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其實是一段由頭腦走到心靈的旅程。我們計畫出人生困境的考驗來促成這段旅程的發生,困境敲開我們的心,好讓我們更瞭解它,也更懂得去珍惜它...
或許你會覺得出生前計畫這個概念聽起來很嚇人,特別是計畫痛苦經歷的那個部分。我很能體會這種感覺。對大部分的人來說,這個說法以嶄新且極端不同的角度來看待我們所身處的世界,以及我們走這一遭的目的。越是擁有傷痛的人生經驗,越是讓人難以接受這個說法。
我對於這個想法的理解、接受,乃至於最終的全心擁抱,這其中的過程變化相當緩慢,而且歷經了好幾個階段,特別是我人生中最痛苦的幾段歷程。而在每一個階段中,我都能感覺到過去的傷口開始癒合。憤怒與怨恨的情緒消返了,取而代之的是平靜與喜樂的感受。我看見生命的美好,而在過去,同樣的生命卻令我茫然不知所措。
我寫這本書的目的並不是要說服你相信出生前計畫的真實性,而是希望秉著説明他人的精神,提供一個改變我人生的想法。我只希望你能考慮這個想法的可能性。你並不需要相信這個說法才能從中得利。你只需要自問:如果是真的呢?如果真的是我自己在出生前就計畫好這樣的經歷呢?我為什麼要這麼做?僅僅是如此自問,就可以賦予人生困境全新的意義,並展開一段自我發現的旅程。這段旅程並不需要你去信仰靈學或超自然的力量,只要你對自我成長和增進智慧有興趣就行了。
在書中你會讀到十個勇者的故事。你會知道他們在出生前為自己計畫了什麼及其原因為何。瞭解出生前計畫的過程就很像是在觀賞一座雕塑。如果你真的想要好好欣賞一件雕塑品,你不會只從一個角度去看它。相反地,你會繞著雕塑走上一圈,在某些地方停下來,由全新的視角來觀看,並且突然發現之前所看不到的差異。每一個故事都是一個角度。從十個不同視角來觀看出生前計畫這個想法,你將會得到更完整、更全面的理解,比起只從一兩個觀點來解釋或做純粹的理論探討要好多了。
我強烈建議你用「心」來閱讀這些故事。「心」比「頭腦」知道得更多,也更有智慧。理性的分析只能讓你理解你所能理解的,而本書中的故事卻是要讓你去感受。當你是個不滅的靈魂時,你計畫了目前的這個人生,那時的你根本不在乎頭腦能夠理解什麼。相反地,你希望去體會那些藉由肉身的生命所帶來的感受。
人生困境的考驗則是創造那些感受相當有力的方法,而這麼做,對於靈魂的自我瞭解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頭腦並不能完全理解這些感受的意義,事實上,頭腦還是種阻礙呢。從許多方面來說,生命其實是一段由頭腦走到心靈的旅程。我們計畫出人生困境的考驗來促成這段旅程的發生,困境敲開我們的心,好讓我們更瞭解它,也更懂得去珍惜它。
要開啟通往心靈的這扇門,同理心就是鑰匙。有了同理心,才有可能去理解這些故事及其背後的心靈意義。正如書中這些人需要勇氣來計畫他們的人生考驗並且與你分享,你也需要拿出勇氣來將心比心,進入他們的世界。我相信同理心能夠療愈傷痛。如果你想尋求療愈的力量,那麼你會發現,你的勇氣將得到報償
這一章會提供你一些基本知識,讓你可以更明白故事中所說的超自然力量是怎麼一回事。如果你不太瞭解何謂超自然力,那麼其中的一些想法可能會讓你覺得實在太不合常理了,就像我也曾經這樣想過。我希望你能有點耐心。這些道理有著非凡的意義,而且當你看到這些道理是如何在故事中發揮作用時,你就會知道它們是真實可行的——而當你把這些道理也應用在你自己的人生考驗上時,只會發揮更大的力量。此外,這一章也會概述我在這些受訪者的生命藍圖中所發現的共同點。有了這些資訊當作路線圖,你就可以在一個架構中,具體看見這些受訪者所分享的智慧為何。
