在內的“三權”將可以進行抵押融資。
隨著國研中心“383”改革方案的公開,同地同權、建立統一土地市場下的地價體系令市場頗為期待。該報告雖然僅供決策層參考,相關表述會否在三中全會中呈現尚不得而知。但是多名學者均對記者表示,目前各界所建言的包括集體土地入市、宅基地和耕地全面流轉等方向也是大勢所趨。
不過,土地確權是整體改革路線圖的前提。連續第10年關註“三農”的中央一號文件就提出今年已經開始著手用5年時間基本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確權工作。
“確權之後怎麼辦呢?下一步就應該是流通。如抵押融資、公平交易等。”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
與此同時,國企改革也是一個熱點話題。十八大報告提出,要推行公有制的多種實現形式。事實上,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的兩大支柱,但占中國企業總數九成以上、總量突破千萬傢的民營企業發展仍面臨諸多障礙。
“打破行業壟斷,未來必須進一步減少行政審批,放開市場準入,打開長期存在的‘玻璃門’‘天花板’。”新華社昨日援引國研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的話說。
Tags: 私人貸款, 低息私人貸款, 低利息貸款, 低息, 特低利息, 即時批核, 大額貸款, 大額私人貸款, 業主貸款, 業主大額貸款, 業主私人貸款, 物業貸款, 按揭, 網上貸款, 清卡數, 清數, 借錢清卡數, 財務公司, 財務, 無須入息證明, 無須露面貸款, 彈性還款期, 急需現金周轉, 低息貸款, 信貸公司, 網上借錢, 轉數快借錢, 循環貸款, Revloving loan, property owner loan, 業主循環貸款, 低息快批, 免入息證明, 貸款利率, 財務貸款, 低息借貸, 網上低息貸款, Personal Loan, 低息清卡數, 無抵押貸款, Mortgage, 循環現金, 循環備用現金, 找Min pay, 物業按揭, 樓宇按揭, 樓按計數機, 一按, 二按, 轉按, 加按套現, check TU, 物業套現, 按揭成數, 物業估價, 物業一按, 物業二按, 物業轉按, 物業加按套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