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9-11-15 11:26:57| 人氣1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擴展閱讀七法

為了開闊視野,豐富語文知識和擴大知識范圍,讀課文或課外讀物時,可對所讀文章加以擴展。擴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作品自身去擴展 從作品自身去擴展,是指認真閱讀放在作品前后的序、跋以及文中的注解說明,課后練習上的有關介紹、論述和要求。這對了解作品的

  

為了開闊視野,豐富語文知識和擴大知識范圍,讀課文或課外讀物時,可對所讀文章加以擴展。擴展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

1.從作品自身去擴展

從作品自身去擴展,是指認真閱讀放在作品前后的序、跋以及文中的注解說明,課后練習上的有關介紹、論述和要求。這對了解作品的寫作過程、寫作動機,對作品的基本評價,讀作品應注意的事項,應著重鉆研的問題,都有幫助;對解決文中的某些疑難、文字障礙,也是有益的。同時,它還能為進一步擴展提供線索。

2.對歷史背景的擴展

任何文章都是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產物,都是作者對一定社會生活環境的理解的反映。因此,根據作品的創作年代查閱有關歷史資料和文學史料,作者評傳,無疑會對理解作品有好處,對分析作品有所幫助。

3.對有關典籍的擴展

名篇佳作,常引用一些典故。要讀懂文章,就應弄清這些典故的含義。如魯迅的《自題小像》,短短四句話,就用了《莊子》(靈臺)、《楚辭》(荃)、希臘古代神話(神矢)、中國古代傳說(軒轅)等典故,弄不清這些典故的含義,是無法了解全詩的。

4.從相關文章去擴展

讀蘇洵的《六國論》,了解了六國滅亡的原因。為了對文章作進一步認識,還可以讀蘇轍寫的《六國論》和清代李楨所作的《六國論》。這三篇《六國論》都對舊中國時代的魏、韓、趙、燕、楚、齊六國被秦所滅的原因進行論證。但讀過這三篇文章后,你會發現,他們所持論點并不相同。蘇洵說六國破滅弊在賂秦,他意在借古諷今,以此來批評北宋統治者對外妥協投降賄賂契丹、西夏的政策,但說六國破滅的原因只是略秦,則不夠全面。蘇轍認為天下所重在于韓、魏,其它四國不助韓、魏,而招致滅亡,此論也有片面的地方。李楨卻不同于二蘇之見,他一方面說稱霸天下之心六國都有,另一方面又唯心地說秦國稱霸是因為得天助,六國的失敗是因為失天助。由此可知,李楨之言說得更玄。

5.從自我認識去擴展

如有位同學論《六國論》,并不受蘇洵觀點所囿,而認為:秦國之所以能夠統一天下,六國之所以徹底覆滅,其原因先人各有所論,而古人大都只看到了事物的外因。他認為秦能統一六國,是由于它具備了客觀上與主觀上的必要條件。

這位同學著重議了六國變革不徹底,秦國進行了長期的徹底的改革,所以使秦國在經濟上、軍事上都強盛起來了,位居七國之首。這些都為秦國統一創建了有利條件。這位同學還進行了聯想,把從學《六國論》得到的啟示擴展到今天的現實生活中來。他認為:我們中國要振興,要騰飛,就必須要進行一場深刻的改革,這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

6.對有關工具書的擴展

對作品中字、詞的障礙,除了查找工具書中有關部分加以克服外,還可以對工具書中所查字、詞的其它義項瀏覽一下,以便日后不致混淆,同時還可積累若干文字資料。

7.對作品作者擴展

《六國論》的作者蘇洵,課本介紹他生活于1409 1066年間,字明允,宋朝遐山人,散文家,他的兒子蘇軾、蘇轍也以文學著名。后人并稱他們為三蘇。除此外,我們查尋資料,可能了解到蘇洵其它的情況。比如蘇洵27歲時,曾應進士考試,未考中,因此回家用功讀書,后通六經百家,下筆頃刻數千言。宋仁宗至和、嘉祐年間,蘇洵到京師,翰林學士歐陽修把他的文章22篇上給皇帝看。一時許多學者模仿他的文章。宰相韓琦看到蘇洵的文章,也認為寫得好,奏于朝廷;召試舍人院,他托辭有病,未去應試。于是朝廷派他作秘書省的校書郎。后來又參與修禮書,寫成《太常因草禮》一百卷。蘇洵還作過霸州文安縣主簿。有《嘉佑集》。

這樣一擴展,就能讓我們了解更多的文學史知識。

補習社,英文補習 補習英文,中文補習 補習中文英文課程暑期課程補習數學數學補習 

台長: aggartpra
人氣(1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