一、為什麼我們要轉世為人
我們在出生前所做的這份計畫脈絡深遠,而且細節分明。這份計畫包含的絕不只是選擇人生考驗,其背後還有更深刻的意義存在。我們選擇自己的父母(他們也同樣選擇我們)、我們選擇要在何時何地出生、要上哪幾所學校、要以何處為家、要與哪些人相遇、要與哪些人發展怎樣的關係。如果你曾對某個初見面的人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你很可能真的早就認識他了。
這個人很可能是你出生前所擬的計畫的一部分。明明是第一次看到或聽到某個地點、名字、影像或句子,你卻有種詭異的熟悉感,其實,那正是你對轉世投胎前所討論的事項的模糊記憶。在許多人生考驗的規畫會議中,我們會使用出生後所將使用的名字和外貌,這樣的作法可以方便我們在肉體的世界中認出彼此來。所謂「似曾相識」的感覺通常都來自前世所發生的事,但也有很多似曾相識的事情是對出生前計畫的記憶。
當我們來到這個肉體的世界後,我們便忘了自己原來是個靈魂的存在。在轉世為人之前,我們早已知道會出現這樣的自發性失憶症狀。身為超凡的靈魂,我們希望能忘記自己真正的身分,因為,在記起自己是誰的過程中,我們將更加認識自己。為了獲得更深刻的覺知,我們離開了無形界——一個充滿喜樂、安詳與愛的地方——因為在那兒,我們無法體驗與自身相反的一切。
你可以試著想像一個只有光的世界。如果你從未曾體驗過黑暗,你如何能夠理解並懂得欣賞光明的意義?就是那份黑暗與光明之間的對比,為我們帶來了更深層的認知,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對比,最終我們將記起真正的自己。
肉體的世界能夠帶給我們這份對比,因為這個世界擁有所謂的二元性:上與下、冷與熱、好與壞。二元性中的悲傷,讓我們更懂得何謂喜樂。而這個世畀中的紛雜擾攘,則讓我們更懂得珍惜平安和諧。我們可能面對的憎恨怨慰,更加深了我們對愛的瞭解。如果我們從未體驗過這些人性的面向,我們如何能懂得自己的神性?
想像你原是來自一個終年演奏著全世界最美妙樂音的地方。這樂音不但令人深深沉醉,而且光華萬丈。終其一生,你都會持續聽見這樣的音樂。這音樂從不止息,但這也代表了沒有其他音樂在這個地方出現過。有一天你突然發現,正因為你一直在聽同樣的音樂,反而讓你沒有真正聽見。意思也就是說,你並不真正瞭解這音樂的意義,因為你從來不曾聽過其它的音樂。
因此,你下了個決定,你要真正去瞭解這音樂的意涵。這時,你要怎麼做才可能達成目的呢?有一個辦法是: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也許那裡有不同的音樂,而那音樂裡有著刺耳的音符,或是不協調的樂章。這樣的對比會讓你對總是在家鄉聽見的音樂產生新的認識與欣賞。
第二個辦法是: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並且用你的記憶把家鄉的樂音重新創造出來。將那悅耳無比的音樂創作出來的經歷,會讓你更深入理解這些音符的美好。
還有第三個辦法。這個做法比另外兩個更有挑戰性,不過也能夠帶來更大的回報。你發現,要獲得真正深刻的理解,你可以去一個沒有家鄉音樂的地方,並且在那裡重新創作出同樣的音樂,不過,得在你已全然不記得那音樂是什麼的情況下進行。憶起家鄉那動聽無比的樂音,並重新將之創作出來的經歷,將會讓你對這音樂本身的偉大,擁有最豐富、完整,並且更延伸的體會。
