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4-25 01:13:39| 人氣6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你吃對了嗎? 根據體質,吃對食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藥食同源!食物的「個性」和人體健康息息相關,中醫注重「食補」,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證,「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涼之」、「涼者溫之」,所以了解每一種食物的個性,以及自己的體質屬性,才能吃得健康,否則極有可能沒補到,還傷了身體喔!

而在中醫的觀念裡,每一種食物都有它的個性,一般來說,中醫將食物分成「溫、熱、涼、寒」四種「屬性」,但是,這並不是指食物的「溫度」,也就是說,所謂的「熱」並不是指一盤煮得熱騰騰的食物,當然,所謂的「涼」自然就不是指把食物放涼。

站在中醫的角度,每一種食物的「個性」和疾病是息息相關的,根據疾病的症狀,除了用藥以外,中醫師們還會建議病人做適當的「食補」,不論是用藥或是「食補」,都必須先了解每一種食物的個性,以及自己的體質屬性,否則極有可能不但沒補到,還傷了身體!

食物的四種基本個性:溫、熱、涼、寒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吳建隆中醫師、永豐中醫診所院長翁銘權中醫師皆表示,藥有藥性、食有食性,食性和藥性一樣,分為四性(寒、熱、溫、涼)和五味(辛、甘、酸、鹹、苦)。

中醫所說的「屬性」,是指人體在吃了食物以後所會產生的反應。例如冬天最常吃的羊肉爐、薑母鴨,一吃完以後,就會全身暖烘烘的;可是如果夏天吃,可能就無法感到渾身舒暢,而會讓人口乾舌燥,甚至有些人還會生瘡,這就表示它們也是屬於「熱性」。

那什麼是「寒性」呢?在炎熱的夏天,吃到一片冰冷的西瓜,立刻就有暑氣全消的清涼感,所以西瓜就是屬於「寒性」。至於「溫」和「涼」兩種屬性的食物則在界定上較沒那麼鮮明。

食物個性和疾病,密不可分的關聯性
◎疾病性質分「寒證」和「熱證」
一般中醫會將疾病的性質分成「寒證」和「熱證」兩種:
* 寒證:手腳冰冷、怕冷、口不渴、喜歡喝熱的東西、小便透明且量多、大便稀薄而不臭、面色蒼白、精神萎靡等。
* 熱證:發熱、怕熱、口渴、喜歡喝冷的東西、小便色黃或紅且量少、大便秘結、面色紅、煩躁等人體生理功能旺盛、新陳代謝率增加。

◎依據體質,選對食物
從醫學的觀點來看,能夠使人體的能量代謝率提高、產生熱量的食物,即為熱性食物;會使人體能量代謝率降低、消耗體內熱量的食物,則為寒性食物。以下就是「個性」食物的大致區分:
*溫熱性食物:食用後,會在體內產生「熱能」的食材。具有溫補的效果,能強健身體、袪寒除濕。夏季少食用,其他季節都可食用。
*寒涼性食物:食用後,會消除體內「熱能」的食材。能清熱、去火、排毒。
*平性食物:一年四季都可食用,適用各種體質的人。具有平補之效,可維持身體正常運轉、健脾養胃。
根據個人的體質和病證,會有不同的飲食禁忌,因此吳建隆醫師、翁銘權醫師皆表示,原則就是「寒者熱之」、「熱者寒之」、「溫者涼之」、「涼者溫之」,這時弄清楚食物的屬性就很重要了!

◎同性相斥
所謂「同性相斥」,是指盡量避免「同熱」、「同寒」的情況發生,也就是說,夏天不宜吃溫熱性的食物,以免熱上加熱;冬天不宜吃寒涼性的食物,以免寒上加寒;早上不宜吃寒涼性的食物,以免生理機能變得遲緩;晚上不宜吃溫熱性食物,以免和緩的生理機能再受刺激;在寒帶的人,不宜再多吃寒涼性食物,以免身體無法產生可禦寒的熱能;在熱帶的人,就不宜再多吃溫熱性的食物,以免引起身體的燥熱。

◎異性相吸
「異性相吸」的意思是,假使是寒證的病人,就要多挑溫熱性的食物來食用;相反的,如果是熱證的病人,就要多挑寒涼性的食物來食用了。同理可證,如果是寒性體質的人,溫熱性的食物就是首選;反之,熱性體質的人,寒涼性的食物就是身體所需了。
究竟該如何判斷我們是屬於什麼體質?該吃哪種屬性的食物來讓身體更健康呢?下文為您詳細介紹。

結語
中醫講究陰陽平衡,根據個人體質來攝取適合的食物是很重要的。然而無論何種飲食,皆以適量為原則,過與不及都不好!此外,本文僅是簡單的區分體質,但事實上人體是很奧妙的,想要認清自己的體質與適合的飲食,還是要請合格中醫師把脈診斷,才能獲得最佳的專業建議喔!



採訪撰文╱張玉櫻
諮詢╱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院區內兒科&針灸科主治醫師 吳建隆
永豐中醫診所院長 翁銘權


台長: dan
人氣(67)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