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情望斷,燈火已黃昏——朱安——千山萬水等候,辛苦還是心苦
熱情縈懷,攜手共一生——許廣平——跨越凄風冷雨,我愛,故我在
此時花開,彼時花落
一個男人同一個女人的攜手共行,只有兩條路:繼續或放棄,是肩并肩觀望世間風月后的花好月圓;抑或是,看到那邊風景獨好的果斷離散。在魯迅先生的生命中,也出現了這樣的兩個女人:一個是端莊賢淑、溫情似水的朱安,她是原配,是母親贈予的禮物,是歷史深處的一聲無奈的嘆息;一個是青春靚麗、熱情若火的許廣平,她是知音,是紅顏,是魯迅渴望與之相濡以沫攜手白頭的愛人。風格迥異的兩個人,卻一樣的柔腸百轉;兩個人,一樣心事,一樣清冷高潔的魂靈,若暗香浮動、清雅別致的蘭,于風移影動的傍晚悄悄地陳述著花開花落的心事。
寂寞朱安,似水
朱安的一生顯然是悲哀的,沉淀著一種黯淡的色彩。作為魯迅先生的舊太太,一個目不識丁的小腳女人,她仿佛是一只蟄伏的忠誠的貓,溫順地,誠惶誠恐地,一生默默地守護著那個荒蕪冷漠的不能稱之為家的家。
朱安不過是想嫁雞隨雞、嫁狗隨狗,做一個孝敬婆婆、恪守三從四德的舊式婦女,與丈夫同心同德度過一生,然而這點小小的愿望竟成了一生中遙不可及的念想。等待,在某些時刻真的是女人不可逃脫的宿命,不是為了男人,而是為了愛。她的一生似乎在等待中度過,等待丈夫的深情相依,甚至是與丈夫每一個眼神的交匯,抑或是只言片語的對話,期待而又寥落,后來漸漸心意漸涼,花凋心謝,心碎無痕,等待就那么落了空。一個人靜愛,將等待變成一種姿態,有多少寂寞也得摁住了,日久天長,按成了心頭的朱砂痣,守成了心上的白月光。
朱安也曾想過爭取,想奮力掙扎、心有不甘,可她只是個秉性溫順的江南女子,只能選擇默默隱忍地堅守。寂寞是體會不到感情的寂寞,任她如何努力地柔情似水,悉心交付,卻只等來丈夫那藏著掩也掩不住的冷淡,只換來自己一廂情愿的尷尬不堪,因而只能將現實的孤寂和往昔的受傷痕跡揉進那深深的夜色,裝進密不透風的心靈的容器。或許最初的開始就注定了朱安一生的悲劇,那年身在日本留學的魯迅被母親一紙電報“母病速歸”騙回結婚,于是歸來的魯迅一開始便是帶著這種抗拒式的負面情緒與她相對,于他而言“朱安不是我的太太,是我母親的媳婦”,是舊時代對于自己的某種牽絆。因而婚后四天魯迅便毅然東渡日本,后歸國依舊兩地分居,留下朱安獨守空房、伺候婆婆,這一等就是數年。
無法想象,也無法勾勒出在那狹窄的閣樓上,長年的夜夜空房,當燈火已盡,燈火又沉,顫顫巍巍的朱安有著怎樣的無奈,經受著什么樣的苦楚煎熬?心情在深沉中洗練,在悲涼中沖淡,習慣了將自己的心事深深地隱藏,將寬廣的思緒打結,在時光的倒影中寂寞地翩躚。朦朧中,仿佛看見那一雙凝望著遠方的憂傷的眼眸,沒有關于生命的約定與誓言,只是,靜靜地守護,守護著一場不知何日終結的等待。那等待,將一個女子的生命,從純真的此岸擺渡到彼岸未知而復雜的世界,來來回回地傳遞著失落,或者是已經無關于愛情的執著。
婚姻的悲劇從某種程度上是時代釀就的,在新舊歷史風云轉變的夾縫里,朱安只能是時代進步的犧牲品。在那個時代,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成就婚姻的常規常態,魯迅固然是新文化運動的一面大旗,倡導婚戀自由,但是母親還是舊時代的母親,母命難違。社會道德和家庭責任鑄就的樊籠困攝住生存在世上的每一個人,然而意欲掙脫還是甘于承受,只是是屬于個人的選擇。可是,郁達夫休了發妻小腳女人孫荃,迎娶王映霞;徐志摩離了原配張幼儀,娶了陸小曼,郭沫若棄了發妻張瓊華,陸續有了新歡。而魯迅始終沒有邁出休妻這一步,是出于“義”,也是忠誠于良心,對于朱安,他始終是放棄但不拋棄。
于是時代的列車馬不停蹄地朝前駛去,魯迅站在車上,冷眼遙望車尾那些漸漸模糊的人影,不經意間依稀還能望見朱安那無奈、哀愁的眼神,在斗轉星移中守著冷冷清清的空房,形單影只地慵懶地斜倚窗前,蹉跎著荒蕪的、空心的歲月。或許忽而驟然醒悟,相信自己就像是一只蝸牛,只要慢慢爬、慢慢熬,總能等到周家大少爺回心轉意的那一天,于是在頭顱似即將被沉重的淤塞封印之時,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雖滯重地茍延殘喘,卻不絕望。或許忽而意識到周身瑟瑟,寒噤不能自持,絕望一點點在心中暈染開來,遙望列車漸行漸遠,默默地,脈脈地,眼神一點一點地暗淡了下去。
朱安曾問過魯迅,到底自己犯了什么錯,讓他如此嫌棄自己,魯迅開口,“你沒有錯,你是個完美的女人”。沒錯,只是不愛。從日本歸國回來魯迅在杭州一所師范任教,通宵達旦工作,平素很少回家,從不與朱安接觸。母親催抱孫子,魯迅心情沉郁、身體日漸瘦削、囚發藍衫、不修邊幅,朱安也疼他勸他,魯迅內心愧疚,但是又能怎樣,只能在書中寫道,“陪著做一世的犧牲,完結四千年的舊賬”。后來魯迅與周作人兄弟失和,決定搬家征求朱安意見,朱安欣喜地以為黎明來臨表示心甘情愿跟著他走,無論多苦多難,然而當她看到那個熱情如火的女孩子,她的蝸牛夢想徹底破滅。命中注定,這個與世隔絕無辜不幸的女人,要在枯井般的孤獨中度過凄苦的一生。夜正長,路更黑,她是一只永遠也爬不到頂的蝸牛。而她能做的只是安然接受、期冀那個女孩子可以替大少爺他延續香火,于是她以吃齋念佛遁入空門的心態度日,全心全意照顧婆婆,于是在這個略顯陰沉的青灰色的四合院里,兩代舊式婦女相依為命。土豆網影片
朱安的一生是清冷的,多年后周老太太去世,盡管生活困難到小米、面窩頭、菜湯和腌菜都不能保障的情況下依舊拒絕周作人的濟助,因為她愛先生。朱安一生最悲愴的吶喊莫過于“我也是魯迅的遺物”,千辛萬苦,在困頓的歲月中,哪怕是作為“魯迅的遺物”,也心甘情愿。臨終之際,她平靜地說,“把我葬到先生旁邊吧。我想念先生,也愛先生。”像聽一場古老的戲曲,看一場皮影戲,我清晰地感覺到那一刻有落寞悄悄地滴下來。愛,有時候是以你清楚地方式,有時候是以你不知的方式悄然呈現。朱安一生選擇忍耐,是因為愛、善良,亦是因為清醒自知,只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和世俗的掌控義無反顧地勉力維持婚姻關系,只是用等待一樹花開的平靜之心靜候愛的回歸。只是,愛你,卻好像天上人間顧影自憐的落寞舞蹈。你,是我的水月鏡花。
朱安一生的深情,像極了茨威格筆下《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那個苦苦等待癡情一生的傻女人,時光在等待中摩擦錯過彼此的年華,一天一天,一年一年,燈光卻依然,永恒地亮著。朱安的等待,讓人忍不住心碎,漫長得如同走過了數載滄桑,又短暫得只是一顆眼淚落下的瞬間。然而那嘆息中依然執著的等待,漫長之后仍舊深遠的漫長,是期待著看清楚生死的盡頭,還是在守候另一個沒有結局的結局?只是那曾經明艷新鮮的青春,等到的最終也只是清冷靜寂的一生。然而當等待老卻時,或許哪一天,就可以這么悄悄地把心中的情愫緩緩地如流水般靜靜地傾瀉,就可以這么悄悄地離開這個曾經給自己眷戀的人或事,皈依云水間那清凈無塵的本原。而朱安的故事,就這么悄然地畫上了句點。
朱安的一生似水,以如水般的平淡醇和和默默相守的愛戀,默默觀望著杳無人煙的源頭,形單影只。可惜,留下的只是一生遺憾,半生孤單,是庭院深深處一聲聲久遠哀怨的嘆息。
性情廣平,若火
如果說朱安是一灘水,安靜恬淡。那么守候“愛情需要抗爭,我要迎著閑言碎語,無畏地前進”的愛情信條的許廣平則是一團火,熾熱靚麗,熱情洋溢,恰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的魯迅惺惺相惜,于是愛情順理成章,宛如田野間隨風搖曳的青草,清新自然。