所以,你勇敢啟程前往這個提供第三個辦法的世界。在那兒你聽見了音樂,而由於你已經沒有記憶,所以你認為那就是你聽過唯一的音樂了。這些音樂中有些曲子很悅耳,但也有許多曲子聽來非常不協調。這些刺耳的調子在你心裡累積成了一股想望——最終將成為一個解答——那就是,重新創作出原始的音樂。
很快你就開始自己譜曲了。一開始,你很容易受到這個新世界中音量極大的音樂所干擾。然而,隨著時間過去,當你從傾聽外在的雜音轉移到傾聽你心中的旋律時,你的音樂創作就有了美好的進展。最後,你譜出了一曲傳世之作,而就在你完成之際,你突然想起一件事:你所譜出的這首傳世之作,正是在家鄉演奏的那一首樂曲啊。
這個記憶又喚醒了另一件事:你,就是那音樂。這並非是你在自身之外所聽見的聲音,它就是你,你就是它。藉由在一個新世界創造自己,你現在已經完全知道自己是誰了——真真正正知道——如果你從不曾離開「家」,你絕不可能擁有這樣的自我認識。
這樣的體驗正是靈魂所渴求的。每一個靈魂都是神性的火花,而每一個人——人類——都是靈魂能量的一部分,以肉體的方式呈現。每一個人的組成,都包含了只存在於短暫肉體生命裡的特質,以及一個永生不滅的核心,而這個核心會在人死後與靈魂重新結合。靈魂無比浩瀚,遠超過任何個人可以衡量,然而每一個個人對靈魂來說卻也都是不可或缺的,靈魂深深摯愛著每個個人。
重要的是,每個人都擁有自由意志。所以,有人接受生命困境的挑戰,也有人會排斥拒絕。塵世是個舞臺,在這個舞臺上,有人照著出生前所寫的劇本來行動,也有人拒絕照章演出。我們選擇如何回應挑戰——是憤怒與苦楚,或是愛與關懷。當我們知道是自己計畫了這些人生困境的考驗,該如何選擇就變得既清楚又簡單得多了。
當我們存在自己的身體裡時,靈魂會透過感覺來與我們溝通。像是開心的感覺、平靜的感覺,還有興奮激昂的感覺,擁有這些感覺時就表示,我們與自己最真實的本質是一致的,這本質就是一個充滿愛的靈魂。而恐懼或疑慮的感覺就剛好代表相反的意義。我們的身體是個極度敏感的能量接受器(同時也是發射器),透過感覺,身體會告訴我們,我們真正的自己與眼前所呈現出來的自己是和諧一致,抑或是背道而馳。
二、我們為什麼要設計出人生困境
生命計畫的制訂讓我們可以在記起自己真正是誰之前,體驗到自己所不是的。這意思也就是說,在我們重新創作出家鄉的交響樂之前,我們會先將其它錯落不齊的聲音探索一遍。這個模式在我開始為這本書進行資料研究之後,越顯清晰。我把這類的生命藍圖稱為「反面學習」計畫。
舉例來說,一個非常熱心關懷的靈魂想要更認識自己的熱心關懷,那麼她可能會選擇投胎到一個極度不正常的家庭。當她身處於缺少關愛的對待中,她就能更深刻的體會關懷。缺少某樣事物,正是學習其價值與意義最好的方法。由於外在的肉體世界缺乏關懷,迫使她不得不向內心尋求,也就是在這兒,她發現自己的關懷之心。
就在缺少關懷的肉體世界與她自身內在的關懷之心之間,她對關懷有了全然的理解,也因此,對自己也有了全然的認識。從靈魂的角度來看,這些學習過程中必然的痛苦是短暫的,然而其所帶來的智慧卻是永恆。本書中的每一個故事都有反面學習的成分在內。
記起我們真實的身分——崇高、無遠弗屆、永恆的靈魂——是超越人生困境的方法。比方說,認為自己就是這個肉體的人,一旦肉體受到嚴重的毀損,他們就會感覺到極大的憤怒。然而,其它那些肉體遭受到同樣損壞,但認為靈魂才是自己的人,其所感受到的痛苦就會小得多。
由於我們的人生困境呼喚我們記起自己是靈魂,這一件最初帶來痛苦折磨的事,最終也得以緩解。將自我認知從人格——肉體擴大到靈魂的作法,可能會減輕我們身體上的痛也可能不會,但是,這麼做絕對可以減少我們心裡的苦。這樣的覺醒既是人生困境的目的,同時也帶來了極大的説明。人生的困境挑戰讓我們對生命重燃熱情,那是我們在投胎為人之前所擁有的熱情。這件事本身,就值得大肆慶祝了。
