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2-19 22:34:00| 人氣38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老人 請與寂寞共處?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2/2/19 聯合報 民意論壇】

 

蔡銘燦/ 藥品行銷人員(台南市)

鳳飛飛過世話題不斷,因為傳言「鳳飛飛孤獨終老」,迫使她的兒子現「聲」澄清,讓人不忍,也不捨。

台灣已步入高齡化社會,老人要如何度過人生最後階段,不僅是照護問題而已。如何面對「孤單」,要怎樣與「寂寞」共處,是必修的課程

鄭進一的「家後」歌詞,開頭就說:「有一日咱若老,無人通孝順……」不就已經明白預告:不要太奢望「養兒防老」。所以,就算老來孤單,也要視為常態,才會比較釋懷。

前陣子,去拜訪經營老人安養中心的友人,聽他談起養老「百態」,不勝感慨。朋友說,養老院是最能看出「孝順」濃淡的地方,子女有錢有心或有錢無心,甚至沒錢也無心,都赤裸裸顯露。比較幸運的,子孫三步五時會去探望關心;有的是子女在負擔費用,顛覆「傳統」。

對老人家而言,這些或許不滿意,至少還可以接受。最不堪的是,把老人家載來,繳了幾次費用,就不聞不問。養老院畢竟不是慈善機構,對於這些「棄父棄母」們,養老院的做法是,超過三個月沒繳費,就把他送到社會局。老來淪落到這般田地,活著變成一種折磨。

 

分析:

古代農業社會所形成的「傳統」思想、道德等等的許多當時的時代產物,在現代社會裡雖然已經顯示出是極其衰敗的東西,但是也還是被為數甚多的人所擁抱。因為,這些在心理發展仍然停留在古代的許多人,他們不知道他們所學習來的許多舊思想、舊道德……,在不同的時代、不同的社會裡是會妨害當今社會發展的。這也是因為他們的心理發展被制約在舊時代、舊社會,因而會感慨現今的「人心不古」

古代的許多老人的壽命比起現代老人要短命很多,他們沒有這麼多的老年時間可以在寂寞、無聊、退化中度過。況且古代的農村社會的經濟範圍很小,沒什麼交通可以像現代經濟的全球化範圍。他們終其一生可能都只是在其田地附近活動,不孝順的子女可能就會被踢出他們生活的農村社會,淪落到其他不知道的可怕社會。所以,在有繼承的家業,又不知道外面的可怕社會情形,只需孝順父母幾年的情況下,自然就會形成那樣的思想、道德。

現代社會的農業人口比例,比起古代農村社會要少非常多。大部份現代社會的工商服務業、製造業的經濟活動,占了大部份的人口比例。大部份的這些人沒有什麼家業可以繼承,社會活動範圍又寬廣,要長期的孝順父母三、五十年是很困難的。這是因為所處的時代不同,所面臨的困難問題也有所不同。

大部份的現代社會裡的老人,就不能像古代老人那樣的只過個幾年的養老生活,然後就到西方極樂世界。而且,所謂的「老人」這個名詞,是教育下的產物。它也會產生心理發展的制約作用。

當人們的年齡到達所謂的「老人」的時候,可能就會自認為自己老了,該享受老人應有的福利,顯現出許多老人會出現的態度。這是一種「社會化」了的「群眾心理」所製造出來的許多人會發生的心理反應。它妨害了許多人的心理發展成為獨立自主思考行動的人。所以,許多老人就這樣的被制約退化成為了嬰兒,完全不能自己生活,需要靠別人的照顧。

如果教育裡沒有這樣的劃分人生的過程,許多人就不會這樣按照這種被制約了的生活,在無意識狀態下的本能反射的度過群眾心理的無聊人生

他們製造了許多人的無聊、寂寞生活,現在又要再開課要求大家要必修的「老人 請與寂寞共處」的課?

沒有人會喜歡寂寞的,只是,他們不知道寂寞是什麼東西,以及寂寞是怎麼產生的?他們只知道,寂寞的心理感覺是很難受的。但是,又不知道怎麼辦?在目前的時代裡只能讓教育界及醫學界予取予求的任其宰割。

台長: freudhayek
人氣(389)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