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9-18 12:44:42| 人氣219|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惡魔的淚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名:惡魔的淚珠
作者:傑佛瑞‧迪佛

《角色》

FBI警探:瑪格莉特‧陸克思、凱吉、
文件鑑定專家:派克‧金卡德
無情的殺人:掘穴人(大衛‧修斯)
吉柏‧哈沃(被車意外撞死的主謀)、
連納‧哈帝(服務於特區警局)、艾德華‧費爾丁、
托比、約翰‧伊凡斯博士、亨利‧蔡斯曼、
安德魯‧史隆(私家偵探)、瓊恩‧馬洛爾、
傑洛德‧甘迺迪(華盛頓特區市長)、杰菲斯(幕僚長)


《引爆時間點》
上午九點→下午四點→晚上八點→午夜十二點(結局在今晚)

同樣是《傑佛瑞‧迪佛》這位大師的作品,
雖說有別於神探萊姆系列,但讀起來依然精采過癮,
真不禁懷疑為什麼作者的腦袋可以有如此豐富的想像力,
不僅情節的鋪陳緊湊誘人(透過殺人預告時間的緩緩逼近),
就連角色(不論好壞)的內心獨白也都能仔細推敲兼顧到,
一會兒要替正義的一方構思,一會兒又得換邊設想,
難道不會因此罹患人格分裂症嗎?

且書後的文案也寫的很精采,
一場勒索案件,卻因主謀不幸意外身亡,
導致縱使警方願意交出贖金的情況下,
也沒人能出面及時阻止掘穴人的瘋狂舉動,
而要找出主謀與掘穴人的背景關係,
唯一的線索卻得靠文字鑑定師從字裡行間去嗅出那股邪惡的氣味。
短短的一封信勒索信究竟可以透露出什麼樣的玄機;
短短的一封信作者究竟該如何掌握節奏來貫串整部小說?
最後謎底的揭曉,案情的峰迴路轉,
還正是如文案所說的那樣,
靠的是那一滴獨一無二的『惡魔的淚珠』,
『惡魔的淚珠』的一大發現就如龍點睛的般使整個故事頓時活現起來,
首尾相貫的同時也呼應了書名,真不失為一本精采的推理小說!

此外想再摘錄一則腦筋急轉彎如下:
『有個農夫養了幾隻雞,一直被三隻老鷹偷吃。
有一天他看見三隻老鷹全蹲在雞舍的屋頂上。
農夫的槍裡只有一顆子彈,老鷹彼此蹲的很遠,他開槍的話,
只能打中其中一隻。他瞄準最左邊的老鷹,開槍打死,子彈並沒有反彈。
請問屋頂上還剩幾隻老鷹?--【072】』

這則是穿插在故事中的腦筋急轉彎,
書中的幾位角色都有對於這樣的提問給出自己的見解,
有些人會仔細思考問題中的陷阱,
有些人則是不假思索地直接說出答案,
仔細思考不輕易給出答案的人會覺得這樣顯而易見的問題絕對藏有玄機,
而不假思索的人則覺得問題何必想的太複雜,
有些答案就是這麼簡單,那麼這問題有標準答案嗎?
在書中是沒有給出標準答案的,
也正因為沒有標準答案,所以給出了諸多的可能性,
更給出了每一個人答案的包容性,
不過在後記的部分,
作者倒是有現身跳出來說說自己的想法是如何,
才不得不佩服作者的腦袋確實都在框框外,
也就是一直都是保持開放性,所以能考量到的層面都廣很多!

而這次作者在人物形塑的技巧方面又讓我給發現了另一高明處,
那就是巧妙地安插一腦筋急轉彎,
透過相互問答的方式,瞬間就讓眾角色的想法個性突顯出來,
畢竟角色眾多,如何讓角色的想法顯現出來,
拋出一個問題藉以引出眾人的想法,還真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最後想再摘錄幾段角色伊凡斯的語錄:
【1】‧
『如果綽號是這個死掉的共犯想出來的,我們就能對這個共犯多一層認識。
如果是掘穴人自己想出來的綽號,我們就能對掘穴人有多一層認識。
是這樣的,命名或取綽號的心態,很適合用來做心理分析。
比方說,你和我自稱「顧問」,其中不乏心理涵意。
自稱顧問的話,表示願意放棄部分掌控權,以減輕責任,迴避風險。--【223】』
【2】‧
『有了小孩以後,感覺好像失去了大腦的一部分,
被小孩偷走了,再也要不回來。做父母的人老是擔心小孩難過,
擔心小孩走失,擔心小孩傷心。父母怎麼還能正常運作,
有時候連我也感到驚訝。---【225】』



附註:
《掘穴人的背景資料》
『一個舊案子,在1930年的一個英國人,邦斯多,
是貴族,子爵之類的頭銜。
自稱跟家人同住,不過房子裡只有他一個人,
後來有人發現他殺了老婆和幾個小孩,也殺了兩、三個當地的農人,
在豪宅底下挖了好幾條隧道,把屍體藏在裡面。還防腐處理過。
因此,媒體稱呼他「掘穴人」,因為他愛挖地道。』

台長: ~~萍水相逢~~
人氣(219)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生死書叢似蠹魚 |
此分類下一篇:藍色駭客
此分類上一篇:占星術殺人魔法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