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壓神闕穴
常壓神闕穴讓你年輕十歲
常壓神闕穴讓你年輕十歲、萬病自滅,
非常方便,靈不靈試了就知道。
激發元氣和元神,就要到它們居住的地方去找到它們,
這個地方就是神闕。
神闕是一個讓人返老還童、起死回生的穴位。
對於養生或療病來說,
每天壓肚臍眼兒也是妙用無窮的一招。
方法很簡單:只要用手指壓在肚臍眼上,
不需要進行任何揉動,
根據自己的舒適程度調整一下按壓力度的大小就行了,
如果感覺壓得太緊,就放鬆一點,
如果感到太松了沒感覺,就壓重一點。
按壓時要平心靜氣,把意念集中在肚臍眼兒上,
數自己的呼吸,數到100次,
壓臍的時間就夠了,每天壓一次即可。
男女都適用治療腎陽虛三個穴位
腎陽虛是每個年齡段的人都容易有的症狀:
感冒不斷,畏寒怕冷,愛喝水,四肢不溫,
又口乾舌燥,比較容易口腔潰瘍;
夜尿多;腰痛、關節等骨頭經常痛;
怕熱、腰酸、口舌生瘡、小便黃熱、
煩躁又疲勞、坐立不安。
以上症狀如果不注意的話,發展下去就是
高血壓、腎炎、腎下垂、膀胱炎、
糖尿病、陽痿、婦科病。
一旦出現以上情況,只需要使用以下3個
行之有效的簡單穴位刺激就可以解決了。
合穀是人體保健的要穴,俗稱虎口,
是手陽明大腸經的穴位,
可以稱作是人體的第二保健大穴,每天按揉,
可以很好地提高衛陽的功能。
冬天和深秋以及夏秋之交的時候適宜艾灸合穀,
春季和夏季的時候適合按揉。
按揉時應該朝著小指方向按,
有酸脹的感覺為度,艾灸時應該拿著
艾條在距離穴位約兩指的地方進行灸。
足三裏,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
主治肚腹上的疾病,古人認為,按揉或艾灸此穴,
可將體內部的邪氣驅逐於三裏以外,
民間諺稱:“拍擊足三裏,勝吃老母雞”。
此穴可養胃、補腎、補肺,要配合合穀使用。
魚際,是手太陽肺經的穴位,
每天堅持掐揉雙手的穴位,可保肺的平安無恙。
一定要配合合穀、足三裏使用。
每天早飯前和晚飯前按揉雙側合穀穴各3分鐘,
然後再按揉或艾灸雙側魚際和足三裏穴各3分鐘。
同時,還可服用玉屏風散或者防風通聖散,
或者泡點黃芪當茶喝,
就可以大大增強衛氣的護衛防禦功能。
為加強衛氣的防禦作用,可以適當吃點辛辣之品。
辛味宣散,能將衛氣驅趕到皮膚表面的腠理之中,
做到五步一哨,十步一崗,身體的守衛自然固若金湯。
補腎要多吃黑色的食物,如黑豆,黑芝麻等。
養肝腎找“三老太”——
“太沖穴”“太白穴”“太溪穴”
社區的老太太們都熱心幫大家解決困難,
而人體裏也有幾個老太太,這便是
太沖穴、太白穴和太溪穴。
這三個穴位對於維護人體臟腑的氣血平衡,
發揮了重要作用。
專管發脾氣的老太太———太沖
太沖穴在腳背上大腳趾與二腳趾跟的中間,
常揉太沖穴可給心臟供血,對情緒壓抑、
生悶氣後產生的反應有疏泄作用。
所以肝火大、愛發脾氣的女生最適合常點這個穴位,
每次點按五至十分鐘。
脾氣大的人有時是因為肝火太旺,情緒很難控制,
肝火很大的人按這個穴位上會覺得很疼,
所以要多去點按。
補脾健胃的老太太———太白穴
位於足內側緣,第一蹠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
脾經為少氣多血之經,氣不足、血有餘,
所以脾經常出現脾氣虛的症狀,
我們常說的黃臉婆就是脾虛的象,
這個穴位能較好地充補脾經經氣的不足,
為脾經經氣的供養之源。
補腎的老太太———太溪穴
在內踝後方,
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中點凹陷處。
這個穴位上有動脈可見,溪乃水流之處,
有動脈則水之形見,所以這個穴就被稱作太溪。
太溪穴是腎經的原穴,腎有藏精主生殖的功能,
每次點按與溫灸各五至十分鐘
有滋腎陰、補腎氣、溫腎陽之功效,
相當於吃了幾顆六味地黃丸。
文章定位: