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1-08-19 07:05:22| 人氣2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黃帝是如何獲得「始祖」的崇高地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部落格專用相簿




黃帝是如何獲得「始祖」的崇高地位?
分類:古今雜談
 


  中國的鹽湖中最著名和歷史最悠久的當數河東鹽池。關於河東鹽池,錢穆先生在《中國文化史導論》中有這樣的論述:「解縣附近有著名的解縣鹽池,成為古代中國中原各部族共同爭奪的一個目標。因此,佔到鹽池的,便表示他有各部族共同領袖之資格。」

  為了爭奪河東鹽池,黃帝分別與蚩尤和炎帝進行了兩場戰爭,即歷史上著名的涿鹿之戰和阪泉之戰。這兩場戰爭的勝利,使黃帝牢牢控制了河東鹽池,控制了中原地區的食鹽命脈,最終成為各部族的首領,獲得了「中華始祖」的崇高地位。

  河東鹽池中食鹽資源的利用最早,最初是採取「撈取法」:天日暴曬,自然結晶,集工撈采,產鹽全部依靠自然的力量。

  河東鹽池所在地夏季是華北最炎熱的地區之一,最高氣溫可達42.6℃,光照資源也非常豐富,年降水量約為520毫米,蒸發量卻高達2300毫米。借助南風,是河東鹽池的一個突出特點。

  南風穿過中條山谷地,由於狹管效應風力加強,猛烈地橫掃鹽池,吹散了曬滷水時產生的水蒸氣,使陽光能更有效地照射滷水,滷水持續蒸發,加快了鹽晶體析出。

  這裡的南風猛烈到何種程度呢?從下面的事例中可見一斑,在鹽池湖畔的蚩尤村(現名長壽村)中,民居不再是北方傳統的坐北朝南式,而必須建成坐南朝北,以躲避南風。

  由於撈取的是自然形成的鹽結晶,晶體中含有硫酸鎂等雜質,這樣的鹽嘗起來味道發苦,所以「苦鹽」一度是河東鹽的別稱。



  到了東漢時期,河東鹽池開始採取「墾畦澆曬法」,這種方法是用人工墾地為畦,畦地旁邊築有水溝,將池水通過水溝引入畦中,待水分蒸發,結晶成鹽。此時的墾畦澆曬法尚處於初期,未經過濾就將滷水引入鹽田,在泥土上成鹽,所以得到的鹽依然發苦。

  到了唐代,鹽工們開始用淡水搭配滷水曬鹽,由於淡水溫度低,滷水溫度高,滷水原來的溫度得到了調整,硫酸鎂、硫酸鈉等雜質就分解出來形成「硝板」,結晶畦修築在硝板上,這樣生產出的鹽不再發苦,而結晶的時間也大大縮短,五六日即可成鹽,這是鹽業生產劃時代的變革,在全世界的日光曬鹽史上也居於領先地位。

  此後的千年時光中河東鹽池在中國的鹽業生產中一直佔據著重要地位,輝煌時期僅此一地的鹽稅就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1/8。

  到了清代中葉,因滷水淡化,河東鹽池的產鹽能力急速衰退,而隨著現代科技的進步,海鹽的生產和運輸成本降低,河東鹽池逐漸退出了鹽業生產的舞台。

  現在的河東鹽池主打「中國死海」的旅遊牌,新開發了黑泥養生、死海漂浮、礦泉水療等旅遊娛樂項目,受到了許多遊客的追捧。

  而鹽池畔曾經香火鼎盛的「池神廟」,現在的「河東鹽業博物館」,雖然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卻是門庭冷落、乏人問津。看來,在追思歷史和享受現實間,人們更多地選擇了後者。


 

台長: gary
人氣(2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牟尼珠 |
此分類下一篇:值得學習的處事哲學 !
此分類上一篇:守住心靈的沃土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