記得有人曾說過:有些人一輩子相處也只是個平淡的陌路人,彼此點頭問好,互相關照幾句,只是知道有這么一個人存在,此外,難有其他;有些人與人的相識,亦可以是花開花落般淡漠平然,一旦相知卻已是三生石上舊相識,以前種種只為今日鋪墊。前一種類似魯迅與朱安,只是她一個人顧影自憐的愛情,亙古不變的守望,熾熱隱忍的癡情,深沉熱切的愛戀,未知未解的等待,有些酸澀,有些苦楚,有些無奈,仿若江邊一川迷離的煙草,如江南連綿不絕的梅雨。后一種則是魯迅與許廣平,兩個人的愛情,溫暖撫慰的微笑,沉默不語的關懷,不斷溫習的深情,貧賤相守的依戀,宛如一只蝴蝶對另一只蝴蝶的私語,恩愛纏綿。兩人相遇之初,許是年輕激進的女大學生,魯是聲名卓著的大學教授。此時,許廣平剛剛結束一段有花無果的痛苦的戀愛,魯迅的心則埋藏在長年的孤寂之中。于是他們相識相知,在那困頓的歲月中相互激勵、相互扶持、共同奮斗。
魯許之間的戀愛,是含蓄的,內斂的,似一條小溪,安安靜靜地細水長流。許廣平回憶說,愛情的滋生,是漠漠混混的、不知不覺地,她跟魯迅之間也是不曉得怎么一來彼此愛上了。愛,并不需要遵循一定的軌跡,正如張愛玲所言,于千萬年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于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里,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夜沒有別的話要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里嗎?”感覺,愛是無法界定,無法確指的,是一種普遍的生命意識,在一個特定的季節里生發,就繁榮地生長,一發不可收拾。如若雙方相視永恒,像一粒茫茫紅塵中尋尋覓覓的塵沙,終于于某一天在無數的微塵中找到了與自己性命相吸的另外一粒。若生生給流動的情感加上一個固定的樁子,未免有點刻舟求劍,同時也有點把感情這東西量化了。情感本虛無,沉浸在感情的世界里,本來就是恦恍迷離,不知所望,只是切切實實地知道,那時心里是歡喜的。問愛情何時滋生,這個問題不要問正在愛的人,他們意亂情迷,給不出清醒的答案;也不要問愛過了的人,他們不見得能給出答案。愛情,是千古的疑難,是上蒼留給人最大的謎題。
魯迅愛的是冷處偏佳,是精神的至清至潔,取的是冷月涼音相伴下的漂泊生涯,是靈魂的自由不羈,更是有知音相伴的相攜相守。然而在那個特殊的時代,這樣的愛情是不被大多數人所祝福的,正如里爾克所說,愛是最難的事。然而,只要有愛,一切就不再是問題。畢竟真正的隱士,隱的不是形,隱的是心;而真正的猛士,猛的不是體魄,而是精神。在譏笑和壓力面前,許廣平表現了超凡脫俗的遠見和堅韌不屈的精神以及超乎于年齡的智慧,如文君夜奔、當壚賣酒的果敢,如趙敏追隨無忌浪跡天涯、四海為家的風流灑脫、堅毅決然。風風火火,沒有躑躅,沒有繁冗,沒有夜的慵懶和拖鞋的癱軟。一意孤行也好,奮不顧身也罷,愛上的,只是某個既定的方向,某條艱苦決絕的路,某種矢志不渝的情緒,某刻的天涯海角。她只愿留下背影,就像有人只愿留下只言片語,有人只愿留下師生戀愛的罵名。不愿紀念,只堪回首,這樣的她遠比瓊瑤筆下《窗外》中陷入師生戀的江雁容勇敢,管他風雨欲來,我自云淡風輕。
有時,感覺,愛情只是一株幸運的偶然草。看遍了春花秋月不同的風景,聽盡了風霜雨雪混合的交響,卻依然任靈魂飛游四方,追尋有我愛棲居的殿堂。碧海青天無限路,更知何日重逢君?廣平的勇敢讓我感到敬畏,面對舊勢力的非議和詰難,廣平依舊英勇前進,像烈火一樣熾熱,公開表達對魯迅的愛,表示不畏懼“人間的冷漠、壓迫”,“一心一意地向著愛的方向奔馳”,“不自量也好,不相當也罷,合法也罷,不合法也罷,這都與我不相干”,追隨自己心靈深處的聲音,跟著自己的心香洲。在這份愛情中,廣平是堅決的,作為比廣平年長十七歲、身體欠佳的有婦之夫的魯迅則是艱澀的,始終在愛與思慮的漩渦里掙扎,熱烈地燃燒,然后無情地流放,然后在所謂的愛的牽引下嘗遍所有情緒的滋味,只是怕辱沒了她的名聲,怕耽誤了她的前程。是廣平以小女生的頑皮姿態,引導魯迅放下教授身份,走進原應平等的感情世界里去;是廣平給了魯迅愛的勇氣,給他落寞孤寂的一生注入了溫煦不已的陽光。后來許從女師大畢業,魯去了廈門,許去了廣州。兩相分離,鴻雁傳書,通信不斷,心靈在一次有一次的文字慰藉中越走越近,愛情逐漸升溫。終于于1927年,兩人同到上海開始了同居生活,愛情突破層層土壤終于鉆出了嫩芽。