當我們覺醒過來,或是以其它各種正面的方式來回應人生的困境挑戰時,我們就開創出了一條「能量通道」,這條通道讓其它人可以更輕鬆地去面對他們的人生困境——或從中振作起來。這個想法建立在一個前提上,那就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能量都與彼此互相連結,並且交互影響。本書中的故事在在都表示出,我們每一個人所能產生出來的影響力,遠遠超過我們自己所知。也因為我們能夠對這個世界產生強大的影響,這份能力同樣也就成為一個絕佳的機會、一份重大的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是一顆種子,栽種在我們這個世界目前的振動之中。當我們透過人生困境所帶來的成長而發出自己的振動頻率,我們也從中提升了這個世界的振動頻率。正如將染料滴入杯水之中一般,每個人都會改變這個世界的色調。當我們發出歡欣的感覺,即便當下我們是一個人獨自站在山的頂峰,我們仍會發射出一種頻率,讓其它人更容易感受到歡欣。
當我們發出平和的感覺時,我們會與某種能量共振,而這樣的能量對於結束戰爭是有所説明的。當我們懷抱著愛,我們會讓其它人,不論是那些我們認識或永遠不會認識的人,都更能去愛。也因此,我們是誰這件事,比起我們可能會做的任何事都要來得更有意義許多。
在本書第七章中,你會認識克莉斯汀娜和她的指導靈卡珊卓。對於「能量通道」,卡珊卓是這麼說的:
一旦接受了人生困境的挑戰,這個人就會接收到之前曾經開拓過這條路的人,所留下的療愈能量。這條光之道路以關懷與療愈的愛鋪設而成,而這份愛與關懷也提升了(之後)走上這條路的人的頻率。
從某個特定的人生困境挑戰中學習並重新站起來,提升了這個克服挑戰的人的氣場。其他同時在場的人也會產生某種感覺,使他們感到沐浴在希望與信心之中。這樣的體驗並不一定是一模一樣的,只不過,療愈的頻率能夠帶領著靈魂前進,但是靈魂本身一定要準備好接受帶領。雖然(接受者的)肉體並不會因之改變,或得到符合物質世界標準的「治療」,但是靈魂的確往更高處提升了。
受苦的經歷對靈魂來說是無比靈斯重的一份禮物,對那些被挑選來協助靈魂走上療愈之旅的其它人來說也是一樣。受苦的語言本身自成一種頻率。身在其中的人從眼裡、心裡、腦子裡,散放出這個頻率。它的影響既深遠又世俗。看見它、相信它,並且把愛與關懷分享給那些需要的人。正是因為那些微小且有意識的行為和善意,療愈才有可能產生。我們應將美好良善的想法發送出去,即使身在遠方,可以因此受惠的人還是能夠接收得到。
正如我們的能量能夠在這個空間中傳遞,同樣地,這股能量也可以延伸到另外的空間之中。你會在文中讀到所謂「較高」或「較低」的維度空間。較高不代表較好,而較低也不代表較糟,這些詞彙只是單純用來指稱頻率的不同而已。在較高的空間中,頻率振動得比我們的空間要快,因此較高的空間是非物質(非肉身)的,但是這種較高的頻率不但與較低空間的頻率重迭,也包含了較低的頻率在其中。簡單來說,所有皆為一體。也正是因為如此,我們每個人所發出的頻率,無論是愛或恐懼,都會朝無盡的外界發送,並且影響到非肉身的存有,以及其他那些看起來好像在離我們很遠的「某處」的人。
當你在讀這些故事的時候,最好牢記在心,我們在討論其中某些概念時,語言是有其限制的。比方說,有時候我會以「從無形界來到這裡」表示投胎,也會用「回無形界去」形容肉體死亡後這些人的狀態。這些詞彙與其它類似的字眼,都只是希望表示出概念上的轉換,而非指實際地點上的異動。這些字詞並不是要暗示維度空間上的區隔。化身為人並不是真的讓我們從永恆的居所離開,應該說,僅僅是限制我們無法看見非肉身的部分罷了。而死亡,則移開了阻擋在無形界與我們之間的那層薄紗。
