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國治(1933-)
1933年生於嘉義縣鹿草鄉頂潭,專長油畫。台南師範藝術科畢業,台灣師大國訓班美術專業學分結業。從事中小學美術教育35年於1988年退休。1954至1962年全省教員展獲特優教育會獎一次、優選一次。1984年至1986年連獲全省教員展第二名、第三名、第一名。於次年推薦為油畫部專業人員組永久免審查。曾任:嘉義縣美術協會理事長九年,現任評議員;嘉義市美術協會任理事、常務理事,現任評議員;台南美術研究會現任評議員;中華民國油畫學會,現任理事、評審委員;台陽美術協會會員。1980年首次油畫個展於嘉義康德藝廊展出,至2000年止共計於台北、台中、新竹、嘉義等地化廊舉行七次個展。2000年第七次個展於嘉義市立文化中心舉辦,為其創作五十年回顧展,把早期學畫、參賽至最近的作品,階段性呈現,給與本地後學者學習有指導作用。
要了解林國治的創作風格,也許可以從名門畫廊老闆吳森基所言「透過不合時宜的西裝和領帶,很難瞭解他的生活方式……;當你與之細談,發現是位頗富情感與思維性的畫家,他雖然活潑,可是個性憨厚,作品顯得呆滯艱澀,又未能帶媚感,但呆滯不媚正如其人,每件作品就給人那種謹慎和氣厚重的味道……」。(註23)表現題材大都是生活周邊的事物,每畫都親臨寫生,作品與生活互動是他作畫的理念之一。在畫法上,保有繪畫教師格物觀察的嚴謹態度,忠實於對象的實在與精神。他的油畫技法嚴謹理性,質感並具,色度豐富。青年時期,從吳承硯處打下良好素描底子,在展覽場域中常獲前輩畫家李石樵的肯定,使他對自己的創作方向充滿自信,不跟隨時潮,強調深耕及內歛特質,在其畫面中沒有華麗的用色,質樸是他最真實的面貌。
林國治油畫歷經五十年的淬煉,早期有不少描寫傳神的自畫像。而菲律賓女傭像更是他近年偶有的傑作。對於台灣鄉間和山野的本土原生種植物、野薑花、蓮花、向日葵、一串紅等的野花,在林國治的筆下,拙趣十足的台灣土味,色彩質樸簡鍊。自1959年起四十年間,林國治對阿里山塔山的情感投入,像1985年塞尚對聖維克特爾特山(The Mountain Saint-Victoire )的描寫,將該山聖化為精神性意義,林國治以小幅到上百號數十張的「塔山」是其一生藝術創作的表現最具符碼特色的聖山,畫友們因而將塔山與他連想在一起。(2003年國美館發行,日創社出版,李伯男、戴明德著「台灣美術地方發展史全集-嘉義地區」p96、9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