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0-23 00:17:45| 人氣47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失竊的孩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書名:失竊的孩子
作者:凱斯、唐納修

主角:
【亨利‧戴→A一袋】(人類被調換為妖精時的稱呼)、
【古斯塔、盎格蘭→調換兒→亨利‧戴(被調換兒所替代為人類的稱呼)】
活躍於林中的調換兒:
伊格爾(首領)、貝卡、小黑斑、洋蔥、司馬烈、凱雪莉、
琪薇、波瑪、路喬、藍哥、簡查拉、A一袋
配角:
麥恩司(擅長催眠)


自己會想試著翻翻閱讀這本書,
其一無非是該書的封面對我來說有股莫名的吸引力,
一顆參天巨樹與一位小男孩儼然成了一大一小強烈的對比,
每當自然界的現象與人形成一大一小的突兀對比,
就會於心當下萌生驚嘆與驚奇;
其二則是在線上書房中瞧見太多讀者給予的評價都還不錯;
其三內容是關於一個小孩自小人生就被偷走、掉換的故事,
看似匪夷卻又發人深思,
於是一段【追尋過去,試著找回自己】的題材就令我躍躍欲視囉!

當隨著故事的情節逐步踏入【亨利‧戴】所追述的回憶中,
遂頗有同感地聯想起自己隨著年紀的漸增,
又何嘗不是對童年的記憶也漸感模糊甚至可說成是遺忘呢?
於是…有時候的自己也不禁會懷疑起自己是否真曾擁有過那段孩提歲月?
如果真的是曾經擁有過,那麼在變動不居的生命歷程中,
每段逝去的過往又該如何一一地去查證與尋回呢?
然而再深入地探討的話,便又會涉及到為什麼人會想回溯過往?
究竟是好奇心作祟的成分居多呢?還是潛意識裡並不滿意當下的生活,
而試圖從過往中找出令自己當下困惑不已的癥結呢?
還是僅僅為了逃避現實而試圖耽溺於美好的過往中?
像自己本身也有寫寫網誌的習慣,每當一篇網誌的完成,
隔天在看就會興發一種陌生的感覺了,
更遑論是事隔多年後的於偶然間的再次閱讀,
想必陌生感更會令人興起陣陣迷網吧!這真的是我嗎?
我真的有歷經這些事件嗎?究竟是成長了?還是早已失落了自己?
『曾經是我們的家,曾經發生過那麼多事情…但如今,
在有人把這一切全部擦掉,像擦掉一個字或一條線,
然後在那裡再覆寫上另一個句子。
…這整個景象不禁令人懷疑,自己的故事是真是假。』A一袋如是言。



【失去名字,是遺忘的開始】A一袋如是言。
對於書中曾出現的這句話,自己其實是深有感受的,
其實失去名字在我看來就是一種對自我的迷失。
猶記有首詩如是云:『未生我前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知我,合眼矇矓又是誰?』
自我的迷失是可憐也是可怕的,
可憐的是找不到自己的根,日子僅能如浮萍般隨處飄盪,
給出的感覺就是輕飄飄的,沒有絲毫的分量,
也就沒有一股貞定感的永恆力量盤踞於心,
那麼人不是流於遊走在空虛的寂寞裡就是在迷惘裡
可怕的是當人耐不住寂寞與走不出迷惘時,
生命就會自尋找出路找管道,藉由尋找刺激來衝破當下百般無聊的窘境,
倘若管道尋求適當那都還好,怕的僅是一失足所造成的終身遺憾!

『就我的暸解,作者的心裡要是沒有一個或更多的讀者的話,
他是不會寫書的。』路喬說:
『一個人不會花很多時間和氣力,只為自己一個人寫書。
即使是一個日記的作者都預期他的鎖會打開。』
會注意到作者穿插於小說中的這段話是否自己也如其所說一樣,
在屢用文字打造了一間間無形的牢房,在自我的潛意裡,
其實也是暗自希冀有一天這間牢房是能被打開的!