兩人的愛情于旁人看來似乎枯燥無味,堪稱兩人戀愛錄的《兩地書》寫的并非是風花雪月、卿卿我我、你儂我儂,而是為事業而共同奮斗或者閑話家常,這些情愛密碼看似蹊蹺無章、細碎繚亂,可這躲躲藏藏若隱若現的情感密碼卻生樸有趣,不知不覺間情意在眉梢眼角間細細流連。畢竟,許多時候,不需要轟轟烈烈的追逐,不需要浩浩蕩蕩的誓言,清清淡淡的守候,不著痕跡的情感,只是隔著遙遠的時間,微笑著慢慢講述那藏匿在心中溫暖純凈的真實的感動。相守相依之時,兩人志趣相合、恩愛互重,忙時齊心協力、并肩作戰,在日寇侵略傷害的戰火中一起逃難,一起躲避國民黨反動派的通緝與迫害;閑時魯迅會緩緩地教她日語,在無人的黃昏滅掉燈,借助桔紅色的路燈由窗口射進來的微明的光亮,相對談天,愛情仿佛茶葉經歷開水幾次的浮浮沉沉,終于飄出清淡香怡的芬芳。
于廣平,魯迅是丈夫,是師長,是自己傾其一生要默默守護的男人;為他分擔憂愁困苦,照顧衣食起居,用自己如火的熱情溫暖那顆看破人生百態、人情冷暖的孤寂的心靈;于繁瑣小事發現魯崇高人格,學習他待人接物的態度、對人情世事的觀察能力、不避鋒芒為民族現身的偉大精神,兩繩相量,完善自身。于魯迅,廣平是妻子,是愛人,更是心心相守的知音;他深深知道,若沒有她的溫柔熨帖,沒有她的溫情撫慰,或許自己只是行走在幽涼世間孱弱的一人,只有自己孤孤單單的靈魂獨自拾掇著心情,面對荊棘叢生的慢慢人生長路,仿若與生命并肩走在漫長深邃的邊緣,勢必更彷徨、更落寞;于是面對舊勢力的攻擊,他高呼“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面對親朋好友的不解,他吶喊“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面對眾人對他寵溺愛情結晶兒子海嬰的詰難,他悠悠道哉,“無情未必真豪杰,憐子如何不丈夫”,他用深情動人的詩句“十年攜手共艱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畫圖怡倦眼,此中甘苦兩相知”詮釋了兩人相濡以沫、攜手相依的濃情重意。
魯迅逝世訣別時緩緩說道,“忘記我,管自己的生活。”正是,“在黃昏,夜半,躡著腳走,全是空虛,再寞有溫柔。\忘掉曾有著世界,有你,哀悼誰又曾有過愛戀。\落花似的落盡,忘了去,這些個淚點里的情緒。\到那天一切都不存留,比一閃光、一息風更少痕跡,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經在這世界里活過。”靜靜地哀嘆,些許酸楚,些許苦澀。且不知該以何種方式訴說,只是,感覺,那樣美,那樣安靜,那樣樸實無華、與世無爭。而魯迅雖寥寥數語卻蘊含著無限無盡的深情,然而,床前你執手相握的我怎能相忘?曾記得那時芳草萋萋,你我初相識;曾記得那時湖光瀲滟,你我一起南下;曾記得,黃昏小屋里模糊的燈光以及你我相依相偎的身影。依然,堅信,在世界的另一端,總是有可以續杯的愛情,總是又有一個觸摸不到的來生。
其實,生命無論怎樣行走,都只是一個短暫的孤獨的旅程。但,惟其如此,人才苦苦尋覓另一半靈肉相依的身影,然后,一段似流云飄飄,飛鳥逍遙,一同如火光閃耀,泉水舞蹈。這是生命的一種圓滿,亦是生命的一種創造。魯許兩人用相濡以沫的真情實現了生命的圓滿創造,流水華年中漂泊聚散仍亙古不變的真摯深情。廣平的一生是勇敢的,并且是幸福的,得到了魯迅全心全意的愛戀。她用自己頑強的毅力追逐著自己生命中攜手白頭的另一半,用自己熾烈的熱情融化了已經冰封了的孤獨的心靈,幫助魯迅實現了事業上的高峰,并于魯迅逝世后完成了《魯迅回憶錄》。
廣平若火,以火般的熱情演繹了淋漓盡致的一生,締造了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戀。只是相信,執手相依,瞬間即是永恒。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