要能完全瞭解為什麼我們選擇去經驗人生的困境,一體與分別的概念非常重要。當我們是靈魂時,我們持續處在一種覺知當中,我們知道自己與其它人之間有著密不可分的連結。我們知道自己與他人是一體,而且其實,我們與宇宙萬物皆是一體。無條件的關愛與慈悲就是我們最真的本質。即使我們擁有個別的特質,我們也不認為自己與他人之間有所區隔。不過,對人腦來說這個基本觀念卻是自相矛盾的,因為人腦在設計上很自然就會產生「有所區別」的假像。
當我們以靈魂的角色投射自己一部分的能量到肉體上時,我們故意讓自己只能把焦點放在肉體上,也因此,阻斷了我們對「一體」的認知。正因為我們縮小了感知範圍,使我們得以去計畫那些我們的角色已經事先設定好的人生,並且為彼此提供人生困境的挑戰。我們希望自己能以愛來回應這些挑戰。如果我們做得到,那麼在這一次的肉體生命結束後,我們會回復成靈魂,並且更加深入體會到何謂憐憫、同理心、一體,這些在我們的意識中曾短暫被蒙蔽住的體認。
如同本書中的故事所示,我們計畫這些人生困境的挑戰,是為了要達成某些目標。
1、一個最常見的目的是為了獲得療愈,特別是:從過去幾世中所留下的負面能量中獲得療愈。這麼說好了,比方說有一個人在某一世中飽受恐懼的折磨,在那一世的生命完結之後,這個人很可能會帶著一些殘存的恐懼能量。尤其是如果這個人是在巨大的恐懼中死去。恐懼的低頻能量不會完整的被帶進靈魂所在的高頻率非肉身國度,但總是有些殘存的能量會不小心跨了界。這個人感覺得到這些低回不去的能量,所以,他會想要計畫在新的一世生命中,藉由傳達愛來得到療愈。
2、我們也會因為想要平衡因果關係而計畫某些人生挑戰。因果有時候會被認為是所謂的「業」,不過我們也可以形容因果關係是存在於自己與另一個人之間的一種不平衡能量。很典型的就是,我們會與屬於同一個靈魂小組的成員之間互有因果關係——這些成員與我們處在同一個體驗成長的階段中,必且一起經歷了好幾世的生命。在過去的幾世生命中,我們對同一個靈魂分別扮演了丈夫、妻子、女兒、兒子、兄弟、姊妹、母親、父親、摯友,以及仇恨不共戴天的敵人等等角色(我在這裡想起一個真實故事:有位父親念床邊故事給他的小女兒聽,就在他講完時,小女兒微笑著對他說:「爹地,你還記得你是我的小孩時,我是你的媽咪,我也有念故事給你聽嗎?」)。
舉例來說,小組中的某個靈魂曾在某一世的生命裡,花了多年的時間照顧另一個身體有殘疾的人。如果之後這個擔任照護者的靈魂計畫了另一世的人生,其中的挑戰就是擁有身體上的疾病痛苦,那麼之前曾經接受過照護的另一個靈魂,很可能就會自願想要擔任照護人,以求得能量轉換上的平衡。不過,到了肉身之中,兩個靈魂都不會記得這個計畫的存在。
選擇擔任照護人的那一個可能會覺得,自己不得不去照顧另外一個人,實在是個沉重的包袱,甚至會把這件事看成是前世做了什麼壞事的報應。然而事實上,完全沒有什麼報應,單純只是想要讓因果達到平衡的一種渴望罷了。同樣地,因為我們的角色是由自己編寫的,我們當然也不是什麼受害者。沒有什麼人是你要去興師問罪的,事實上,根本就沒有「罪」這回事。宇宙不會用讓「壞事」發生在我們身上的方式來懲罰我們。
就像地心引力一樣,因果是中立、客觀的法則,整個宇宙依此法則運作。我們站不穩而跌倒時,並不會怪罪于地心引力,或覺得自己是地心引力的受害人、遭受到地心引力的懲罰。當我們理解了因果也是以同樣地方式運作之後,與人生困境相關的怨恨、受害、報應等感覺,都會煙消雲散。在因果關係中,我們會更瞭解自己所希望學習的,並找到一份對這些挑戰的恒常感謝,感謝它們開展我們的靈魂。
