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一申:
大家好。
所謂的愛有很多種,問一百個人也許可以得到一百零一種答案,每個人都有自己對愛的定義,他的分類也有許多種,有友愛,感人肺腑的情愛,有小愛,有大愛,給愛的對象也可以包括人包括事物,對伴侶的愛、對法律的愛、對自己的愛、對食物的愛、對金錢的愛、對學習的愛、對權力的愛、對國家的愛、對別人的愛,數之不盡。但就普遍上的解釋,簡單地來說,愛就是一種情感,你愛上某個人愛著某件事物,會無時無刻都想為這個你所深愛的人或事物付出的衝動。
而愛要怎麼給?所謂把愛給某人或是某樣東西就是指由於心中有這一份愛,所以藉由各種形式付出的舉動,付出的內容包括寶貴的時間、精力、金錢、以及各種等價的東西。
那麼,就今天的辯題來看,愛是會愈給愈多還是愈給愈少呢?我們知道,充滿豐沛情感的眼淚也有流乾的一天。愛也是如此。
我們都聽過,君子之交淡如水,為什麼君子之交要淺淺的,而甜如蜜的話就是小人之間虛假的愛呢?這正是因為我們每個人都是自私的,能給別人的東西有限,好吃的東西自己想多吃一點,冷的時候會把外套棉被一件件往自己身上加,朋友之間的付出也是這樣子的,大家不論是為了何種原因互相交往,也許是意氣相投,也許是互相利用,基於公平原則,我們的付出都會依照自己所受到的恩惠來調整,今天小明幫我抄聯絡簿,明天也許我就會很自然地幫他去福利社買飲料,你付出的和你得到的應該成正比,兩不相欠,但是今天如果小明為了我想要的生日禮物名牌包包,所以三天前就到百貨公司門口排隊,在開放當天和失去理智的民眾互相踐踏進行激烈的包包爭奪戰,當我得到這樣得來不易的禮物時,我回送給他的生日禮物只是一包衛生紙或清潔劑的話,如果你是小明,你會不會覺得暗恨在心?明年還會送我生日禮物嗎?或者是下次還有包包保衛戰的時候還是心甘情願為我瘋狂排隊搶購?
因此基本上小人和君子的心態都是一樣的,只是小人一開始就設下高報酬率的投資目標,如果沒有達成這個目標他們會翻臉跟翻書一樣快,甚至進行秘密復仇計畫,總有一天整到你;而君子在交往的一開始就不打算海撈一票,所以他們彼此之間都不會給對方太多友愛,兩者都一樣會計較,只是君子不打算陷入這種瘋狂追討或報復的情境所以才約定好彼此都不需要付出太多而已。
那麼為什麼我們會如此斤斤計較自己付出的愛?原因就是愛會愈給愈少。
就好像錢或是健康一樣,我們一生出來的時候,都擁有固定的一筆資產,不管這是健康或是先天家境給予的財產,當我們還是小寶寶的時候,擁有家人上上下下從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姑姑表姊表妹叔叔伯伯鄰居阿姨的愛,在一般情況下他們對我們的疼愛,讓我們擁有安全感與被愛的滿足感,讓我們在一個充滿愛的環境底下成長,才造就我們日後去愛人的能力。
用健康來比喻的話,就好比當我們生出來的時候,每個視力正常的小朋友都是1.0或1.2,然而隨著歲月增長,眼睛的使用,視力被我們拿去揮霍在看韓劇打電動或是熬夜唸書上面,不好好保養的話,視力就會被我們糟蹋而淪落為近視眼。
錢也是一樣,你所擁有的財富就是這麼多,當你花一百萬買車,或是花一千塊買花,你所失去的就是一百萬一千塊,所以為了不把積蓄敗光,你必須謹慎地計算開支,每一筆錢都要列入賬簿,或是採取更積極的作為,去投資賺更多的錢回來。
愛也是這樣。你先天上擁有的愛就是這麼多,在成長的路上遇到許許多多的人,有些人幫助你,有些人對你好,有些人對你壞,有些人陷害你。我們不是路上遇到每個人都愛,而是有選擇性的愛。我們合理且小心地付出我們的愛。因為去愛也是要承受風險的,就好像投資一般。你投資愈多,賠的時候就愈慘。你爬得愈高,摔下來就愈痛。當你愛一個人愈深,受傷的時候就愈難復原,甚至賠上了自己愛人的能力,沒有辦法再去愛。
很多人在愛情路上都有過慘敗的經驗,大家也都知道失戀的時候有多痛苦,沒有辦法做任何事,沒有辦法走在日常的生活軌道,除了愛的能力受傷,生活的能力也下降,成為行尸走肉好長一段時間。漸漸地還會出現封閉自己,再也不相信任何人任何愛情的現象。
因為每個人都有自我保護機制,第一次受傷的時候,就會產生免疫能力,好比第一次外來抗原進到我們身體裡,體內的B細胞就會產生記憶,下一次再遇到同樣的病原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加以抵禦。
愛也是這樣子。還沒有經歷過失敗的愛時,我們什麼都不怕,敞開心胸去接納對方,而當我們遭受到背叛或在愛的這條路上受傷時,才會啟動防衛機制,去懷疑下一份愛情或友情,不致於下一次又一下子栽入愛的情緒裡。剪不斷理還亂,正因為愛是糾結的複雜的巨大的互相牽扯的,所以我們容易看不清,容易當局者迷,只有在受挫的時候,冷靜下來才能看清楚,然後提醒自己下一次不要再犯。
這也就是為什麼許多人都承認初戀是最難忘最美麗的,也有人提出跟你結婚的往往不是你最愛的人的說法。因為愛是愈給愈少的,每一個人活在自己身處的世界裡,培養出自己的視野和角度,每個人的見識就是這麼多這麼固定,每個人的感受也是受這些經驗所侷限,今天要一個每天待在學校一天上八堂課晚上要補習假日要準備考試的高中生來說,去體認並實現非洲史懷哲那種無私奉獻的胸襟,幾乎是不可能的。經驗和環境造就一個人的態度和情感,也就培養一個人愛的能力。我們知道,經驗和環境都有限,愛也就有限。當一個生活最平凡,生活只是上課打工或上B,偶爾逛逛街唱唱歌的大學生,要他來談論如何幫助東南亞海嘯的災民,姑且不論他智識上的能力夠不夠,我們首先必須質疑的是他的胸襟夠不夠?他平常追馬子的愛和熱忱是不是足以化為大愛關懷地球村上的人類?我們可以坦承,的確是不夠的。
由上可知,由於每個人能給的愛有限,並且隨著人的成長,願意或是敢勇於付出的愛也愈少,我方認為愛是會愈給愈少的。
文章定位:
人氣(1,387) | 回應(1)|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