其實作者在型塑A一袋這角色時,其疑問是超多的,
心中總是藏著千千萬萬個為什麼?
『為什麼小黑斑要不告而別?為什麼我會有全部寫下來的欲望?
為什麼我不能跟其他人一樣呢?
為什麼這世界什麼事情都有人做過,什麼問題也都被回答了,
但是,還是有些藝術家敢拿出新的東西到這世界來?』
自己會注視到這麼多的為什麼?
如果以佛家常說的萬法唯心造來自我檢視一番,
那麼我心中的世界其實就是個【布瓜的世界】。

『好幾個季節過去了,直到有個機遇最終讓我意識到,
小黑斑是遠遠超過【遺忘】的。』
當我看到A一袋說出這段話的時候,
我就格外地注意從敘述間,段落中找尋他所謂的機遇到底是什麼?
究竟是什麼樣的機遇喚醒了A一袋悄埋心中的渴望?
原來就是偶然的旅人於偶然途中所遺留下的一本詩集中的一個句子
【心靈的悸動,多於血液的脈動。】!
一個簡單的句子卻有著如此神奇的魔力,
拿來與現實世界相對應,作者絞盡腦汁的創作、
讀者從中獲取的心得分享又何嘗不是一種看不見的神奇效應在持續著…
持續著喚醒人人內心深處曾經有過真正的渴望!

『寫作是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
『…故事是被寫下來的,而寫在書上的字句就是最好的證明,
還有什麼會比文字更固著、更永恆不變,它描繪的人和地點,
比起變動中的世界還要真實。』
『為了創造我調換的意義,以及和小黑斑在一起的意義,
我要寫下這個故事。藉著寫什麼與不寫什麼,
我可以掌握具有重要性的,並且表現出生活底下的真相。』A一袋如是言。
每當自己看小說的時候,老是有股聲音在耳提面命著自己,
不管劇情都動人情節多逼真,別忘了它僅是一種虛擬的情境,
它絕不是為了讓你誤假為真地陷入該情境就此無法自拔,
而是提供一種反省的管道好讓你從中有所領悟再回頭檢視、
修正自己當下的生命!
但如今透過A一袋的這番論點,
不禁也會有所質疑如果一個人的過去不曾被記錄,
那麼當人消逝了又該如何去證明這人真的曾經存於世呢?
難道諸多的文獻資料所描繪的不會是一個不存在的人、事或者物嗎?

令我看的有點眼花撩亂的點,
莫過於在亨利、戴生命的探索歷程與A一袋的追尋自我漸漸重疊的時候,
然而故事的高潮起伏也正顯於此,命運曾經交錯的彼此,
如今隨著故事的尾聲漸漸地又將再度匯聚,
被調換的兩人究竟最後做了什麼樣的選擇?
原來彼此都選擇了接受當下既存的事實!
A一袋選擇用故事道出這段親身經歷的複雜過往,
並去尋找曾經於生命中一度顯現的真愛---也就是小黑斑囉;
而亨利‧戴則是透過一場【失竊的孩子】音樂會的表演:
覺察、追尋、悲嘆和贖罪來道出自我的人生真相,
也重新面對自己以懇求妻子的諒解,
換來【當我放下過去時,過去也放下了我】的真實解脫!

台長: ~~萍水相逢~~
人氣(473)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生死書叢似蠹魚 |
此分類下一篇:河童‧羅生門‧地獄變
此分類上一篇:東京奇譚集

朝雲
這本是我2007非常想看的幾本書之一
不過最近實在沒空
看了這篇評論
又燃起了想看的念頭啊
2007-10-25 01:04:49
~~萍水相逢~~
這本失竊的孩子 其實還蠻好看的說
看完感受很深 有機會我會再回來翻翻的
畢竟 現階段還有許多想挑戰的小說 等著我
目前就是在看 【失物之書】跟【綠色奇蹟】囉^^
2007-10-26 21:31:55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