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樣的機緣,能讓人穿越時空,來到唐朝,伴隨著連續六次進京趕考「摃龜」的失落詩人,隔著江火,感嘆世事弄人?香煙裊裊的誦經聲中,千年後,隔著大佛,看見唐伯虎初見秋香廟堂中的悸動?「吳王墓、虎丘、獅子林、拙政園、寒山寺」這幾個大家或許熟悉、或許不熟悉的地名,有個共通的連結,叫做...「蘇州」。在即將結束大陸工作的前夕,我有幸能遊歷蘇州的幾個知名景點,體驗文化中的「上有天堂,下有蘇杭」。
蘇州人眼中,「園林、絲綢、小橋流水、碧羅春」是四大代表。「寒山寺」能以黑馬的姿態,一炮而紅,全靠「張繼」的「楓橋夜泊」。張繼不是蘇州人,楓橋在哪,可能...也不可考。成就寒山寺的,不外乎是傳誦千年的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在不是例假日的週一,到訪這座古剎,遊人如織。午後一刻,氣溫約35度,夾雜在日文、英文、中文的導覽聲中,我揮汗、雙手合十,對著大殿中的菩薩禱告。鍾樓裡,遊人擊鐘傳來的聲響,不曾間斷。千年前的深秋午夜,張繼惆悵自己的仕途,卻不知無法入眠的思愁,日後成就了這座古寺。
根據考證,寒山寺裡的確有兩位和尚,名「寒山」和「拾得」。寺中的後殿,也供奉著這二位和尚。寒山寺雖不大,但日本遊人不少。主要是,日本新年午夜,到廟裡敲鍾祈福的儀式,和「夜半鐘聲」的寓意相近。在改革開放主義的號召下,寒山寺也走上商業行銷包裝,在新年子時,敲起祈福的鐘聲。讓身處異地的日本人,因此有了歸屬的認同與感受古詩意境的慰藉。
在寺中的一隅,羅列著歷代書法大家的臨摹碑拓,如康有為、岳飛...,十幾二十幅。有趣的是,導覽碑拓時,中籍的導覽員,幾乎個個慷慨激昂。講話的聲音,從小蜜蜂中,高八度被擴散出來。痛批抗戰時,日本人的燒殺掠奪、破壞文物。中國人為了抵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侵略,捍衛文化寶藏,所付出的英勇表現。看見旁邊為數不少的日本人,讓我想為導覽員的「義舉」拍拍手,但卻也臉上三條線。
在蘇州,體驗市井小民生活的方式,就是雇艘船擺渡。在小橋、楊柳、和水波的倒影中,搖搖晃晃,感受河道的靜謐與岸邊居民的閒適。船夫搖著船,豪爽的哼著歌,熟悉介紹每座橋的歷史。在年近千載的河道中遊歷,彷彿「划」進莫內名畫「睡蓮」的世界,讓人驚豔水鄉的柔美。這感受,對於沒有水路生活體驗的台灣而言,有著莫名的魅力和嚮往。
蘇州的園林,細緻典雅。小橋流水、亭台樓閣、依循著細膩的工法,醞釀著景中的景、和景色之外的寓意。曾經在「大陸尋奇」的節目中,看過許多關於江南園林的介紹,心神響往。但一切都不如親身走一趟蘇州,要來得讓人清晰了悟。江南園林中的極致經典,就屬和北京「頤和園」,並列中國四大園林的「拙政園」。
進拙政園,建議一定要雇個導遊。雖然園林足以讓人讚嘆,但能清楚知道歷史的典故,會讓人更感佩於前人設計的智慧與巧思。幸運地,我們遇到了一位身著絲綢,手拿檀香黑扇的姑娘,當導覽員。她的媽媽是位繡娘,談吐舉止都似出身不錯的人家。一路上除了「拙政園」本身的歷史、典故介紹得清楚仔細,她也細細的告訴了我們,蘇州絲綢的柔美、茶點的細緻、與碧羅春入口的甘美。一趟導覽將近兩小時,60元人民幣。
雖然拙政園不大,現在開放的區域可能只有原先園林的1/4,但穿梭在庭台樓閣間,後景幫稱前景,相互借景、在視覺上,造成了無止盡的延伸效應。一整趟遊歷下來,沒有一處的景色重複。聽說,曹雪芩筆下「紅樓夢」裡的大觀園,就是以拙政園做為藍圖。雖然曹雪芩不是蘇州人,但因為父親當時任職的官「蘇州監織」(名稱不確定),負責進貢朝廷的絲綢,所以曹雪芩的童年,有六年的時間,都在這座園林裡成長。清朝初年,拙政園的一角,也曾是太平天國「忠王」的辦公處,因為建築,狀似一條「見首不見尾」的龍。
一座園林,看盡了明末、清滅、民國到現在。如同成就寒山寺的張繼,王獻臣同是仕途失意的政客,罷官回家後,興建園林供私自使用,因此取名「拙政」。五百年前,王獻臣花了近十六年,繪製、建造了這座林園後,卻在建成後的第二年去世。接著,他兒子的豪賭,讓王家只花了一夜,就輸掉了整座園林。有人說,這是因為拙政園的風水不好。因為原址的前身,是座寺廟。拙政園蓋在被燒毀的寺廟上,所以造成王家衰敗。另一說,「拙」這個字不好,因為「拱手讓出」。
林林總總的典故傳說,刺激著我內心中的想像力。前人的智慧,成就了蘇州在南方林園的地位。文化的精深博大,在此刻,讓我的內心,微微溫暖的感動著....!
※ 文章頁首的照片,取景自「虎丘」,頁尾的照片取景自蘇州另一園林「獅子林」
文章定位:
人氣(679) | 回應(3)|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