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3-15 20:21:24| 人氣23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是誰導出「公有地悲劇」?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商業周刊 13132013/3/14

楊少強

 

檢調偵辦國內教授以假發票申請公款補助一案,國科會為這些涉案教授辯護理由是:學術界「以AB」(買A器材,卻用B器材名義報帳)是普遍現象,該理由是否成立,留待法律解決。經濟學關心的是:為什麼「以AB」會是學界普遍現象?難道這些教授改行到私人企業任職,也可以這樣搞?

有個詞叫「公有地悲劇」(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也就是一塊地是公有的,每個放牧者都盡可能在其上多養牛,最後這塊地的地力就被耗盡。經濟學對此的解釋是:這是因土地沒有私有產權,以致競爭者將資源價值榨乾殆盡。

因此,路邊樹有好吃李子,如果此樹沒主人,李子一定被摘光;公海沒主人,魚一定被撈盡;健保資源名義上是公有的,實際上沒有哪個明確個人擁有產權,反正我不用,你也會用,最後大家的理性選擇就是大家都來用。政府對學術研究補助的經費也是一樣,學者張三不用假發票申請,李四也會申請,那乾脆大家都來申請好了。

想解決浮報申請公款問題,一般人的辦法多是「加強監督」,但證諸實際經驗:多年來健保「加強監督」之聲始終不絕於耳,然而支出依然年年高升。沒有理由讓人相信,對學術補助「加強監督」會比健保來得更好。

道理很簡單,首先,誰來監督這些「監督者」?政府補助學術研究,負責監督者或許是學者出身的官員,但此官員或許和申請補助的學者是同事、朋友,在某種情況下他想「放水」,以利日後該學者幫助他在某些事務上知恩圖報。

官員即使嚴格把關,幫納稅人省錢,也沒有哪個具體納稅人會感謝他,反倒是被申請補助的學者知道了,反而會抱怨此官員從中作梗,日後該學者碰到此官員的相關利害,自然會倒打一耙。如果這個官員夠聰明,他是會去討好那虛無縹緲的納稅人,還是討好那具體的學者同事?

而且,政府補助學術研究的這些資源,監督官員沒有私有產權,他們為納稅人省錢對他們沒有好處,為何要費心把關?

試想,一家書店員工若買台洗衣機,卻用紙張、書本報帳,企業主豈會容許這種支出過關?若醫學院教授買台洗衣機,卻用醫療設備申請政府補助,就可過關,這就是私人企業的錢有明確產權,相關利害人士有動機嚴格把關,但政府補助學術研究的錢沒有明確產權,官員嚴格把關也不會有什麼好處,這種支出自然過關了。

因此,學界普遍用假發票報帳案,是典型的「公有地悲劇」,也就是學術研究補助經費不是私產的結果。國內學術研究補助這種「吃大鍋飯」模式不改,學者用假名義詐領公款的案件就不可能絕跡。

台長: freudhayek
人氣(236)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