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9-08 03:40:42| 人氣261|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基因藥物治療 跟懶惰說掰掰?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2011/9/7 中國時報】

 

江靜玲/ 倫敦六日電

科學研究發現,懶惰可能不是藉口,而是基因作祟;研究同時顯示,懶惰可望透過基因藥物治療和控制。

日常生活中,有的人可以持續運動或工作,有人坐在電視機前連起身拿遙控器都懶得動,科學家相信,這些現象與基因有關。研究發現,有兩種基因可以把食物轉變成精力的AMPK酶激素,這種激素可以生產提供肌肉活動需要的能量。

基因中有大量AMPK的人,天生精力充沛,反之則很快就會感到疲憊。科學家以兩組育鼠作實驗。一組植入兩種可能生產AMPK的基因,另一組則無。結果,有可以生產AMPK基因的育鼠,廿分鐘可以在輪子上跑一公里;沒有這種基因的育鼠在輪子快走四十公尺後,便放棄行動。

這是科學家首次發現製造AMPK的基因,科學家相信,這項研究對人體也有類似影響。

負責這項實驗的科學家史坦伯格說,這項發現可望發展一項特定基因藥物,治療懶得動或對運動感到困難,包括肥胖和患哮喘者等活動量不足的人。這意味,懶人未來可以治療,讓人感到運動是愉悅的,久坐不動則不再那麼舒適。

控制和治療懶惰的藥物一旦發展出來,將是與肥胖戰鬥的重要突破。長期以來,專家再三提醒,不運動、單單靠節食,不能讓人大幅減肥。

 

分析:

  漫長的學徒期限,並不見得會塑造出更勤勞的年輕人。按件計酬的技工可能會更勤快,因為他的每一分努力都為自己帶來一分好處。學徒可能會比較懶惰,而事實上也幾乎都是如此,因為努力工作對他來說沒有立即的好處。在低層的行業裡,勞動的甜頭完全在於勞動的報酬。最早嘗到甜頭的人,很可能會最先養成對勞動的興趣,因此在年輕時便有了勤勞的習慣。如果讓一個年輕人長期的付出勞動,卻無法嘗到任何甜頭,他自然會產生厭惡勞動的心態。從公設育幼院送出去當學徒的男孩,被束縛的時間往往比一般規定的學徒期限還長,結果他們普遍變成非常懶惰一無是處

                                                    --亞當. 史密斯

 

懶惰是一種由童年期開始的「成長環境」所塑造出來的「個性」;甚至也可以說是由於「成長環境」的心理壓抑所引發的心理症狀。對於懶惰是基因作祟的科學研究,難免不會落入有種族歧視之嫌。像是過去歐洲人之所以能夠征服全世界,他們當時就自認為是歐洲人天生比較聰明優越、勤奮,乃至有「白種人的負擔」之說產生。但是在過去的大部份時間裡,歐洲人的社會在相對於東方世界裡是很落後的。其實只是透過個人自由的解放,歐洲人的世界才能夠得到發展,因而超越了其他世界。

現在的其他世界,也因為個人自由得到了解放,因而得到發展,正在趕上歐美社會。

據了解,勤勞的內部動力是個人自由的發展的誘因。而勤勞是一個生活的長期過程。若是說靠「激素」來讓人保持長期勤勞,是不可思議的事。因為「激素」的產生,自然的一般原因是個體遭受外部危險的刺激,產生「激素」而使遭受危險的個體使出超越平常的能力來脫離危險;而這樣的能力只是在遭遇危險時的關頭的暫時性行為。若是將「激素」作為勤勞的平時長期性的行為,對個體來說,是會有生命危險的。

況且,自然的激素是有對象性的,也就是針對「外部危險」;但是自然的勤勞也是有對象性的。這些科學家若是利用藥物來治療沒有對象性的勤勞,也許會發生受治療者會想做什麼,但是卻不知道要做什麼的情況。

不過,也許這些科學家發現了什麼新的方法,真的有用。我們拭目以待未來的發展。

台長: freudhayek
人氣(261) | 回應(0)| 推薦 (1)|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