理解因果關係可以説明我們跳脫批判,特別是對那些在人生中經歷過重大創傷,或者像是吸毒、流落街頭等「挫敗」的人。通常這些人都是按照自己的計畫在過他們的轉世人生,並且平衡前世的能量。他們的人生,有時候從人的角度來看,會被貼上「失敗」的標籤,而從靈魂的角度來看,則通常算是不合格的成功。
3、大部分靈魂會以服務他人為目的來計畫人生困境的挑戰。這樣的想望,是我們身為永生不滅靈魂的真實本質中,最底層的一面。當我們身為靈魂並且很清楚知道自己與他人是為一體時,我們會把服務當作是人生最基本的目的,而服務的機會則是妙不可言的祝福。
正如那些在平衡因果關係的靈魂一樣,那些看起來浮沉于紅塵之中苦苦掙扎的人,其實正是在為他人服務。舉例來說,某個靈魂可能計畫要擁有酗酒的體驗,因為這樣做可以讓其它人更能夠表達同情,也因此更深入認識自己的同情心。社會中一些最嚴厲的批判,往往直指酒鬼以及其它一些人,而他們其實是在將我們所追尋的體驗帶給我們。如果有更多人知道就好了!
「光工作者」(lightwork)的人生計畫就特別是服務導向的。廣義來說,這個詞彙指的是任何一個發願要説明他人的靈魂。雖然成為荷光者並不需要計畫特別偉大的人生挑戰,但許多荷光者都會這麼做,希望能夠藉由克服這些挑戰而給整個社群帶來説明。這一類型的生命藍圖並不比其它的更好(或更差)。很確定的是,在我們為自己計畫、為數眾多的轉世之中,很多人都會在某個時間點上擔任這個角色。
4、當然,我們計畫這些人生困境的挑戰,有一部分是為了自己個人的成長。身為靈魂,我們在轉世之間學到了許多東西,不過,當我們在這個肉身的世界中將這些課題具體化時,這些課題的意義就會更深層地注入我們內在。以靈魂的狀態來學習就像是坐在教室裡上課一樣,而在這個世界裡生活,那就是田野調査了。在其中我們應用、檢測並強化這些知識——這對靈魂來說是個強大的體驗。
最終,無論是哪一種人生挑戰,我所檢驗過的每一個人生藍圖都以愛為基礎。每一個靈魂都受到一種想望的驅動,那就是給予並獲得自由、無條件的愛,即使是在靈魂同意擔任「負面角色」來刺激其它靈魂成長的情況裡,也是一樣。(博主感言:細想起來,我們周圍有些靈魂自願地擔任起讓大家厭惡的現世角色,他可能是是自私鬼、背地總給人使壞、拍馬屁的小人,這些願意用這種負面形象轉世投生的靈魂更不容易。因為他們為了這一世以負面行為警示眾人,可他們在後幾世中卻要付出更多的時間--也許千百年,把這些負面能量清理掉。想想你是否不再憎恨你周圍這些討厭的人?他們也是一種靈魂的導師,感謝這些靈魂讓我們看到醜惡、讓更多的人從善如流。)許多靈魂的驅動力也來自于要記得好好愛自己。我們就是愛。
這句話的根據不只是我的研究,也包括了我個人直接的體驗——我在〈前言〉中對自己靈魂的揭露。人生困境的挑戰給了我們機會去表達,並藉此更深入認識自己就是愛的許多不同面向:同理心、寬恕、耐心、不批判、勇氣、平衡、接受,以及信任。我們就是愛的人世體驗,也可能會以不同的方式呈現,像是理解、平靜、信念、樂意、感恩,以及幽默等種種美好德行。愛,是出生前計畫的主題,也因此,是這本書的主題。
進入這個塵世之中,我們是暫時隱而不見的愛。當我們記起自己是誰的時候,我們內在的光、我們的愛,就會閃耀奪目得讓所有人都看見。
我相信,這就是我們為什麼在此的原因
節選自《從未知中解脫》作者:羅伯特·舒華茲(Robert Schwart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